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脲润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090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脲润滑脂组合物。该润滑脂组合物含有基础油和二脲稠化剂,稠化剂和基础油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基础油的含量为72-95%,二脲稠化剂的含量为5-28%,二脲稠化剂优选为7-20%;二脲稠化剂采用一元胺和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一元胺是脂肪族胺和芳香族胺的混合物,脂肪族胺和芳香族胺的摩尔比为5∶1~1∶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润滑脂组合物为聚脲润滑脂,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其特点是经长时间的高温烘烤后锥入度值与室温相比变化小,也就是说其稠度变化小,既不会明显变硬而影响润滑效果,也不会明显变软导致高温流失。其与一般高温润滑脂的室温与高温锥入度变化如表1所示,其中在高温下的恒温时间均为24小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脂
,涉及一种聚脲润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润滑脂均是以稠化剂稠化基础油制成润滑脂。聚脲润滑脂一般采用胺和 异氰酸酯在基础油中进行反应并经均化后制得。与皂基润滑脂不同,聚脲润滑脂中不含金 属离子,在高温下不存在金属离子对润滑脂的催化氧化作用,同时聚脲稠化剂本身具备一 定的抗氧化作用,与皂基润滑脂相比聚脲润滑脂具有更长的润滑寿命,这使得聚脲润滑脂 非常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润滑。但是目前的聚脲润滑脂在高温下存在锥入度变硬的问题, 应用于轴承润滑时,聚脲润滑脂的高温硬化会导致润滑脂向摩擦接触区的流入不足,进而 使摩擦接触部位磨损或发生烧结;应用于集中润滑系统时,例如炼钢厂的集中润滑管线受 环境影响常常受到高温的烘烤,聚脲润滑脂在管线内受到高温烘烤时导致润滑脂锥入度变 硬使流动阻力急剧变大,润滑系统原有的泵送力无法驱动管线内的润滑脂流动导致管线堵 塞,最终润滑脂无法被输送到润滑点而导致设备润滑故障。现有润滑脂中虽然锂基润滑脂、 复合锂基润滑脂、复合铝基润滑脂应用于集中润滑系统不会出现因为高温而使管线堵塞的 问题,但是这些润滑脂在高温下软化严重,而使润滑部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脲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润滑脂组合物含有基础油和二脲稠化剂,稠化剂和基础油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基础油的含量为72-95%,二脲稠化剂的含量为5-28%;二脲稠化剂采用一元胺和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一元胺是脂肪族胺和芳香族胺的混合物,脂肪族胺和芳香族胺的摩尔比为5∶1~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脲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润滑脂组合物含有基础油和二脲稠化 剂,稠化剂和基础油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基础油的含量为72-95%,二脲稠化剂的含量为 5-28% ;二脲稠化剂采用一元胺和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一元胺是脂肪族胺和芳香族胺的 混合物,脂肪族胺和芳香族胺的摩尔比为5 1 1 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脲润滑脂组合物,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元胺的脂肪族胺包括己 胺、庚胺、辛胺、壬胺、癸胺、十二烷胺、十四烷胺、十六烷胺、十八烷胺、油胺或二十烷胺及其 混合物;芳香族胺包括苄基胺、苯胺、甲基苯胺或烷基取代苄基胺及其混合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强张兰英刘庆廉吴宝杰高艳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