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器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869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感温器固定夹,包括用于支撑温度传感器的支撑板、形成于支撑板一侧的用于将该感温器固定夹固定于热交换器U型管上的固定部、形成于支撑板另一侧的用于收容和固定温度传感器的导向部及夹持部,该感温器固定夹为一体注塑成形。其中导向部为一封闭的环状结构,夹持部为具有一开口的环形槽,固定部的形状大致呈U形。该感温器固定夹采用导向部定位和夹持部夹紧两点定位的方式,固定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落,保证定位准确。另外,将温度传感器与热交换器之间用支撑板隔开,避免热交换器对温度传感器的热辅射影响,使温度传感器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热交换器周围的空气温度,防止温度传感器的误动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感温器的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的感温器的固定夹,属于空调与制冷工程

技术介绍
空调器包含压縮机、室外热交换器、节流装置、室内热交换器以及用于连接上述装置而形成密闭回路的连接管路,制冷剂在密闭的连接管路中循环,通过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中被液化和汽化时所产生的吸热和放热作用,对周围空气进行制冷和制热,并通过空气循环,使整个密闭空间达到需要的温度。空调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使室内温度维持在设定温度,为了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在空调器系统中,设置了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如用于检测热交换器盘管温度的盘管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的室内环温传感器等等。传感器需要根据不同的用处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如上述中的盘管温度传感器,该种传感器应紧贴于热交换器的管路上固定,以便准确检测管内制冷剂的温度,如申请号为200610002771. X的专利"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机",就是一种直接检测制冷剂温度的传感器。上述的另一种室内环温传感器,则需要固定在空调器室内机进风口处的室内机热交换器的正面,因为该种传感器是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的,所以传感器的固定应尽量减小室内热交换器散热片温度和U型管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如申请号为200610014834. 3的专利"空调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的固定结构",该种固定结构由支撑温度传感器的U形支撑部、与U形支撑部外壁一侧纵向垂直形成一环状中空部及横向端部有切割开口并具有一定弹性的突起构成,可将温度传感器牢固地固定在热交换器的U型管上,消除了温度传感器与盘管接触的可能,并防止温度传感器脱落,使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热交换器周围空气的温度。目前空调器室内机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的室内环温传感器一般采用细的导线,该种导线只有基本绝缘,没有附加绝缘,相应的感温器固定夹也只能固定这种细线的传感器。现有的感温器固定夹都是采用单点固定的方式,因传感器采用的是细线,这种单点固定的方式已能满足传感器固定的要求。随着空调器安全要求的提高,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明确要求传感器导线附加绝缘需要的最低厚度为1mra,所以传感器的导线需要加上lmm以上厚度的PVC护套。如图1所示,温度传感器包括导线13、热敏电阻感温头14、及包裹导线和热敏电阻感温头的PVC护套15,对于这种温度传感器,原有感温器固定夹的单点固定方式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这种加了护套的传感器刚度较强,既使有较小的力量碰触该传感器,都会导致传感器的移动,致使传感器定位不准,影响检测精度,在运输过程中或取放空调器室内机过滤网时也容易导致传感器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牢固的感温器固定夹。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感温器固定夹,包括用于支撑温度传感器的支撑板、形成于所述支撑板一侧的用于将该感温器固定夹固定于热交换器U型管上的固定部、形成于所述支撑板另一侧的用于收容和固定温度传感器的导向部及夹持部,该感温器固定夹为一体注塑成形。所述导向部为一可收容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封闭的环状结构,导向部的内径略大于温度传感器的外径,所述的夹持部为具有一开口的环形槽,所述夹持部环形槽的内径小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外径。所述固定部的形状大致呈U形,其两侧外表面的曲率略小于U型管的曲率。在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多个用于将支撑板支撑在散热片上的支撑筋,所述导向部和夹持部均一体设置有加强筋,在所述支撑板面向热交换器的一面粘贴有隔热材料。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夹,采用导向部定位和夹持部两点定位温度传感器的方式,这样固定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落,甚至在当温度传感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不易造成温度传感器的移动,保证其定位准确。另外,本技术中将温度传感器与热交换器之间用支撑板隔开,避免热交换器对温度传感器的热辅射影响,使温度传感器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热交换器周围的空气温度,防止温度传感器的误动作或不必要的动作,减少空调运行系统的错误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l,支撑板2,热交换器盘管3,固定部4,导 向部5,夹持部6,开口7,散热片8,支撑筋9,加强筋IO,固定部内表面ll,固 定部外表面12,温度传感器的导线13,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头14,温度传感器的PVC 护套1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感温器固定夹,用于将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 器1固定在室内热交换器的正面,当室内空气经过空调器室内机进风栅进入室内机 后,空气流经该温度传感器l,温度传感器l内的热敏电阻感温头14就可以检测空 气温度,从而确定室内的环境温度,并将数据通过导线13传输至空调器的控制系统, 与其它参数一起,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感温器固定夹,为了加工和使用方便, 同时也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一体注塑成形的塑料件。该感温器固定夹包括一个平面的支撑板2,温度传感器1固定于支撑板2上,支 撑板2将温度传感器1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8隔开,避免热交换器散热片8的温度 对温度传感器1的影响,保证温度传感器1能准确检测热交换器周围的空气温度。为了更好地隔离温度传感器1与热交换器,在支撑板2上形成有多个用于将支 撑板支撑在散热片8上的支撑筋9,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四个支撑筋9,由于设置了支 撑筋9,在支撑板2与热交换器散热片8之间就留有了一定的间隙,避免了支撑板2 与散热片8直接接触,也就更进一步减少了热交换器对温度传感器1的影响,保证 其检测精度。另外,还可以在支撑板2面向热交换器的一面粘贴海绵等隔热材料(图中未示 出),可以起到进一步隔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防止在支撑板2上形成冷凝水。支撑板2的一侧并排形成有一个导向部5和一个夹持部6,温度传感器1穿过导 向部5后,由夹持部6将其夹紧,从而将温度传感器1牢固固定在支撑板2上。因为本技术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是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的,根据国标和国际 标准,如图1所示,该种温度传感器1应加l國以上的PVC绝缘护套15,导线13及 热敏电阻感温头14被包在护套15内,在被夹紧前,温度传感器1的外径各段是一 致的。导向部5是一个封闭的环状结构,设置在支撑板2—侧的边缘处。在正常使用 时,温度传感器1从导向部5穿过,所以导向部5的内径应大于温度传感器1的外 径,也就是要大于护套15的外径,方便温度传感器1从导向部5顺利通过。为了增 加导向部5的强度,在其底部与支撑板2接触的部位一体设置有加强筋10。夹持部6的内表面形成一环形槽,在其一侧开有一开口7,在正常使用时,夹持 部6夹持的是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头14部分,温度传感器1从开口7穿过,通过塑料 本身及开口 7的弹性变形卡入环形槽内,从而将温度传感器1固定。因为温度传感 器1的外面包有一层PVC护套15,所以在其被夹紧后会有一定的变形,被夹紧后的 尺寸要小于其原本的外形尺寸,所以该开口 7的尺寸应略小于温度传感器1被夹紧 后的尺寸,这样,温度传感器1被卡入夹持部6后,就不会因为受到外力的冲击 而从开口 7中脱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温器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温度传感器(1)的支撑板(2)、形成于所述支撑板(2)一侧的用于将该感温器固定夹固定于热交换器U型管(3)上的固定部(4)、形成于所述支撑板(2)另一侧的用于收容和固定温度传感器(1)的导向部(5)及夹持部(6),该感温器固定夹为一体注塑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庆安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