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钢的加工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84227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螺纹钢的加工方法,包括:预先设置轧钢机的轧制顺序;每个坯料首先依次进入前8个轧制道次,然后各个坯料根据其需轧制成螺纹钢的最终尺寸及规格分别进入与其相对应的轧制道次。通过采用上述螺纹钢的加工系统在生产不同尺寸的螺纹钢时前8道轧制道次的孔型结构相同,在生产不同尺寸及不同规格的螺纹钢时,在粗轧工艺及部分中扎工艺中采用相同的轧钢机,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了配置设备的费用,且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孔型共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螺纹钢的加工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螺纹钢的加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螺纹钢是热轧带肋钢筋的俗称,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几何形状分类,根 据横肋的截面形状以及螺纹钢上肋间距进行分类或分型,如英国标准(BS4449)中,将螺纹 钢分为I型、II型,这种分类方式主要反应螺纹钢的握紧性能;二是以性能分类(级),例 如我国现行执行标准(GS1499. 2-2007线材为1499. 1-2008)中,按强度级别(屈服点/抗 拉强度)将螺纹钢分为3个等级;日本工业标准(JISG3112)中,按综合性能将螺纹钢分为 5个种类;英国标准(BS4461)中,也规定了螺纹钢性能试验的若干等级。目前,在我国螺纹钢的标准推荐公称直径为Φ 6、Φ 8、Φ 10、Φ 12、Φ 16、Φ 20、 Φ 25、Φ 32, Φ 40, Φ50πιπι的螺纹钢系列。随着国内热轧带肋钢筋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国内 几大钢铁厂如雨后春笋般先后从国外成套引进全连续轧制工艺。通常工艺配置为粗轧机 组6架、中轧机组6架、精轧机组6架的18架次轧制。一般采用传统椭圆-圆孔型系统,轧 制坯料为1502mm2或1602mm2,由于设备共用性较差,一种孔型只能生产特定公称直径的螺纹 钢,生产不同公称直径的螺纹钢在轧制过程中就需要不同尺寸的轧制孔型,因此,螺纹钢在 生产过程中工作效率低,特别是在生产公称直径为Φ 10、Φ 12、Φ 25, Φ32等规格时表现犹 为突出。为了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在生产螺纹钢时采用多线切割工艺,如Φ10Χ4、 Φ 12X4、Φ 12X3、Φ 16X3都应用到现场生产中,虽然多线切分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 高螺纹钢的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孔型系统的共用性仍未得到解决,造成生产规格跨度大的 车间频繁换辊,影响全连轧工艺高效生产,致使很多钢厂增加生产线,对产品规格进行专业 化分工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提供螺纹钢的加工方法,以实现提高螺纹钢的生产 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纹钢的加工方法,包括预先设置轧钢机的轧制顺序;每个坯料首先依次进入前8个轧制道次,然后各个坯料根据其需轧制成螺纹钢的 最终尺寸及规格分别进入与其相对应的轧制道次。优选的,在上述螺纹钢的加工方法中,所述预先设置轧钢机的轧制顺序包括设置第一轧制道次到第八轧制道次的轧钢机分别为平轧机与立式轧机相间分 布,且第一轧制道次为平轧机;根据螺纹钢的最终尺寸及规格设置第九轧制道次到第十八轧制道次的轧钢机的孔型结构。优选的,在上述螺纹钢的加工方法中,所述预先设置轧钢机的轧制顺序还包括设置第九轧制道次到第十三轧制道次的轧钢机分别为平轧机与立式轧机相间分 布,且第九轧制道次为平轧机;设置第十四轧制道次到第十五轧制道次的轧钢机分别为平轧机与平_立可转换 式轧机相间分布,且第十四轧制道次为平-立可转换式轧机。优选的,在上述螺纹钢的加工方法中,所述坯料的尺寸为1502mm2。优选的,在上述螺纹钢的加工方法中,所述坯料的尺寸为1602mm2。优选的,在上述螺纹钢的加工方法中,螺纹钢的最终尺寸的范围为Φ 10-Φ50πιπ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钢的加工系统,包括平轧机、立式 轧机和平_立可转换式轧机,其中,从第一轧制道次到第八轧制道次中所述平轧机与所述 立式轧机相间分布,且第一轧制道次为平轧机;在加工不同尺寸及规格的螺纹钢第一轧制 道次至第八轧制道次的孔型分别相同。