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控制装置及μ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6264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行驶中的离合器容量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求出基于该变化检测的μ修正系数,来修正离合器容量的离合器控制装置及μ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计算机构(150)将变速中的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ΔNe应用到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ΔNe表(160),计算出变速中的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平均值。发动机扭矩计算机构(180)将节气门开度及发动机转速应用到发动机扭矩推定值映射(190),导出变速中的发动机扭矩。根据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平均值与变速中的发动机扭矩的平均值之和,求出实际离合器容量。μ修正系数计算机构(130)根据实际离合器容量与要求离合器容量之比,计算出μ修正系数。变速控制部(100)应用基于μ修正系数计算出的控制修正量,对第1离合器(CL1)及第2离合器(CL)进行驱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涉及一种对行驶中的 离合器容量的变化进行检测,求出基于该变化检测的μ修正系数,能够根据该μ修正系数 对离合器容量进行恰当修正的。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通过执行元件对基于摩擦板(离合器板)的摩擦力将动力源的 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的离合器进行驱动控制的离合器装置。在这样的离合器装置中, 例如当离合器板磨耗而变薄时,即使执行元件的驱动量相同,也存在无法获得相同摩擦力 的可能性。这样的课题例如可以通过对分离的离合器板彼此达到抵接为止的移动量进行检 测,根据该移动量的增加,增大执行元件的驱动量来加以解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根据被执行元件改变位置的部件的位置,来检测离合 器板彼此达到抵接为止的移动量的构成。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97842号公报不过,在不是由离合器弹簧等弹性部件而是通过执行元件的驱动力或由执行元件 控制的液压,来获得用于使离合器连接的按压力的离合器中,当基于离合器板彼此接触后 被供给的驱动力与液压,在离合器板上产生的摩擦力发生变化时,离合器能够传递的扭矩 的最大值、即离合器容量发生变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是根据执行元件的驱动量,来推测离合器板的磨耗度的 技术,不能够检测因为离合器板的劣化、使离合器工作的油的特性变化引起的离合器容量 的变化。换言之,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考虑对离合器容量的变化量进行检测,基于该变化 量控制离合器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对行驶中的离合器容量的 变化进行检测,求出基于该变化检测的μ修正系数,并能够根据该μ修正系数对离合器容 量进行恰当修正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第1特征在于,是用于将从 车辆的发动机向分级式变速器传递的旋转驱动力断开或连接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控制装 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离合器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离合器的控制量;发动机转速检测机 构,其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变速状态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变速器的变速状态;变速中 ANe计算机构,其对所述变速器变速中的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进行检测;实际旋转差吸收 扭矩计算机构,其通过应用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来计算出所述变速中的旋转变化所 使用的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发动机扭矩计算机构,其通过至少应用节气门开度及发动机 转速,来计算出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发动机扭矩;和μ修正系数计算机构,其计算出所述离 合器的摩擦系数的修正系数;所述μ修正系数计算机构根据变速中的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的平均值与在所述变速中计算出的发动机扭矩的平均值之和,计算出实际离合器容量, 并且基于所述实际离合器容量与根据车辆状态计算出的要求离合器容量之比,计算出μ 修正系数,对于所述离合器控制机构而言,基于所述μ修正系数控制所述离合器。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第2特征在于,所述要求离合器容量,是根 据预先决定的值计算出的变速中的要求旋转差吸收扭矩的平均值与所述变速中的发动机 扭矩的平均值之和。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第3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 的计算及发动机扭矩的平均值的计算中的至少一方,在由所述变速状态检测机构向所述变 速器发出变速信号并判定为该变速器的变速比处于变化中的状态的取样期间执行。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第4特征在于,在所述取样期间比规定期 间短的情况下,不执行所述μ修正系数的计算。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第5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中计测的变速 比的变化率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不执行所述μ修正系数的计算。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第6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中计测的所述 节气门开度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不执行所述μ修正系数的计算。