接地开关及具有该接地开关的中压开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881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接地开关,包括若干静触头、若干动触头、若干绝缘支撑、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编织线;静触头包括与绝缘支撑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撑架、对称固设于连接支撑架上的左、右防弧罩和分设设置于左、右防弧罩的内侧的左、右铜夹;且若干动触头分别与底座铰接,且各动触头上固定设置有短铜排。优选地,左、右铜夹的外侧端分别与左、右防弧罩的外侧端固连为一体,且左、右铜夹的相对的内侧表面具有内凹沟槽。优选地,静触头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左、右防弧罩与支撑架之间的间隙控制板,该间隙控制板的中部具有开口;且左、右铜夹的内侧活动端插装于间隙控制板的开口中,以限制所述左、右铜夹之间的开度。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前述接地开关的中压开关组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开关设备的组件,具体涉及一种接地开关及具有该接地开关的中压开关组件
技术介绍
接地开关用于线路终端或总线终端的接地操作,以确保人身安全。特别是在设备 维护操作的过程中,上述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开关设备组件的正常操作过程中同样重要。 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将线路终端或总线终端接地之前,必须断开上游向开关设备 组件提供电力的电源;但是,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由于差错而将带电电路接地;在执行开 关的闭会之前对总线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当上游电源被无意中再次通电时,将产生另一种 危险情况。在上述两种情形中,有必要通过所使用的接地开关的正确功能来防止击伤人和 设备造成损坏。显然,接地开关的额定短时耐受能力是确保正确实现该功能的最重要的技 术参数。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尽管已知的接地开关能正确地执行接地的功能,但其额定短 时耐受能力较差,无法保证额定短时耐受能力达到50千安/3秒。事实上,现有接地开关存 在诸多技术缺陷使得其具备适合于用于确保接地开关达到高性能的结构;特别是,没有足 够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导电面积和优化的连接结构,因此,不能有效的控制动触头与静触 头接触面积和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压力,从而减少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电阻;动触头与静 触头不集成在一个装配组件中,较多的元件和复杂的装配方法,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装配时 间,并进一步影响了接地开关的可靠性。 有鉴于此,亟待研制开发出一种结构优化的接地开关,以提高其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接地开关,以提高其额 定短时耐受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接地开关的中压开关组件。 本技术提供的接地开关,包括若干静触头、若干动触头、若干绝缘支撑、底座 和与底座连接的编织线;所述静触头包括 连接支撑架,与所述绝缘支撑固定连接; 左、右防弧罩,对称固设于连接支撑架上;禾口 左、右铜夹,分设设置于左、右防弧罩的内侧;且 所述若干动触头分别与底座铰接,且各动触头上固定设置有短铜排。 优选地,所述左、右铜夹的外侧端分别与左、右防弧罩的外侧端固连为一体,且左、右铜夹的相对的内侧表面具有内凹沟槽。 优选地,所述静触头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左、右防弧罩与支撑架之间的间隙控 制板,该间隙控制板的中部具有开口 ;且所述左、右铜夹的内侧活动端插装于所述间隙控制板的开口中,以限制所述左、右铜夹之间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数量具体为三个。 本技术提供的中压开关组件,包括如前所述的接地开关,所述接地开关的底 座固定设置于中压开关组件的隔板上,所述接地开关的静触头与中压开关组件的电器主回 路连接,所述编织线与中压开关组件的接地回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各动触头上固定设置有短铜排,以改变电路电流 的回路,降低电阻,减少电能转化热能,从而减少短路电流在通过接地开关的时候过多的电 能转化成热能,同时也能够增强接地开关抵抗电动力的能力。此外,动触头与静触头集成在 一个装配组件中,减少部件的数量,从而易于实现与开关设备的组装,并且具有更高的安全 性能和可靠性能。 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静触头上与动触头配合的左、右铜夹的相对的内侧表 面具有内凹沟槽,以保证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有效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从而减少动触头 和静触头接触电阻,降低设备发热。 