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3025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及绕组。绕组结构包含一第一导电片、一第二导电片、一绝缘环片以及一连接件,其中,绝缘环片系设置于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间。第一导电片具有一第一开口环形部及一第一连接孔,第二导电片具有一第二开口环形部及一第二连接孔,绝缘环片具有一第三连接孔。透过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三连接孔,藉以结合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以及绝缘环片,并使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产生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组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变压器可用于转换电压、改变阻抗及分隔电路,是故常应用于多种 电子产品中,而绕组则是变压器内用以完成转换电压之必要组件。依据各种使用需求,现有 的绕组已有许多结构上的改进。 请参阅图l,其所示为现有变压器中常见之一绕组结构l,其主要是一体成形,结 构上大致可分为一第一绕组片11以及一第二绕组片12,各具一接线端13。首先,绕组结构 1以一可导电的材料(例如铜)冲压成形,随后再将绕组结构1加以电镀,以防止绕组片氧 化并利于后续焊接上锡。之后,在绕组结构l之正反两面贴上绝缘胶布,然后进行第二次冲 压,藉以使绝缘胶布成形并与绕组结构1重合。而于实际应用时,则是将上述步骤所完成的 绕组结构l,沿A-A'线对折,使第一绕组片11以及第二绕组片12重迭,形成类似线圈的结 构,而结合一定匝数之绕组结构1后便形成一完整绕组。 然而,在第二次冲压过程中,常造成第一绕组片11以及第二绕组片12之内缘,产 生易剌穿绝缘胶布之毛边,进而使第一绕组片11与第二绕组片12间可能产生接触导致短 路,以致于无法达到原设计结构所要求之电性功能;更者,在对折重迭之过程中,第一绕组 片ll及第二绕组片12的连接处易因施力不当而产生断裂,导致第一绕组片ll及第二绕组 片12间之电性连接失效,进而造成绕组结构1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又,对折重迭后的绕组 结构l,其二接线端13将直接连结至一印刷电路板上,而于后续的制程中,绕组结构1之印 刷电路板尚需经过锡炉焊接,此时绕组结构1上所贴之绝缘胶布便易因高温而发生熔损, 破坏绝缘性。 如前所述,现有变压器的绕组结构于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缺陷,进而造成短路、电 性连接失效及绝缘遭到破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组 结构,其便于绕组整体的制作,并可于完成后具良好的稳定性,不致发生短路、绕组片间电 性连接失效及绝缘遭到破坏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一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包含一第一导电片、一第二 导电片、一绝缘环片以及一连接件。第一导电片具有一第一开口环形部及一第一连接孔;第 二导电片具有一第二开口环形部及一第二连接孔;绝缘环片具有一第三连接孔,设置于该 第一导电片以及该第二导电片间,用以隔离该第一开口环形部以及该第二开口环形部之部 分电性连接;连接件系穿过该第一连接孔、该第二连接孔以及该第三连接孔,以连接该第一 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以及该绝缘环片,并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片以及该第二导电片。 如上所述,本技术将绕组结构的主要组件分开处理,再用连接件将其组合,如此,导电组件以及绝缘组件可各自分开冲压处理,即可避免于先前技术中同时冲压产生毛 边以及绕组结构连接处断裂之问题;更者,相较于先前技术中,需使用绝缘胶布黏贴于绕组 片之限制,绝缘环片可采用较耐高温的材质,具有更大的弹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之一绕组结构的上视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导电片主视图; 图3是本技术第二导电片主视图; 图4是本技术绝缘环片的主视图; 图5是本技术绕组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6A是应用本绕组结构之一次级绕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应用本绕组结构之一次级绕组组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是一绕组结构5,其包含一第一导电片2、一第二导电片3、一绝缘环片 4以及一连接件52。 