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筒形基础的可移动式自安装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86470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自安装平台。它包括上部平台、若干平台桩腿和若干底部平台基础;所述平台桩腿的上端与上部平台连接,所述每个平台桩腿的下端与一个底部平台基础连接,所述底部平台基础为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筒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移动自安装平台是针对“蜜蜂式”开发模式研发的新型工程设施,其可移动、重复再利用,以及开发设施海上安装过程的成本控制,实现边际油田的“蜜蜂式”开发模式,可以有效的控制“边际油田”开发的风险。(*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自安装平台,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的具 备可移动自安装功能的筒型基础生产储油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资源开发的历史越来越长,大规模整装油田的发现越来越少,新发现 的油田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边际油田范畴。对边际油田的开发,尤其是对海上边际油田的 开发,如果采用常规技术和设备,受到储量、地质油藏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限制,很 难得到令人满意的资金收益率。通过开发设施的可移动、重复再利用,以及开发设施海 上安装过程的成本控制,实现边际油田的“蜜蜂式”开发模式,可以有效的控制“边际 油田”开发的风险。不同于无法移动的常规固定式导管架平台,当前可移动平台均脱胎于自升式钻 井船,其基础采用桩靴或沉垫形式,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这种类型的基础存在基础入泥 难以到位、基础入泥一段时间后拔出困难,影响平台安装和搬迁时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当前可移动平台存在的缺点,采用筒形基础取代常规的沉垫式 或桩靴式基础,以解决平台安装和搬迁时效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移动、可回 收再利用、安装回收快速简单,不必动用大型海上施工资源的特点,可实现原油的生 产、处理、储存和外输、适应实现边际油田的“蜜蜂式”开发模式的可移动自安装平台。本技术所提供的可移动自安装平台,包括上部平台1、若干平台桩腿2和若 干底部平台基础3 ;所述平台桩腿2的下端与筒形基础3相连,桩腿内设液压步进式升降 装置,所有升降装置共用一个液压站。升降装置可将平台主体提升或降下一定高度并将 桩腿2与平台主体1连接固定。其中所述底部平台基础3为筒型结构,即顶部封口、底部开口的筒型结构, 为了方便操作和制作,所述下部平台基础优选为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圆筒型结构,即 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底部平台基础3数量与平台桩腿2数量相同,推荐数量均为3-4个。底部 平台基础3内部设有肋板和腹板,通过肋板和腹板与平台桩腿焊接成一体。为减轻结构 重量,肋板10与腹板11均开有减重孔。所述底部平台基础3的顶部上开人孔9。所述上部平台主体为箱型结构,其水平投影为三角形或矩形。箱形主体在拖航 时为平台提供浮力。平台箱形主体内设储油舱、压载水舱、海水舱、淡水舱和机械舱室 等。储油舱设双层底。所述上部平台设两层甲板一主甲板和生产甲板。甲板上设有油 气生产处理模块、动力模块以及生活模块。生活楼布置在船艉,定员40人。直升机甲 板设置在生活楼上层的前方。本技术使用筒型基础作为可移动自安装生产储油平台的基础。筒型基础由 顶部密封的圆筒构成,兼有横向与垂向的全方位承载能力。在施工方面筒基顶装有潜水 泵系统,可以通过对桩内抽水或压水,在桩内形成低压或超压,以克服桩土垂向相对位 移阻力,实现沉桩与拔桩作业。这种沉桩拔桩作业可以代替传统的打入或压入式桩的作 业,克服了传统桩基安装需要动复员大型海上工程船,或桩靴基础存在的拔桩困难的缺 点,具有安装设备轻便,作业简单;沉拔桩快速的优势;可以大幅降低海上安装和搬迁 弃置的施工费用。筒型基础的操作步骤如下当平台就位后利用升降装置下放桩腿,当筒基接触 泥面后先靠其自重将筒基的底端压入泥中一定深度并形成底端密封;然后,用泵抽汲使 筒体内外产生压力差,从而将筒基压入泥中直到预定深度。