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030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充电器结构,包括有一壳体、一电路板、一电性插头、一电源输出单元及一开关。该壳体上设有一开孔;该电路板对应结合于该壳体内;该电性插头结合于该壳体下方,且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出单元结合于该壳体,且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开关结合于该壳体上的开孔,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供控制电源启闭;由此,使具有方便使用、节省耗电及增加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充电器结构,尤指一种可由一壳体、 一电路 板、 一电性插头、 一电源输出单元及一开关的组合设计,使具有方便使用、 节省耗电及增加使用寿命等效果,而适用于各式充电器结构或类似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充电器结构是由一壳体、 一电路板、 一电性插头及一电源输出 单元(该电源输出单元是可为一通用串行总线插座,亦可为一通用串行总 线插头,或是其它型式的电源输出接头)组合而成,该电路板是结合于该 壳体内,该电性插头是结合于该壳体下方,且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而该 电源输出单元是结合于该壳体,且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供充电使用, 然而该充电器结构虽可供充电使用,但当充电器以电性插头插置于电源插 座后,长时间放置而不充电,造成电力损耗浪费,或于每次充电时,都会 重复插拔,而令使用不便,且因重复插拔,而易于造成损坏,进而减少其 使用寿命,故于实际使用上仍不符合使用者的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充电器结构,由一壳体、 一电路 板、 一电性插头、 一电源输出单元及一开关(灯号指示)的组合设计,而该 开关(灯号指示)是结合于该壳体上的开孔,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供 控制电源的开启及关闭,不使用充电时直接关闭开关(灯号指示),达到节 能省电的目的,增加整体使用的实用性。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充电器结构,当充电器以电性插 头插置于电源插座后,即可保持于结合状态,不需再重复插拔,使具有方便使用的功效,进而大幅提升整体使用的便利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充电器结构,由该开关结合于该 壳体上的开孔,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供控制电源的开启及关闭,故 当充电器以电性插头插置于电源插座后,即可保持于结合状态,不需再重 复插拔,使可免除因重复插拔所造成的损坏,增进其使用寿命,进而大幅 提升整体使用的实用性。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是一种充电器结构,包括有一壳体、一 电路板、 一电性插头、 一电源输出单元及一开关。该壳体上设有一开孔; 该电路板对应结合于该壳体内;该电性插头结合于该壳体下方,且与该电 路板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出单元结合于该壳体,且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该开关结合于该壳体上的开孔,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供控制电源启 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充电器结构,具有方便使用、节省耗电及增加使用寿命, 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及便利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 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元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合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元件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当然,本技术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 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 造。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是一种充电器结构,该充电器结构包括 一壳体IO,该壳体10上是设有一开孔101;其中,该壳体10是设有 一上壳体11及一下壳体12,该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是相互结合。一电路板20,该电路板20是对应结合于该壳体10内。 一电性插头30,该电性插头30是结合于该壳体10下方,且与该电路 板20电性连接。至少一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插座40 (即电源输 出单元),该至少一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插座40 是结合于该壳体IO,且与该电路板20电性连接。一开关50,该开关50是结合于该壳体10上的开孔101,并与该电路 板20电性连接,以供控制电源启闭。另,该电性插头30是结合于该下壳体12下方,该壳体10上的开孔 101是设于该上壳体11上,以供该开关50结合;而该上壳体11上是设有 一通用串行总线通孔111,以供一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插座40穿设结合;又,该上壳体11 一端下方是形成有一开槽112, 而该下壳体12 —端上方是对应形成有一开槽121,以供一通用串行总线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插座40穿设结合;该上壳体11上是形成 有一凹陷部113,而该凹陷部113上是进一步结合一铭板60;其中,该开 关50内是可进一步设有发光元件(图未示),而成为一灯号指示开关。(或 于该壳体10上是进一步设有一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是受该开关50的开、 关连动控制,而形成灯号指示。)由上述的结构构成一种充电器结构,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的 特点是在于由一壳体IO、 一电路板20、 一电性插头30、至少一通用串行 总线插座40及一开关50的组合设计,而由该开关50是结合于该壳体10 上的开孔IOI,并与该电路板20电性连接,以供控制电源的开启及关闭, 不使用充电时直接关闭幵关50(灯号指示),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增加整 体使用的实用性;而当充电器以电性插头30插置于电源插座70后,即可 保持于结合状态,不需再重复插拔,使具有方便使用的功效,进而大幅提 升整体使用的便利性;而由该开关50是结合于该壳体10上的开孔101, 并与该电路板20电性连接,以供控制电源的开启及关闭,故当充电器以电性插头30插置于电源插座70后,即可保持于结合状态,不需再重复插 拔,使可免除因重复插拔所造成的损坏,增进其使用寿命,进而大幅提升 整体使用的实用性。使得本技术具有使用方便、节省耗电及使用寿命 长等效果,增加整体的实用性及便利性。本技术于图l-图4中,虽以一壳体IO、 一电路板20、 一电性插 头30、至少一通用串行总线插座40及一开关50的组合设计,而由该开关 50是结合于该壳体10上的开孔101,并与该电路板20电性连接,以供控 制电源的开启及关闭,故当充电器以电性插头30插置于电源插座70后, 即可保持于结合状态,不需再重复插拔,使具有方便使用及使用寿命长等 效果,但于实际使用时亦可以一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插头80取代该至少一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插座40, 请同时参阅图5-图6,本技术是一种充电器结构,该充电器结构包括一壳体IO,该壳体10上是设有一开孔101;其中,该壳体IO是设有 一上壳体11及一下壳体12,该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是相互结合。一电路板20,该电路板20是对应结合于该壳体10内。一电性插头30,该电性插头30是结合于该壳体10下方,且与该电路 板20电性连接。一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插头80 (即电源输出单 元),该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插头80是结合于该 壳体IO,且与该电路板20电性连接。一开关50,该开关50是结合于该壳体10上的开孔101,并与该电路板20电性连接,以供控制电源启闭。另,该电性插头30是结合于该下壳体12下方,该壳体10上的开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结构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上设有一开孔; 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对应结合于该壳体内; 一电性插头,该电性插头结合于该壳体下方,且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一电源输出单元,该电源输出单元结合 于该壳体,且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以及 一供控制电源启闭的开关,该开关结合于该壳体上的开孔,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京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