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光产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912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均匀光产生结构,其包括:一导光单元、一反射单元、一发光单元及一图案单元。导光单元具有一透明的导光本体,其具有一入光面、一相反于入光面的第一反射面及形成于入光面及第一反射面之间的多个第二反射面及一出光面,该些第二反射面的最后端为一后反射面,该些第二反射面的最下端为一下反射面。反射单元包覆第一反射面及该些第二反射面。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本体的入光面的外侧。图案单元设置于下反射面上,且具有多组分别相对应于不同发光元件的图案,并且每一组图案具有多个微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均匀光产生结构,尤指一种能产生高光利用 效率的均匀光产生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A、图1B及图1C,公知均匀光产生结构包括 一发光元件l 0、 一导光本体l 1、 一匸形反射罩体l 2,其中该导光本体 1 l容置于该匸形反射罩体l 2内,并且该发光元件l 0设置该导光 本体ll及该匸形反射罩体l2的其中一相同外侧。再者,该发光元件l O具有多个单波长或不同波长的光源。该导 光本体l l的底面为一反射面l 1 1,并且一图案l 3成形在该反射 面l 1 l上(如图1B及图1C所示),以用于将该发光元件l 0从该入 光面l 1 2打入至该导光本体1 l内的光束,破坏其全反射机制并均 匀地从该出光面l 1 0投射出去。换言之,该导光本体l l为一五角 形结构,其中一斜面为出光面l 1 0,而其余为反射面,并且位于底 面的反射面l 1 l具有该图案l 3。另外,该匸形反射罩体l 2用以 将逸出该导光本体l1的光束反射导向该出光面110。然而,公知的均匀光产生结构仍具有下列的缺陷存在一、 在该导光本体l l的反射面l 1 l上,仅有一渐渐变大的图 案l 3,然而该发光元件l O具有多个光源,因此使用"仅有一渐渐 变大的图案l3"易造成公知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均匀度不佳。二、 在该导光本体l l中相对于出光面l 1 0的反射面1 1 3为 一平面,此平面(该反射面l 1 3)易产生发光无效区域,而造成公 知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发光效率不足。于是,由以上原因,本设计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性,且依据 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 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光产生结构,其能够增 加光的利用率及均匀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均匀光产生结构,其包括 一导光单元、 一反射单元、 一发光单 元及一图案单元。其中,该导光单元具有一透明的导光本体,并且该 导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 一相反于该入光面的第一反射面、多个形成于该入光面及该第一反射面之间的第二反射面、及一形成于该入光面 及该第一反射面之间的出光面,其中该些第二反射面的最后端为一后 反射面,该些第二反射面的最下端为一下反射面。该反射单元包覆该 第一反射面及该些第二反射面。该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导光本体的入光 面的外侧,并且该发光单元具有多个发光元件。该图案单元设置于该 下反射面上,其中该图案单元具有多组分别相对应于不同发光元件的 图案,并且每一组图案具有多个微结构。借此,该发光单元所产生的 光束穿过该入光面以导入该导光本体内,然后该光束通过该第一反射 面、该些第二反射面及该图案单元的反射及散射而投向该出光面,最 后该光束从该出光面投射出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均匀光产生结构改善 公知"仅有一渐渐变大的图案"的缺陷,取而代之的则是多组图案, 其以印刷、涂布或射出成形的方式成形于一导光本体的其中一反射面 上,并且通过一反射罩体将被该图案所破坏全反射的光有效地反射至 该导光本体的出光面。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 手段及技术效果,请参阅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 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 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A为公知均匀光产生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1B为公知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与图案单元配合的立体 示意图1C为公知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与图案单元配合的左视 示意图2A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2B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与图案单元配合 的实施例1的左视示意图2C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发光单元与第一种图案单 元配合的实施例1的仰视示意图2D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发光单元与第二种图案单 元配合的实施例1的仰视示意图;图2E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发光单元与第三种图案单 元配合的实施例1的仰视示意图3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2的左视 示意图4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3的左视 示意图5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4的左视 示意图6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5的左视 示意图7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6的左视 示意图8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7的左视 示意图9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8的左视 示意图10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9的左视 示意图11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10的主 视示意图;以及图12为本技术均匀光产生结构的导光单元的实施例11的俯 视示意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公知发光元件 1Q 出光面 110反射面 111入光面 112反射面 113导光本体 11匸形反射罩体12图案 1 3实施例1导光单元入光面第一反射面后反射面下反射面导光本体2 0 0 a出光面反射单元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图案单元图案图案圆形微结构圆形微结构圆形微结构图案单元图案图案单元图案实施例2图案单元导光本体后反射面下反射面出光面实施例3后反射面倾斜面实施例4后反射面图案单元实施例5后反射面弧面实施例6导光本体后反射面出光面前反射面实施例7后反射面206g实施例8导光本体200h后反射面203h前反射面206h实施例9后反射面203i前反射面206i实施例10导光本体200j下反射面204j出光面205j实施例11导光本体200k后反射面203k前反射面206k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A、图2B及图2C,本技术实施例l提供一种均匀 光产生结构,其包括 一导光单元2 0 a、 一反射单元2 1 a、 一发 光单元2 2 a及一图案单元2 3 a 。其中,该导光单元2 0 a具有一透明的导光本体2 0 0 a ,并且 该导光本体2 0 0 a具有一入光面2 0 1 a、 一相反于该入光面2 0 1 a的第一反射面2 0 2 a、多个形成于该入光面2 0 1 a及该第一 反射面2 0 2 a之间的第二反射面、及一形成于该入光面2 0 1 a及 该第一反射面2 2 a之间的出光面2 0 5 a,其中该些第二反射面 的最后端为一后反射面2 0 3 a,为一弧面,并且该些第二反射面的 最下端为一下反射面2 0 4 a 。再者,该反射单元2 1 a以至少暴露出该入光面2 0 1 a及该出 光面2 0 5 a的方式设置在该导光本体2 0 0 a的表面上。此外,该 反射单元2 1 a的材质可为一具有60%~99%反射率的高反射率材料, 并且该高反射率材料可为金属材料(例如银或铜)或氧化物(例如 二氧化钛(Ti02))。另外,该发光单元2 2 a设置该导光本体2 0 0 a的入光面2 0 1 a的外侧,并且该发光单元2 2 a具有多个发光元件2 2 0 a,例 如该发光单元2 2 a可由一红色发光二极管R、 一绿色发光二极管 G及一蓝色发光二极管B所组成。再者,该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匀光产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单元,其具有一透明的导光本体,并且该导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一相反于该入光面的第一反射面、多个形成于该入光面及该第一反射面之间的第二反射面、及一形成于该入光面及该第一反射面之间的出光面,其中该些第二反射面的最后端为一后反射面,该些第二反射面的最下端为一下反射面;    一反射单元,其包覆该第一反射面及该些第二反射面;    一发光单元,其设置于该导光本体的入光面的外侧,并且该发光单元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以及    一图案单元,其设置于该下反射面上,其中该图案单元具有多组分别相对应该些发光元件的图案,并且每一组图案具有多个微结构;    借此,该发光单元所产生的光束穿过该入光面以导入该导光本体内,然后该光束通过该第一反射面、该些第二反射面及该图案单元的反射而投向该出光面,最后该光束从该出光面投射出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昆勋丁俞文游川倍
申请(专利权)人: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