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第7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中计测的所述 节气门开度的变化率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不执行所述μ修正系数的计算。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第8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是由第1离合器 及第2离合器构成的双离合器式,并且通过按每个变速动作交替切换所述第1离合器及第2 离合器的连接状态,将所述动力源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驱动轮传递,所述μ修正系数的计 算在所述变速动作时进行。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9特征涉及一种μ修正系数计算方法,用于计算μ修正系数, 所述μ修正系数用于控制将从车辆的发动机向分级式变速器传递的旋转驱动力断开或连 接的离合器,该μ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包括对所述变速器变速中的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进 行检测的步骤;通过将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应用到规定的数据表中,计算出所述变速 中的旋转变化所使用的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的步骤;通过至少将节气门开度及发动机转速 应用到规定的数据映射,计算出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发动机扭矩的步骤;和根据所述实际旋 转差吸收扭矩、与所述发动机扭矩在变速中的平均值之和,计算出实际离合器容量,并且基 于所述实际离合器容量与根据车辆状态计算出的要求离合器容量之比,计算出μ修正系 数的步骤。(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1特征,由于通过将变速中的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ANe应用到实际旋转差 吸收扭矩计算机构,计算出变速中的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而且通过将节气门开度及发动 机转速应用到发动机扭矩计算机构,计算出变速中的发动机扭矩,根据该实际旋转差吸收 扭矩和发动机扭矩求出实际离合器容量,并且基于实际离合器容量与要求离合器容量之比 计算出μ修正系数,所以,能够基于变速中的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及发动机扭矩,计算出 实际离合器容量及μ修正系数。由此,通过利用应用了 μ修正系数的摩擦系数,例如即使 在因为离合器板的时效变化、使离合器工作的油的特性发生变化,导致离合器容量、即离合 器能够传递的发动机扭矩的最大值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恰当的离合器控制。而且,能够不受发动机输出特性的差异、离合器的产品偏差、驱动离合器的执行元件的产品偏差等 影响,获得更稳定的行驶感觉。根据第2特征,由于要求离合器容量是根据预先决定的值计算出的变速中的要求 旋转差吸收扭矩的平均值与变速中的发动机扭矩的平均值之和,所以通过预先设定用于计 算要求旋转差吸收扭矩的表,能够容易地算出要求离合器容量。根据第3特征,由于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的计算及发动机扭矩的平均值的计算中 的至少一方,在由变速状态检测机构向变速器发出变速信号并判定为变速器的变速比处于 变化中的状态的取样期间执行,所以对从发出变速信号到实际开始变速为止的动作延迟是 有效的。而且,能够在发动机转速的变动稳定的期间,计算出ANe与发动机扭矩的平均值。根据第4特征,由于在取样期间比规定期间短的情况下,不执行μ修正系数的计 算,所以例如在变速中节气门复位、变速动作以比通常短的时间结束时等,无法计算出对离 合器控制量的反馈控制有效的μ修正系数的情况下,通过不进行不必要的运算处理,可以 降低运算处理的负担。根据第5特征,由于在变速中计测的变速比的变化率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不执 行μ修正系数的计算,所以例如在变速比的变化率小的接近高速的齿轮段间的变速时(例 如从5速向6速加速时)等,不怎么需要离合器控制量的控制的情况下,通过不进行不必要 的运算处理,可以降低运算处理的负担。根据第6特征,由于在变速中计测的节气门开度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不执行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器控制装置,是用于将从车辆的发动机向分级式变速器传递的旋转驱动力断开或连接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离合器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离合器的控制量;发动机转速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变速状态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变速器的变速状态;变速中ΔNe计算机构,其对所述变速器变速中的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进行检测;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计算机构,其通过应用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来计算出所述变速中的旋转变化所使用的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发动机扭矩计算机构,其通过至少应用节气门开度及发动机转速,来计算出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发动机扭矩;和μ修正系数计算机构,其计算出所述离合器的摩擦系数的修正系数;所述μ修正系数计算机构根据变速中的实际旋转差吸收扭矩的平均值与在所述变速中计算出的发动机扭矩的平均值之和,计算出实际离合器容量,并且基于所述实际离合器容量与根据车辆状态计算出的要求离合器容量之比,计算出μ修正系数,对于所述离合器控制机构而言,基于所述μ修正系数控制所述离合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浩孝塚田善昭大关孝根建圭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