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一个结构部件的制造方法及此部件技术

技术编号:5078331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对象是一个形成机动车结构部件的外模成型部件(10)的制造方法,包含:一个模塑步骤,在此步骤中,用主要成分为热固性材料的第一种材料模塑该部件(10)的至少一个元件(12),所使用的模具(24,50)的形状使得,所述元件的至少一个部分形成一个物料纱(34),一个外模成型步骤,在此步骤中,在所述元件(12)上形成的至少一个物料纱(34)上,用主要成分为热塑性材料的第二种材料外模成型,使得在第二种材料的压力(42)下,所述物料纱(34)被撕裂,由此为第二种材料形成穿透所述元件的通道(35)。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机动车的一个结构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一个结构部件的制造方法及此部件
本申请涉及机动车结构部件制造的
,特别地但不是唯一地,涉及技术前脸(faceavanttechnique),侧翼支撑和车底板。
技术介绍
从现有技术中,特别是文件EP0370342中,已知一种断面为U型的金属型材(profilé),包含一个底面,两个侧壁和分别与一个侧壁相连的两个返沿(rebords)。塑料制的肋条通过外模成型(surmouler)于该型材上。这样外模成型的复合部件可以用于机动车领域。该型材的返沿上打穿了一些通孔。在外模成型过程中,这些通孔为制造肋条的塑料形成通道。为了减轻机动车的重量,一个趋势是用塑料制造其结构部件。于是,在上述复合部件中,穿孔的金属型材可以由一个塑料型材代替。而要得到一个通过外模成型并打穿通孔的塑料元件,需要先制造一个塑料元件(例如通过挤压成型或模压成型),然后在所需位置冲孔以形成通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简化外模成型部件的制造过程,所述外模成型部件包含一个通过外模成型的塑料元件,同时保持该部件令人满意的机械性能。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对象是一个形成机动车结构部件的外模成型部件的制造方法,包含:-一个模塑步骤,在此步骤中,用主要成分为热固性材料的第一种材料模塑该部件的至少一个元件,所使用的模具的形状使得,所述元件的至少一个部分形成一个物料纱(voile),所使用的模具包含模板和冲头,它们构成一个模塑室的边界,所述模具还包含置于模板里面的方块,所述模具还包含位于所述方块对面的定位销,所述方块和所述定位销是可拆换的,所述定位销突出于所述冲头并且可以局部地减小所述模塑室的厚度,由此在模塑过程中、在所述方块和所述定位销之间形成一个由SMC制成的物料纱,所述物料纱的厚度是局部减小的,且范围在0.2mm和0.5mm之间,-一个外模成型步骤,在此步骤中,在所述元件上形成的至少一个物料纱上,用主要成分为热塑性材料的第二种材料外模成型,使得在第二种材料的压力下,所述物料纱被撕裂,由此为第二种材料形成穿透所述元件的通道。因此,热塑性材料的通道在外模成型步骤中形成,所述外模成型部件的制造过程就不需要在热固材料制成的元件上形成通孔这样一个特殊步骤。该外模成型部件的制造过程因而得以简化。此外,由于在热固性材料中通道的存在,热塑性材料可以更好地附着在热固性材料上。所述物料纱的厚度优选为小于1mm,特别是小于等于0.5mm,尤其是在0.2mm和0.5mm之间。按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包含下述技术特征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元件所用模具的形状使得,所述物料纱包含一个断裂诱导区,优选为一个厚度较小的区域,特别是位于物料纱的外廓上。这个区域可以使得物料纱的撕裂更容易,因此可以在更多变的外模成型条件下撕裂,尤其是可以更少的取决于物料流的方向及物料的喷注压力;-所述第二种材料通过注射外模成型;-所述第二种材料是聚丙烯(PP)。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对象是机动车的一个结构部件,包含至少一个由主要成分是热固性材料的第一种材料制成的结构元件,至少一个在第一元件里形成的通道。所述通道被主要成分是热塑性材料的第二种材料所填充,所述部件还包含一个在第一种材料里形成、被第二种材料浸没的物料纱。一个这样的部件通过上述方法制造。实际上,一旦物料纱在第二个步骤中被撕裂,它就被热塑性材料所淹没了。所述结构部件也可以包含下述技术特征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结构元件与所述物料纱相连;-所述物料纱和所述结构元件形成两个不同的部件,仅通过第二种材料相连。这种情况出现于当物料纱作为一整块脱离于该元件时。这种情况尤其易发于,在外模成型前,所述物料纱在其外廓上有一个易碎区,而同样大小的压力也施加于整个易碎区之上;-所述部件构成机动车的技术前脸;-所述结构元件大致上呈直线,而所述部件包含至少一个大致上与所述结构元件垂直、由第二种材料制成的立柱;-所述部件包含两个立柱,当技术前脸安装在机动车上时立柱是向下延伸的,所述部件还包含一个连接着所述两个立柱的下横梁,所述立柱和横梁都由第二种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种材料是SMC或AMC,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种材料为聚丙烯;-所述部件包含至少一个肋条,所述肋条覆盖在所述结构元件中形成的通道上,所述肋条由第二种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对象是机动车的一个结构元件,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制造方法中的模塑步骤得到。