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滩涂野生大豆改良栽培大豆耐氯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93088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滩涂野生大豆改良栽培大豆耐氯性的方法。该利用滩涂野生大豆改良栽培大豆耐氯性的方法包括采用栽培大豆品种与野生大豆种群进行双列杂交,收杂交F1代种子,之后连续几年大田种植收至F4代,F1至F4代的幼苗经过浓度逐渐递增的盐处理,存活下来的大豆幼苗脱盐培养至成熟、结荚,再与优良栽培大豆品种进行回交转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步骤少,操作简单,经多次反复试验,杂交和耐氯性逐代筛选的杂交后代的果荚和种子外观、株高、分枝数等农艺性状都基本介于双亲之间,耐氯性超双亲或较其母本栽培大豆品种有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耐逆农作物新种质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滩涂野生大豆改良栽 培大豆耐氯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据报道,全世界盐渍土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约22%的农业耕地正遭到日益 加剧的盐害影响。我国盐渍土地面积约3600万公顷,就江苏省而言,有711余公里的海岸 线,零米线以上的滩涂土壤面积有613. 82万亩,约占江苏全省陆地总面积的4. 04%。因 此,作物耐盐性和品质的提高、盐渍土的生物治理和综合开发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大课 题。我国在植物遗传资源方面的流失非常严重,一些珍贵的遗传基因以非法的途径或方式 被其他一些外国的竞争对手或企业乃至外国政府获得,其中就有野大豆基因、猕猴桃基因寸。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栽培大豆ffl^)属中度耐盐植 物。野生大豆W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种,其地理分布仅限于东亚中北部地区,我 国目前收集到野大豆6000余份,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野大豆是一种非常重要和稀缺的 科研育种种质资源,是《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第一批)》中所列的需要重点保护的 野生植物资源之一,也是世界珍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之一。野大豆具有高蛋白、高油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滩涂野生大豆改良栽培大豆耐氯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进行双列杂交,以栽培大豆为母本,在花期去雄后与父本野生大豆杂交,收杂交F↓[1]代种子;(2)连续几年大田种植F↓[1]代种子收至F↓[4]代,F↓[1]至F↓[4]代的幼苗均经过浓度逐渐递增的盐处理,存活下来的大豆幼苗脱盐培养至成熟、结荚,收获种子;(3)将步骤(2)收获的种子与优良栽培大豆品种进行回交转育、收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丙军罗庆云刘友良章文华陈宣钦杜莉莉张晓可张艳周其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