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8134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所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设置于一次除尘器底部的水冷套管下部,用于在配合排灰阀,将焦粉排出至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的排灰管采用二重水冷却,即,所述排灰管为二通道结构,其中心通道为排灰通道,所述中心通道外周为水冷却通道,在所述排灰管出口装有双重排灰阀。所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为一种向一次除尘提供一种更为完善的排灰装置,从而避免为防次焦而降低的生产能力和因排灰管堵塞失去一次除尘作用而造成的锅炉管的磨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尘
,具体地,本技术涉及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干熄焦,英文简称为CDQ,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 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熄焦主要由干熄炉、装入装置、排焦装置、提升机、电机车及焦罐台车、焦罐、一次 除尘器、二次除尘器、干熄焦锅炉单元、循环风机、除尘地面站、水处理单位、自动控制部分、 发电部分等组成。装入干熄炉的红焦,在预存段预存一段时间后,随着排焦的进行逐渐下降到冷却 段,在冷却段通过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再经振动给料器、旋转密封阀、溜槽排出, 然后由专用皮带运输机运出。冷却焦炭的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冷却段与红焦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并经环形 烟道排出干熄炉;高温循环气体经过一次除尘器分离粗颗粒焦粉后进入干熄焦锅炉进行热 交换,锅炉产生蒸汽,温度降至约160°C的低温循环气体由锅炉出来,经过二次除尘器进一 步分离细颗粒焦粉后,由循环风机送入给水预热器冷却至约130°C,再进入干熄炉循环使用。经除盐、除氧后约104°C的锅炉用水由锅炉给水泵送往干熄焦锅炉,经过锅炉省煤 器进入锅炉锅筒,并在锅炉省煤器部位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吸收循环气体中的热量;锅 炉锅筒出来的饱和水经锅炉强制循环泵重新送往锅炉,经过锅炉鳍片管蒸发器和光管蒸发 器后再次进入锅炉锅筒,并在锅炉蒸发器部位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吸收循环气体中的 热量;锅炉锅筒出来的蒸汽经过一次过热器、二次过热器,进一步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 吸收循环气体中的热量后产生过热蒸汽外送。干熄焦的焦炭冷却机理是在干熄炉冷却段,焦炭向下流动,惰性循环气体向上流 动,焦炭通过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由于焦炭的块度大,在断面上形成较大的空 隙,而有利于气体逆流,在同一层面焦炭与循环气体温差不大,因而焦炭冷却的时间主要取 决于气流与焦炭的对流传热和焦块内部的热传导,而冷却速度则主要取决于循环气体的温 度和流速,以及焦块的温度和外形表面积等。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隋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人干熄炉 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 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 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干熄焦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湿熄焦。通过惰性气体的循环换 热,使赤热的焦炭冷却至200°C以下,以便于运输和贮存。然而,水冷套管下部的排灰阀启动将焦粉排出至灰斗的原排灰管(附图说明图1)存在技术问题1.投资较大;2.排灰管堵塞,排灰管中心冷却水管弯头的存在使得进灰口的口径减小,焦炭中 的次焦悬在进灰口,造成IDC料斗粉焦排出不畅,排灰管堵塞,一次除尘内底部粉焦温度逐 步下降,此时再疏通,管内温度迅速上升,造成三重水冷却管中心水管开裂泄漏。3.处理困难,危险性大,疏通点高且场地小,处理不当,粉焦就会从疏通孔内喷出 伤人。4.生产能力降低,一次除尘排灰不畅,粉焦随循环气体进入锅炉,易造成锅炉管的 磨损,影响到锅炉运行寿命。生产调整中,只能靠降低干熄炉的冷却循环风量来控制干熄炉 内次焦的吸出,从而降低了干熄焦的生产能力。另外,还有一种对粉焦降温的技术是,排灰管采用三重水冷却的型式(图2),中心 和周边为水冷却管,两者之间夹层为下灰通道。另外,在排灰管出口装有双重排灰阀,在双 重排灰阀之间有贮灰短管,起到粉焦再冷却的作用。然而,该技术仍难以避免因次焦而导致 生产能力降低,及因排灰管堵塞失去一次除尘作用而造成的锅炉管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所 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为一种向一次除尘提供一种更为完善的排灰装置,从而避免为 防次焦而降低的生产能力和因排灰管堵塞失去一次除尘作用而造成的锅炉管的磨损。另 外,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投资小,处理简便。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所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设置于一次除尘器 底部的水冷套管下部,用于在配合排灰阀,将焦粉排出至灰斗,所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 置包括排灰管和其下方的贮灰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的排灰管 采用二重水冷却,S卩,所述排灰管为二通道结构,其中心通道为排灰通道,所述中心通道外 周为水冷却通道。根据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贮灰短管进出 口二端设置双重排灰阀。根据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双重排灰 阀之间的贮灰短管内,设置一套冷却水管。一次除尘工作原理从干熄炉来的高温气体进入一次除尘,因容积扩大,气体流速减慢,粗粒粉焦在二 座隔墙的作用下沉降,粉焦通过排灰装置排出后送高炉使用。而以往原排灰装置因一次除尘的粉焦温度相当高,直接排出会损坏设备,故所以 在粉焦排出前要进行冷却。根据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由于双 重排灰阀之间的短管内,新增一套冷却水管,在排灰间隔时间中可使焦粉冷却效果更佳。且 由于取消中心冷却水管,避免了排灰管因中心冷却水管开裂而无法修理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管直径(内径)为 320-370mm。所述排灰管直径根据下式计算得到缩小的排灰管直径=(原截面积+3. 14)1/2X2 = 326161/2X2 = 361匪。由于取消中心冷却水管,排灰管直径缩小,灰管外套冷却水可对灰管中心粉焦起 到有效的冷却作用。同时,减轻了排灰管重量,使得拆装检修难度降低。另外,所述排灰管直径缩小,但其有效流通截面积同原来的相同,所以不会影响一 次除尘的排灰能力。根据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贮灰短管内设 置的冷却水管为螺旋形。根据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通道的冷 却水进口设置下方,所述水冷却通道的冷却水出口设置上方。根据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灰短管内设置 的冷却水管的冷却水进口设置下方,所述贮灰短管内设置的冷却水管的冷却水出口设置上 方。根据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取消中心冷却水管,排灰管的直径 缩小,灰管外套冷却水可对灰管中心粉焦起到有效的冷却作用;减轻了排灰管重量,得拆装 检修方便。排灰管的进灰口不设置弯头,通径增大,不会造成堵焦现象;不必为防止次焦而 降低循环风量,提高于熄焦生产能力;避免为防次焦而降低的生产能力和因排灰管堵塞失 去一次除尘作用而造成的锅炉管的磨损。另外,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投 资小,处理简便。附图简单说明图1为以往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的排灰管中心冷却水管弯头一例示意图。图2为以往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一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的排灰管下端的双重排灰阀及其 短管示意图。图中,1为排灰管,2为贮灰短管,3-1,3-2为双重排灰阀,4为粉焦,5为排灰通道, 6为水冷却通道,7为次焦堆积处,8为贮灰短管内冷却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所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设置于一次除尘器底部的水冷套管下部,用于在配合排灰阀,将焦粉排出至灰斗,所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包括排灰管和其下方的贮灰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的排灰管采用二重水冷却,即,所述排灰管为二通道结构,其中心通道为排灰通道,所述中心通道外周为水冷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传明刘杰徐世祥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