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0514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开关电源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所述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包括PWM控制器和RC电路,所述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还包括锯齿波信号变频控制单元,其根据PWM控制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的电压变化情况,控制RC电路的阻值大小,从而控制锯齿波信号的频率。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根据负载的变化控制锯齿波信号的频率,使开关电源工作频率依据负载的变化而进行变化,利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升开关电源的短时过载或瞬时浪涌负载能力,同样地,也可以降低开关电源在待机状态下的功率损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开关电源的
,尤其涉及一种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 及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现有的开关电源的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包括PWM控制器以及PWM控制 器外围的RC电路,利用电阻和电容的充放电方式产生锯齿波信号,锯齿波信 号的频率即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当开关电源出现短时过载或瞬时浪涌负载时,由于工作频率不能升高,感 性功率器件容易进入^f兹饱和状态,开关电源的短时过载或瞬时浪涌负载能力差。 另外,当开关电源处于待机状态时,由于工作频率不能降低,不利于降低待机 功耗。实用^f型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开 关电源因锯齿波信号频率固定,存在短时过载或瞬时浪涌负载能力差,以及4寺 机状态下损耗高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所述锯齿波信号控 制电路包括PWM控制器和RC电路,所述RC电路的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 PWM控制器的参考电压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接所述PWM控制器的 锯齿波信号端和RC电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还包括分别与所述PWM控制器的电压误差;^文大器输出端、所述第 一 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的锯齿波信号变频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的电压变化情况,控制所述RC电路的阻值大小,从而控制锯齿波信号的频率。上述结构中,所述锯齿波信号变频控制单元包括 与所述P WM控制器的参考电压端连接的参考电压模块; 与所述PWM控制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输出负载检测模块; 分别与所述参考电压模块和输出负载检测模块连接的电压比较模块;以及 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电压比较模块连接的电阻控制模 块,根据所述电压比较模块输出的信号产生可变化的电阻值,同所述第一电阻 并联导致所述RC电路的阻值变化,从而控制锯齿波信号的频率。上述结构中,所述参考电压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 的第一端接所述PWM控制器的参考电压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 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上述结构中,所述输出负载检测模块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四 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PWM控制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所迷第四电阻的 第二端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上述结构中,所述电压比较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 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 上述结构中,所述电阻控制模块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五电 阻的第一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二三极 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 极管的集电极接所述第 一 电阻的第二端。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包括一变压 器,所述变压器一次侧的第一端接滤波电容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 接地,所述变压器一次侧的第二端接开关晶体管的漏极,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源 极接地,所述开关电源还包括上述的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所述PWM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在本技术中,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才艮据负载的变化控制锯齿波信号的 频率,使开关电源工作频率依据负载的变化而进行变化,利用该技术可以 提升开关电源的短时过载或瞬时浪涌负载能力,同样地,也可以降低开关电源 在待机状态下的功率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的锯齿波信号变频控 制单元的结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的示例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的结构,为了便 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开关电源包括一变压器BT,变压器BT—次侧的第一端接滤波电容C3的 第一端,滤波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变压器BT—次侧的第二端接开关晶体管 Q3的漏极,开关晶体管Q3的源极接地,开关电源还包括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 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包括PWM控制器Ul和RC电路,PWM控制器Ul的输 出端OUT接开关晶体管Q3的栅极,RC电路的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接PWM 控制器Ul的参考电压端VR,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分别接PWM控制器Ul 的锯齿波信号端R/C和RC电路的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 端接地,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还包括分別与PWM控制器U1的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CP、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 和第二端连接的锯齿波信号变频控制单元100,其根据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 CP的电压变化情况,控制RC电路的阻值大小,从而控制锯齿波信号的频率。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的锯齿波信号变 频控制单元的结构。锯齿波信号变频控制单元100包括与PWM控制器Ul的参考电压端VR 连接的参考电压模块101,与PWM控制器U1的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CP连 接的输出负载检测模块102,分别与参考电压模块101和输出负载检测模块102 连接的电压比较模块103,其对参考电压模块101和输出负载检测模块102的 输出信号进行比较,以及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电压比较模 块103连接的电阻控制模块104,其根据电压比较模块103输出的信号产生可 变化的电阻值,同第一电阻R1并联导致RC电路的阻值变化,从而控制锯齿波 信号的频率。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参考电压模块101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 阻R3,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接PWM控制器U1的参考电压端VR,第二电阻 R2的第二端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输出负载检测模块102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第四电阻R4的 第一端接PWM控制器U1的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CP,第四电阻IM的第二 端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电压比较模块103包括第一三极管Ql,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接第四电阻 R4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电阻控制模块104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二三极管Q2,第五电阻R5的第 一端 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二 三极管Q2的基极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第一电 阻R1的第二端。该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为由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构成的参考电压模块101对PWM控制器 Ul的参考电压端VR输出的参考电压分压,分压后输出的仍然是固定不变的基 准电压,由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构成的输出负载检测模块102检测PWM 控制器Ul的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CP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可以反映负载 情况,在由第一三极管Ql构成的电压比较模块103中,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 为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所述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包括PWM控制器和RC电路,所述RC电路的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PWM控制器的参考电压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接所述PWM控制器的锯齿波信号端和RC电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波信号控制电路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PWM控制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的锯齿波信号变频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的电压变化情况,控制所述RC电路的阻值大小,从而控制锯齿波信号的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薪岳丹金巨祥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桑达国际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