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200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包含:真空泵、油罐、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所述油罐内设置有与真空泵连接的通过第三阀门控制连通的抽气管,与进油管道连接的通过第一阀门控制连通的加油管,及与出油管道连接的通过第二阀门控制连通的充油管,该充油管的管口高于油罐的底部;该抽气管的下端设置有控制油罐与大气连通的第四阀门;所述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的端口分别装有快插式注油插头;所述的各阀门与其相应管道的连接部采用快拧式快速插头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充油装置密封性好,充油方便,能尽可能的减少脉冲发生器油囊内残留的空气,且可以更快速方便的为脉冲发生器充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油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
技术介绍
无线随钻测量仪器主要是通过脉冲发生器将井下测量数据传至地面的,在脉冲发 生器生产过程中,如果充油效果不理想,将导致信号传输不畅,尤其是在钻深井时其影响更 为明显。原有脉冲发生器采用真空压油方式,但装置密封性差尤其是充油接头处,往往由于 接头的漏气而难以辨别是否是脉冲发生器胶囊问题,且原有设计加油管口离油罐低较近, 残油沉淀容易通过加油管进入脉冲发生器油囊造成损失。现有脉冲发生器的充油装置的缺 点为各阀门处容易漏气,油罐口与底座连接处密封不佳,充油,抽气管过于简陋,充油方式 单一,接头操作繁琐不便等。因此需要对现有脉冲发生器充油装置进行改进,提高脉冲发生 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针对现有的脉冲发生器充油装置在 结构上存在的缺点,通过对脉冲发生器的结构改进及充油方法的提高,从而提高脉冲发生 器的充油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其包含真空 泵、油罐、进油管道及出油管道。所述油罐内设置有与真空泵连接的抽气管,通过第三阀门控制连通;与进油管道连接的加油管,通过第一阀门控制连通;与出油管道连通的充油管,通过第二阀门控制连通,所述的充油管的管口高于油 罐的底部,使得油罐内残油沉淀物位于充油管口以下,定期取出清理,从结构上解决了残油 沉淀污染脉冲发生器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的可能性,为减少脉冲发生器油囊中残留气 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述的抽气管的下端还设置有控制与大气连通的第四阀门,第四阀门采用旋钮阀。所述的进油管道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上注油孔连接,所述的出油管道与所述脉冲 发生器的下注油孔连接。所述的油罐和真空泵之间还设置有转接头,所述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阀 门均采用直通球阀,并设置在所述的转接头上。所述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与相应管道的连接部均采用快拧式快速插 头连接,该插头采用螺母锁紧设计,螺母将连接的管道压在插头头部,且通过螺纹固定,该 螺纹连接牢靠,不会造成由于长期使用接头松动的现象,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阀门同与之连 接的管道之间的密封性问题。所述的进油管道及出油管道的端口均设置有注油插头,进一步地,该注油插头采用快插式快速插头,通过弹簧卡片卡住连接的管道从而达到密封目的;该快插式快速插头 结构简便,操作方便,在多根脉冲发生器上装上快插式快速插头后,只需将充油装置充油端 管道直接插入插头内即形成自锁,密封性能良好,压下快速插头端部压板即可取出,以达到 让一台充油装置在不同脉冲发生器上更换加油的目的,方便实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的油罐底部内与抽气管及加油管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环氧树脂密封层,进一 步提高了油罐与抽气管和加油管之间的密封性能。本技术的充油装置的进油管道、抽气管道及出油管道遵循左出右进中抽气的 原则,抽气管将油罐及脉冲发生器油囊内空气抽出,使其形成真空,再通过第四阀门将大气 慢慢放入油罐中使油罐中的油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缓慢压入脉冲发生器的油囊,这种充油 方式的好处在于充油充分,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脉冲发生器油囊中残留气泡的可能性,同时 由于油是循环的,也降低了脉冲发生器油囊中残留杂质的可能性。而这两种情况往往是造 成脉冲发生器油囊漏油、损坏、甚至破裂的最直接原因。本技术方案的效果是一、尽可能的减少脉冲发生器油囊内残留的空气;二、更快 速方便的为脉冲发生器充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的转接头内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包含真空泵10、油罐20、进油管道 41及出油管道4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充油装置采用了高强度真空油罐20作为储油装置,同时 配备每秒0. 5升抽气速度的旋片式真空泵10作为动力。该真空油罐20内设置有与真空泵 10连接并通过第三阀门33控制开关的抽气管21,该真空油罐20内还设置有与进油管道41 连通并通过第一阀门31控制开关的加油管22,且该油罐20上还设置有与出油管道42连通 并通过第二阀门32控制开关的充油管23。