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左、右防弧罩与支撑架之间固定设置有间 隙控制板,该间隙控制板的中部具有开口 ;左、右铜夹的内侧活动端插装于所述间隙控制板 的开口中,从而限制左、右铜夹之间的开度,进一步保证静触头和动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中压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于开启位置的接地开关的立体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于闭合位置的接地开关的立体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开关静触头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开关动触头的立体图。图中 中压开关组件100、隔板10、电器主回路20 ; 静触头1、连接支撑架11、左防弧罩12、右防弧罩13、左铜夹14、右铜夹15、间隙控 制板16、开口 161、动触头2、绝缘支撑3、底座4、短铜排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接地开关,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提高其工作性 能。 不失一般性,下面以中压开关组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 及的内、外等方位词是以触头中心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并不限制本 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l,该图是本实施例所述中压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中压开关组件100包括接地开关,接地开关的底座固定设置于中压开 关组件的隔板10上,接地开关的静触头与中压开关组件的电器主回路20连接,编织线与中 压开关组件的接地回路连接(图中未示出)。 特别说明的是,中压开关组件的其他功能部件与现有技术相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下面详细描述本方案中的接地开关。 接地开关包括三个静触头1、三个动触头2、三个绝缘支撑3、底座4和与底座连接 的编织线(图中未示出)。请一并参见图2、图3、图4和图5 ;其中,图2是处于开启位置的 接地开关的立体图;图3是处于闭合位置的接地开关的立体图;图4是接地开关静触头组 件的爆炸图;图5是接地开关动触头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静触头1包括连接支撑架11、左防弧罩12、右防弧罩13、左铜夹14和 右铜夹15 ;连接支撑架11与绝缘支撑3固定连接,左防弧罩12、右防弧罩13对称固设于连 接支撑架11上;左铜夹14、右铜夹15分设设置于左、右防弧罩的内侧。具体地,左铜夹14、 右铜夹15的外侧端分别与左防弧罩12、右防弧罩13的外侧端固连为一体,以提高其弹力; 且左铜夹14、右铜夹15的相对的内侧表面具有内凹沟槽,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平面度。如 此设计,可有效保证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有效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从而减少了动触头和 静触头接触电阻,进而降低设备发热。 如图5所示,三个动触头2分别与底座4铰接,且各动触头2上固定设置有短铜排 5。以改变电路电流的回路,降低电阻,减少电能转化热能,从而减少短路电流在通过接地开 关的时候过多的电能转化成热能,同时也能够增强接地开关抵抗电动力的能力。此外,动触 头与静触头集成在一个装配组件中,减少部件的数量,从而易于实现与开关设备的组装,并 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 再如图4所示,静触头1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左防弧罩12、右防弧罩13与连接支撑架11之间的间隙控制板16,该间隙控制板16的中部具有开口 161 ;且左铜夹14、右铜夹15的内侧活动端插装于所述间隙控制板16的开口 161中,这样,闭合状态下,左、右铜夹之间的开度受开口 161两侧壁的限制,从而增加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 综上,本技术提供的接地开关根本性地减少了接地开关在承载短路电流下产生的热量,从而保证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的各个零件的温度未达到其所使用材料的熔点,进而确保接地开关的短时耐受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接地开关,包括若干静触头、若干动触头、若干绝缘支撑、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编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包括:连接支撑架,与所述绝缘支撑固定连接;左、右防弧罩,对称固设于连接支撑架上;和左、右铜夹,分设设置于左、右防弧罩的内侧;且所述若干动触头分别与底座铰接,且各动触头上固定设置有短铜排。

【技术特征摘要】
接地开关,包括若干静触头、若干动触头、若干绝缘支撑、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编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包括连接支撑架,与所述绝缘支撑固定连接;左、右防弧罩,对称固设于连接支撑架上;和左、右铜夹,分设设置于左、右防弧罩的内侧;且所述若干动触头分别与底座铰接,且各动触头上固定设置有短铜排。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铜夹的外侧端分别与左、 右防弧罩的外侧端固连为一体,且左、右铜夹的相对的内侧表面具有内凹沟槽。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还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世全周浩颖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北京中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