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493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器,包括支撑体和内置的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尾座,该尾座通过连杆与前述的支撑体连接,而前述的电容则内置于支撑体前端面与尾座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支撑体和尾座前后夹持电容将电容与限位器结合了起来,减少了管状电机内部的空间,也增加了限位器的集成性和通用性,而且,整体前后左右受力均匀,安装牢固,组装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状电机的应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器
技术介绍
管状电机作为一种升降驱动中的动力源,被广泛应用于投影屏、电动银幕、电动窗 帘、防盗卷帘门窗、自动晾衣架、卷闸门、电动吊架等产品上,常见的管状电机主要包括减速 箱、马达、电容器及限位器,限位器主要用于控制行程。类似的公开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 ZL200520116410. 9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遥控管状电机》(授权公告号CN2854912Y), 又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820170736. 3的中国技术专利《静音管状电机》(授权公告 号CN201323499Y),上述专利的电容与马达、限位器及减速箱均处于独立的安装状态,独立 占用钢管内的一段空间,此类设置方式空间上较为浪费,可以进一步改进。为此,又有改进的技术方案公开,参考专利号为ZL200920190403. 1的中国实用新 型专利《一种内置电容限位器》(授权公告号CN201490834U),该专利包括支架、电容和支 撑体,支架安装于支撑体上,电容设置与支架上,支架顶部呈半开放式实现对电容的夹持。 该专利将电容与限位器很好的结合在一体,节约了较多的钢管内部空间,但安装设置较为 复杂,组装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节约很多内 部空间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 器,包括支撑体和内置的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尾座,该尾座通过连杆与前述的支撑体 连接,而前述的电容则内置于支撑体前端面与尾座之间。考虑到尾座在钢管内的安装,所述的尾座端面呈适于装配于钢管内的圆盘状。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所述的连杆为两根分别纵向设于所述尾座的两侧靠近 边缘的位置。进一步提高限位器的集成性和减少安装空间,所述的支撑体与尾座之间还设有一 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与电容并排设置。进一步,提高限位器整体受力均勻性,所述的电容内侧面呈平面状,外侧面至少部 分呈钢管内壁相适配的圆弧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支撑体和尾座前后夹持电容将电 容与限位器结合了起来,减少了管状电机内部的空间,也增加了限位器的集成性和通用性, 而且,整体前后左右受力均勻,安装牢固,组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实施例的分解装配图。图4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的分解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器包括支撑体1、 内置的电容5、传动机构3和尾座2,该尾座2通过连杆4与支撑体1连接,电容5和传动机 构3并排设置且均夹持于支撑体1前端面与尾座2之间。为适合在钢管内安装,电容5内侧面呈平面状,外侧面至少部分呈钢管内壁相适 配的圆弧状。尾座2端面呈适于装配于钢管内的圆盘状,为提高安装的稳定性,连杆4为两 根分别纵向设于尾座2的两侧靠近边缘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器,包括支撑体和内置的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尾座,该尾座通过连杆与前述的支撑体连接,而前述的电容则内置于支撑体前端面与尾座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器,包括支撑体和内置的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尾座, 该尾座通过连杆与前述的支撑体连接,而前述的电容则内置于支撑体前端面与尾座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座端面呈适于 装配于钢管内的圆盘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内置式电子限位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