当平台完成某一油田的服以 后,利用泵向筒基内注水利用水压将筒基顶出泥面,拖航至下一个油田重复使用,实现 平台的可移动和重复利用功能。本技术可移动自安装平台,通过应用箱形主体和筒形基础,获得以下优 点一、平台可移动,可重复再利用,由多个小油田分摊一套工程设施的投资,提高了 小油田的开发效益;二、综合性,多功能,能够将生产、储油和外输一体化,解决了小 型边际油田开发对周边设施的依托饱和或无依托的困难;三、能够实现自安装,减小对 大型施工船舶的依赖,增加施工选择的灵活性,一方面降低施工费用,同时缓解施工机 具超负荷给工程进度带来的压力。本技术的可移动自安装平台是针对“蜜蜂式”开发模式研发的新型工程设 施,其可移动、重复再利用,以及开发设施海上安装过程的成本控制,实现边际油田的“蜜蜂式”开发模式,可以有效的控制“边际油田”开发的风险。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实例的立面总图;图2是平台筒形基础立面剖视图图3是平台筒形基础俯视图图4是平台自安装(A)和回收示意图(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 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可移动自安装平台。平台为自升式自安装 平台,钢质非自航,适用于40m以下水深水域,具有原油的生产、处理、储存和外输能 力,提供40人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平台包括上部平台1、平台桩腿2和底部平台基础3; 平台桩腿2的上端与上部平台1连接,平台桩腿2的下端与底部平台基础3连接。上部平台1主体为密闭箱形结构,其水平投影为矩形。箱形主体上表面作为平 台主甲板;箱形主体内分舱,用做储油舱、压载水舱、海水舱、淡水舱和机械舱室等。 储油舱设双层底。箱形主体在拖航时为平台提供浮力。上部平台主体1设两层甲板,主甲板(平台主体1上层板)和生产甲板5,生产 甲板5设于主甲板之上,主甲板和生产甲板上布置有油气生产处理模块8、动力模块7以 及生活模块4等。其中,生活模块中,生活模块4布置在船艉,定员40人;直升机甲板 6设置在生活模块4上层的前方。各模块在平台主体建造时在建造场地安装,与平台主体 一起拖航到服役油田,避免了海上吊装操作。平台桩腿2为圆柱形,桩腿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推荐3腿或4腿,本实施例 选择4腿,船艏二船艉二,平台桩腿2下端与筒形底部平台基础基础3相连,平台桩腿2 的上端与上部平台1连接,桩腿内设液压步进式升降装置,所有升降装置共用一个液压 站,升降装置可将平台主体提升或降下一定高度,并将桩腿与平台主体连接固定。底部平台基础3为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圆筒型结构。平台基础顶部装有潜水 泵系统。底部平台基础3数量与平台桩腿2数量相同,均为3-4个,本实施例为4个桩 腿和四个底部平台基础。为保证筒形基础的强度以及平台载荷平稳传递到筒形基础上, 筒形基础内部设有肋板10和腹板11,肋板10将筒形基础与桩腿焊接为一体,腹板11使 各肋板之间结合为一体。肋板10与腹板11的数量和尺寸根据筒形基础强度分析确定。 为减轻结构重量,肋板10与腹板11均开有减重孔。底部平台基础3的直径根据环境条 件决定的基础承载能力要求计算得到,兼有横向与垂向的全方位承载能力。肋板与腹板 开减重孔,板厚根据吸力桩强度要求确定。筒形基础顶部封板开有人孔9,供平台安装和 回收时注水和清淤使用。上述平台基础,结构设置底部开口,平台基础顶部装有潜水泵系统,可以通过 对桩内抽水或压水,在桩内形成低压或超压,以克服桩土垂向相对位移阻力,实现沉桩 与拔桩作业。这种沉桩拔桩作业可以代替传统的打入或压入式桩的作业,克服了传统桩 基安装需要动复员大型海上工程船,或桩靴基础存在的拔桩困难的缺点,具有安装设备 轻便,作业简单;沉拔桩快速的优势;可以大幅降低海上安装和搬迁弃置的施工费用。平台总体用材为普通钢材,局部主受力结构如桩腿2可考虑采用高强钢,提高 结构承载力,降低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自安装平台,包括上部平台(1)、若干平台桩腿(2)和若干底部平台基础(3);所述平台桩腿(2)的上端与上部平台(1)连接,所述每个平台桩腿(2)的下端与一个底部平台基础(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平台基础(3)为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筒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仲侯金林陈国龙黄磊崔文涛王春升谭越张晖王丽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