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对下述非限定性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图1表现了按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结构部件;-图2显示了图1所示结构部件的制造过程中的一个模塑步骤;-图3表现了图1所示部件的一个结构元件,通过图2所示模塑步骤中得到;-图4为图1所示结构部件沿IV–IV的剖面图,所示结构部件正处于制造过程中的一个外模成型步骤;-图5为图1所示结构部件的一个V部分的近视图;-图6显示了按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结构部件的制造过程中的模塑步骤;-图7为按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外模成型部件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展示了按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结构部件。这个部件构成了机动车的技术前脸10。该技术前脸10包含一个横梁12,称为上横梁,构成了该技术前脸的一个结构元件。所述横梁12由主要成分为热固性材料的第一种材料制成,例如AMC(高级模复合材料的英文简写)或SMC(片状模复合材料的英文简写)。当该横梁安装到汽车上时,它是基本上水平的,并且沿汽车的横向方向纵向地延伸。该横梁构成一个型材,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断面为C型的型材,它包含两个侧壁13a,基本上通过横梁朝前的壁13b相连。该横梁有结构功能。所述技术前脸10还包含两个立柱14和16,在所述上横梁12上间隔分布,并且它们安装上汽车的时候基本上竖直向下延伸,与上横梁12垂直。这两个立柱14,16可以支撑汽车的功能元件,例如光学模块。它们的下端通过一个横梁17相连,该横梁17称为下横梁,当所述技术前脸10安装上汽车时基本上与所述上横梁12平行,用作行人防撞梁。所述立柱14,16分别在自己的一个区域18,20上连接上横梁12。它们包含一些位于该连接区域18,20附近的肋条22。所述立柱14,16和下横梁17由第二种热塑性材料制成,例如聚丙烯。下面将借助于图2到图5来描述图1所示技术前脸的制造方法。图1所示技术前脸的制造方法包含一个模塑步骤,在此步骤中用第一种材料模塑上横梁12,这里是用AMC或SMC。模塑步骤中所用模具可以使得横梁12的至少一个部分形成一块物料纱。每个物料纱的厚度都小于1mm,优选为小于等于0.5mm,特别是0.2mm到0.5mm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模具24包含一个模板(matrice)26和一个冲头(poinçon)28,它们构成一个模塑室29的边界。所述模具24还包含一个尺寸远小于它的方块30,置于模板26里面,所述模具24还包含一个定位销(broche)32,位于所述方块30的对面,置于所述冲头里面。这个定位销32突出于冲头28,可以局部地减小模塑室的厚度,由此在模塑过程中、在所述方块30和定位销32之间形成一块物料纱。所述模具中带有的方块30和定位销32可以用来应对模具的磨损。实际上,在物料纱处,用于模塑的AMC或SMC纤维增强混合物更薄,因此会在局部包含更高百分比的纤维。因此,模具在物料纱处比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动车一个结构部件的制造方法及此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个形成机动车结构部件的外模成型部件(10)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模塑步骤,在此步骤中,用主要成分为热固性材料的第一种材料模塑该部件(10)的至少一个元件(12),所使用的模具(24,50)的形状使得,所述元件的至少一个部分形成一个物料纱(30),  -一个外模成型步骤,在此步骤中,在所述元件(12)上形成的至少一个物料纱(34)上,用主要成分为热塑性材料的第二种材料外模成型,使得在第二种材料的压力(42)下,所述物料纱(34)被撕裂,由此为第二种材料形成穿透所述元件的通道(3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FR 2008-2-28 08512891.一个形成机动车结构部件的外模成型部件(10)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模塑步骤,在此步骤中,用SMC(片状模复合材料)模塑该部件(10)的至少一个元件(12),所使用的模具(24,50)包含模板(26)和冲头(28),它们构成一个模塑室(29)的边界,所述模具(24)还包含置于模板(26)里面的方块(30),所述模具(24)还包含位于所述方块(30)对面的定位销(32),所述方块(30)和所述定位销(32)是可拆换的,所述定位销(32)突出于所述冲头(28)并且可以局部地减小所述模塑室(29)的厚度,由此在模塑过程中、在所述方块(30)和所述定位销(32)之间形成一个由SMC制成的物料纱,所述物料纱的厚度是局部减小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尔南多巴勒斯泰罗丹尼吉勒派垂克博思格
申请(专利权)人:全耐塑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