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769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在环型杆下部内增设有纵向受力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环型杆下部增设受力钢筋,因而可减少整个环型杆的配筋数量,提高环型杆的改灾能力,有利于该环型杆的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电与通信线路用的钢筋混凝土环型杆,特别是一种抗灾改 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技术介绍
近年来,自然灾害日益增多,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与内陆山区冰雪灾害更为频繁, 输电与通信线路钢筋混凝土环型杆的倒杆、断杆现象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 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输电与通信线路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环型杆设计还是依据旧规 范,构造不够合理,其结构为,由混凝土及钢筋构成,考虑到工况及制造成本问题,旧杆型通 常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截面逐渐变小,但是钢筋在整根杆中是采用通透式配置的,也就是 说整根杆不同截面处的钢筋是一样的。这种结构的杆型,由于杆各个截面处受到弯矩不均 勻,位于下部的杆段受力大,而位于上部的杆段受力较小,设计杆的配筋是为了保证杆下部 (水平最大荷载工况是设计环型杆的控制工况,依据其产生的最大弯矩(通常在杆的底部) 进行相应的截面配筋。)具有足够的抗弯能力,是以杆下部为配置依据,这就导致了上部的 杆段承载能力富裕,造成上部杆段配筋的浪费,增加了制造成本,虽然目前的旧杆型也采用 了变截面的方法以降低杆上部的承载能力富裕,但由于钢筋是通配的,也就是杆上部与下 部的钢筋是一样的,这就使得杆上部的承载能力富裕仍然无法得到良好的解决,使得制造 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同时也使得杆下部的承载力富裕度相对上部偏小,导致旧杆型的抗灾 能力相当薄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抵抗 灾害过载能力、可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结构要点在于在环型杆下部内增设有纵 向受力钢筋。在环型杆的下部增设置钢筋,这样在设计整个环型杆的钢筋受力时,就可以将上 部与下部分别考虑,在满足环型杆上部的受力情况下配设通筋(所述的通筋指的是贯通整 根环型杆的钢筋),而在下部加设纵向钢筋来提高下部的抗弯能力来弥补下部受力的不足, 因此这种结构的混凝土环型杆,可降低生产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又能显著提高环型杆 的抵抗灾害的能力,有利于该混凝土环型杆的推广应用。在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的下部增设的钢筋,为沿着环型杆的纵长方向延 伸的条状钢筋。增设的条状钢筋在环型杆内的排列为与通筋交错间隔排列。增设钢筋的环型杆下部长度以环型杆的最不利受力截面处为基准,在截面上下一 定范围内并考虑钢筋锚固长度来加设一定长度的纵向受力钢筋。所述的最不利截面的确定步骤如下1环形杆嵌固端的确定与地基对其约束情况有关,嵌固端通常为最大弯矩处。2最不力截面处即截面外边缘应力σ最大处,σ = M/W,这里M=EF*L截面处的弯矩W= ^/(1-(4/^)^/32 截面抗弯模量Cl1截面外径d2截面内径,d2,Cl1随着高度变化。因此σ =M/W存在着一个最大值,通过数值分析,可以得到最不利截面处。以最不利截面(外边缘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处为基准,向上加强长度为hp Ill长 度的确定依据以下原则假设普通段(普通段为不加设条状钢筋的那一段环型杆)钢筋面积与增强段(指 的是加设条状钢筋的那一段环型杆)钢筋面积的比值为η (0. 5 < η < 1),通过η值的调整, 如n = 0. 6,0. 7,0. 8...,均可得到一个最小的V1值,并满足分界面处靠近普通截面配置的 钢筋能抵抗该截面的实际弯矩。然后对这些可行的V1进行比较,取用钢量最小的V1,即为 加强长度h。向下的加强长度为Ii2,考虑到最大弯矩与最不利截面距离相差不大,可加强到杆 的底部或接近底部。综上所述的,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如下优点本技术根据环型整杆最不利受力截面的变化范围(最大弯矩附近一定范围) 以及钢筋的锚固构造要求,确定所需增设钢筋部位的长度。然后利用环型杆上部作为依据 设计荷载取值设计全杆通长配置的钢筋,由于环型杆上部的最大内力比杆下部小,导致比 旧型杆的配筋量减少。最后环型杆下部则在上部钢筋的基础上布置增强受力钢筋,并满足 截面强度能够抵抗最大弯矩,并比旧杆型有更高的安全富裕度。本技术在环型杆下部 增设受力钢筋,因而可减少整个环型杆的配筋数量,提高环型杆的改灾能力,有利于该环型 杆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钢筋混凝土环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计算原理图标号说明1钢筋11通筋12条状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如图1-3所示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在环型杆下部内增设的钢筋 1为将条状钢筋12的使其沿着环型杆的纵长方向排列,且增设的条状钢筋与通筋11交错开 排列,在环型杆下部需要增设钢筋的长度以采用受力分析确定环型杆的最不利截面处,而后以最不利截面处为标准,确定所需增设的钢筋长度。下面为所需增设钢筋长度的确定过 程(如图4)首选确定最不利截面1嵌固端的确定与地基对其约束情况有关,嵌固端-图4中的环形杆的下底线为嵌 固端,也通常为最大弯矩处。2最不利截面处即截面外边缘应力σ最大处,σ = M/ff,这里M=EF*L截面处的弯矩W= ^1(1/(1-(4/(^)4)/32 截面抗弯模量Cl1截面外径d2截面内径,d2, Cl1随着高度变化。因此截面外边缘正应力ο =M/W存在着一个最大值,通过数值分析,可以得到最 不利截面(图4中的黑色粗线条处)。3以最不利截面处为基轴,向上加强长度为hp Ill长度的确定依据以下原则假设普通段钢筋面积与增强段钢筋面积的比值为η (0. 5 < η < 1)(图4中的虚线 为加强段截面与普通段截面的分界面),通过η值的调整,如n = 0. 6,0. 7,0. 8...,均可得 到一个最小的值,并满足分界面处靠近普通截面配置的钢筋能抵抗该截面的实际弯矩。 然后对这些可行的进行比较,取用钢量最小的l·^,即为加强长度hi。向下的加强长度为 Ii2,考虑到最大弯矩与最不利截面距离相差不大,可加强到杆的底部或接近底部。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在环型杆下部内增设有纵向受力 钢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在抗灾改进 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的下部增设的钢筋(1),为沿着环型杆的纵长方向延伸的条状钢筋 (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沿着环型杆的 纵长方向延伸的条状钢筋在环型杆内的排列为与通筋(11)交错间隔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增设钢筋的环 型杆下部长度以环型杆的最不利受力截面处为基准,在截面上下h” Ii2范围内并考虑钢筋 锚固长度来加设Ii1、Ii2长度的纵向受力钢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在环型杆下部内增设有纵向受力钢筋。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环型杆下部增设受力钢筋,因而可减少整个环型杆的配筋数量,提高环型杆的改灾能力,有利于该环型杆的推广应用。文档编号E04H12/12GK201835578SQ20102050006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在环型杆下部内增设有纵向受力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王磊张绍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福铁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陈强王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