上述的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及第三阀门33 均采用直通球阀,并分别安装在设置于油罐20及真空泵10之间的转接头30上。该转接头 30上还安装有第四阀门34,该第四阀门34设置在抽气管21在转接头内部的一端上,用于 控制真空油罐20与大气的连通,该第四阀门34上有通孔,且转接头30上的第四阀门34孔 内有密封圈,当第四阀门34拧紧时,密封;当第四阀门34松开时,大气通过第四阀门34上 的小孔进入转接头30,再通过抽气管21进入到真空油罐20中,从而达到放气的效果;该第 四阀门34为旋钮阀。直通球阀的操作简单,通过三个直通球阀及中间旋钮阀的配合操作可 以轻松做到,对脉冲发生器抽油、充油。上述的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及第三阀门33与相应管道的连接部均采用快拧 式快速插头35,该快拧式快速插头35采用螺母锁紧设计,将管道牢牢的压在插头头部,且 螺纹连接牢靠,不会造成由于长期使用接头松动的现象,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阀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性问题。 本实施例中油罐20底部内与抽气管21及加油管22之间的连接处浇入环氧树脂 形成一层密封层,进一步提高了油罐20与抽气管21和加油管22之间的密封性能。在油罐 20顶部则配备了真空压力表24,可以第一时间非常直观的了解油罐20中当前压力以判断 充油的进程。同时本技术的充油装置内的进油管道41、出油管道42及抽气管21三根 管道遵循左出右进中间抽气的原则,抽气管将油罐及脉冲发生器油囊内空气抽出,使其形 成真空,再通过第四阀门34将大气慢慢放入油罐20中使油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缓慢压入 油囊,如此往复。所述的充油管23的管口设置为高于油罐20的底部,使得油罐20内残油 沉淀物位于充油管口以下,定期取出清理,从结构上解决了残油沉淀污染脉冲发生器从而 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的可能性,为减少脉冲发生器油囊中残留气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 夕卜,装置框架下安装避震脚使真空泵工作产生的振动降到最低。所述的管道均采用聚氨酯 管,即PU管。所述的由第一阀门31控制连通的进油管道41,通过注油插头411,与脉冲发生器 的上注油口连接;所述的由第二阀门32控制连通的出油管道42,通过注油插头421,与脉冲 发生器的下注油口连接;上述的注油插头411和注油插头421均采用快插式快速插头的设 计,通过弹簧卡片卡住PU管从而达到密封目的。快插式快速插头结构简便,操作方便,在多 根脉冲发生器上装上快插式快速插头后,只需将充油装置充油端PU管直接插入插头内即 形成自锁,密封性能良好,压下快速插头端部压板即可取出,可达到让一台充油装置在不同 脉冲发生器上更换加油的目的,方便实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充油装置提供了两种充油方式(1)单孔注油式步骤1,抽真空将脉冲发生器的上注油孔封堵好,在脉冲发生器的下注油孔安装 注油插头421,经PU管与第二阀门32接通,此时,第二阀门32连通,第一阀门31关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其特征在于,该充油器包含真空泵(10)、油罐(20)、进油管道(41)及出油管道(42);所述油罐(20)内设置有:与真空泵(10)连接的抽气管(21),通过第三阀门(33)控制连通;与进油管道(41)连接的加油管(22),通过第一阀门(31)控制连通;与出油管道(42)连通的充油管(23),通过第二阀门(32)控制连通,该充油管(23)的管口高于油罐(20)的底部;所述的抽气管(21)的下端还设置有控制与大气连通的第四阀门(23);所述的进油管道(41)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上注油孔连接,所述的出油管道(42)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下注油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其特征在于,该充油器包含真空泵(10)、油罐(20)、进油管道(41)及出油管道(42);所述油罐(20)内设置有与真空泵(10)连接的抽气管(21),通过第三阀门(33)控制连通;与进油管道(41)连接的加油管(22),通过第一阀门(31)控制连通;与出油管道(42)连通的充油管(23),通过第二阀门(32)控制连通,该充油管(23)的管口高于油罐(20)的底部;所述的抽气管(21)的下端还设置有控制与大气连通的第四阀门(23);所述的进油管道(41)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上注油孔连接,所述的出油管道(42)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下注油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罐(20)与真空泵 (10)之间还设置有转接头(30),所述的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及第三阀门(33)均 设置在转接头(30)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器的充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东杰吴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神开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