优选的,在上述螺纹钢的加工系统中,还包括从第九轧制道次到第十三轧制道次中平轧机与立式轧机相间分布,且第九轧制道 次为平轧机;从第十四轧制道次到第十五轧制道次中平轧机与平_立可转换式轧机相间分布, 且第十四轧制道次为平_立可转换式轧机;且上述轧钢机根据螺纹钢的最终尺寸及规格进行设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螺纹钢的加工系统在生产不同尺寸的螺纹钢时前8 道轧制道次的孔型结构相同,在生产不同尺寸及不同规格的螺纹钢时,在粗轧工艺及部分 中扎工艺中采用相同的轧钢机,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了配置设备的费用, 且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孔型共用的问题。由于在生产螺纹钢的设备利用率增强,且在设置 时,可以解决了车间频繁换辊问题,采用共同生产而不是根据产品规格进行专业化分工生 产,因此可以提高螺纹钢的生产效率。通过利用该系统的方法进而能提高螺纹钢的生产效 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制道次示意图1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制道次示意图2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制道次示意图3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Φ 10X4轧制道次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Φ 12X2轧制道次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Φ 12X3轧制道次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Φ 12X4轧制道次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Φ25Χ1轧制道次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Φ32Χ1轧制道次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螺纹钢是热轧带肋钢筋的俗称,根据横肋的截面形状以及螺纹钢上肋间距进行分 类或分型,我国现行执行标准(GS1499. 2-2007线材为1499. 1-2008)中,按强度级别(屈服 点/抗拉强度)将螺纹钢分为3个等级H、R和B,其中,H为(hot rolled)热轧、R(ribbed) 带肋、B为(bars)钢筋。螺纹钢的标准推荐公称直径为Φ6、Φ8、Φ 10、Φ 12、Φ 16、Φ 20, Φ 25, Φ 32, Φ 40, Φ50πιπι的螺纹钢系列。国内生产螺纹钢的工艺流程中通常采用18个轧 制道次,其中前6道选用粗轧机组、中间6道选用中轧机组、最后6道选择精轧机组。在轧 制过程中通常采用平均延伸系数较小的椭圆_圆孔型系统,由于设备共用性较差,一种孔 型只能生产特定公称直径的螺纹钢,在生产不同公称直径的螺纹钢在轧制过程中轧制就需 要不同尺寸的轧制孔型,因此,螺纹钢在生产过程中工作效率低。虽然采用多线切割的工艺 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效率低的现状,但是,由于孔型系统的共用性仍未得到解决,生 产规格跨度大的车间频繁换辊,影响全连轧工艺高效生产,致使很多钢厂增加生产线,对产 品规格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本专利技术就是致力于解决孔型共用的问题,以提高螺纹钢的生产效率。下面将结合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 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螺纹钢加工系统,适用于大多数尺寸的螺纹钢,特别适用于公称 直径为Φ 10- Φ 50mm的螺纹钢,在该系统中,第一轧制道次至第八轧制道次设置的轧钢机 分别是平轧机与立式轧机相间分布,且第一轧制道次为平轧机;在加工不同尺寸及规格 的螺纹钢第一轧制道次至第八轧制道次的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纹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先设置轧钢机的轧制顺序;每个坯料首先依次进入前8个轧制道次,然后各个坯料根据其需轧制成螺纹钢的最终尺寸及规格分别进入与其相对应的轧制道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增军吕爱晖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