第一导电片2实质上是一圆环形,其具有一第一开口环形部21、一第一连接孔22、 一第一接线端23及一孔槽24,其中第一开口环形部21形成有一第一开口 25,其示意图如 图2所示。第一开口 25使第一开口环形部21具有分隔之二端。其中,第一连接孔22系形 成于一端,用以作连接与固定之用;而第一接线端23则自另一端延伸设置,用以连接电源 端。孔槽24系形成第一导电片2环部内缘,第一导电片2的材料包含铜,于其它实施方式 中,第一导电片亦可由其它导电能力佳的材料制成。 第二导电片3实质上与第一导电片2是相同的一圆环形,具有一第二开口环形部 31、一第二连接孔32、一第二接线端33及一孔槽34,其中第二开口环形部31形成有一第二 开口 35,其示意图系如第3图所示。换句话说,第二开口 35同样也使第二开口环形部31具 有分隔之二端。其中,第二连接孔32是形成于一端,用以作连接与固定用;而第二接线端33 则自另一端延伸设置,用以连接电源端。孔槽34是形成第二导电片3环部内缘,其作用容 后再述。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片3的材料系包含铜,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片亦 可由其它导电能力佳之材料制成。 如图4所示,绝缘环片4实质上与第一导电片2以及第二导电片3系相同之一圆 环形,其具有一第三连接孔42及一孔槽44,第三连接孔42系形成于相对于第一连接孔22 以及第二连接孔32之位置上。绝缘环片4系设置于第一导电片2以及第二导电片3之间, 目的系用以阻绝第一开口环形部21以及第二开口环形部31间之部分电性连接,避免第一 导电片2以及第二导电片3间产生短路。而孔槽44系形成绝缘环片4环部内缘,其作用容 后再述。于此实施例中,绝缘环片4之一材料系包含聚酰亚胺。 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2、第二导电片3以及绝缘环片4实质上系圆环形,因 此为确认于组装时第一导电片2、第二导电片3以及绝缘环片4间相对位置之正确性,便分 别于第一导电片2、第二导电片3以及绝缘环片4之环部内缘形成三孔槽24、34以及44,如 此,则可作为组装绕组结构5时,组件相对位置调整的标准,进而便于组装。 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口环形部21、第二开口环形部31以及绝缘环片4并不限定于 本实施例中之圆环形,于其它应用中,可依需求修改为椭圆环形、矩环形或是不规则环形。 因此,第一导电片2、第二导电片3以及绝缘环片4可各自冲压成形。 请参考图5,其为本技术绕组结构5组装后示意图。连接件52穿过第一连接 孔22、第二连接孔32以及第三连接孔42,将第一导电片2、第二导电片3以及绝缘环片4加 以连接,并透过连接件52之导电特性,使得第一导电片2以及第二导电片3产生电性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连接件52是一铆钉,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
的人,亦可改用其它适 当连接件。如此,则可免去在先前技术中,连接处易因对折导致断裂的问题。 本技术提供的绕组结构可应用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6 (secondary winding) 中,其分解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分别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次级绕组6包含一线圈架基 座60、三线圈架61、四绕组结构62a、62b、62c、62d、三导电柱体63a、63b、63c以及一铁芯组 件64。其中,绕组结构62a、62b、62c、62d可采用如前述实施例的绕组结构4,不在说明;在 其它实施方式中,线圈架61及绕组结构62a、62b、62c、62d之数目亦可视所需变动。 线圈架61实质上是一中空圆环架,与绕组结构62a、62b、62c、62d交错设置,用以 固定各绕组结构62a、62b、62c、62d之位置以及相对距离。线圈架基座60则以一圆柱贯穿线 圈架61以及绕组结构62a、62b、62c、62d,并将其固定。导电柱体6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一变压器之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导电片,具有一第一开口环形部及一第一连接孔;一第二导电片,具有一第二开口环形部及一第二连接孔;一绝缘环片,具有一第三连接孔,该绝缘环片设置于该第一导电片以及该第二导电片间;以及一连接件,穿过该第一连接孔、该第二连接孔以及该第三连接孔以连接该第一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以及该绝缘环片,并使该第一导电片以及该第二导电片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贤旺邹金龙刘美娟孔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