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烈专利>正文

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599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其包括刀头段、沿着刀头段长度方向延伸的刀腹段及沿着刀腹段长度方向延伸的刀尖段,其中从刀腹段至刀尖段沿着长度方向的厚度为逐步对应缩小而构型;借此,降低陶瓷刀与食材之间的摩擦力,且长度曲线与厚度比例的设计,使刀身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刀具,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
技术介绍
由金属所制成的刀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刀刃经常会有钝化或磨耗的情形,为改 善金属刀具的缺点,而发展出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陶瓷刀,具有轻巧、锐利、不生锈及易清洗 的特点,切割食物时无异味残留,不受酸碱食物影响。 公知的陶瓷刀由于工艺上的限制,其刀身为两侧刀面互相平行的平面结构,并在 刀身下部加工成型刀刃,切削性能良好,然而两侧刀面互相平行的刀身结构,在切入食材后 抽出陶瓷刀时,陶瓷刀与食材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大,造成高摩擦力使动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降低陶瓷刀与食材之间的摩擦力,且长度及厚度的比例设计使刀身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其包括刀头段、沿着该刀头段长度方向延伸的刀腹段及沿着该刀腹段长度方向延伸的刀尖段,其中从该刀腹段至该刀尖段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厚度为逐步对应縮小而构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形状为向前端渐縮,当陶瓷刀 切入食材再向后拉动时,陶瓷刀两侧刀面与食材之间产生缝隙,降低陶瓷刀与食材之间的 摩擦力,能更顺利抽出陶瓷刀,可以增加处理食材效率,而刀身结构的各段长度比例以及厚 度范围设计使陶瓷刀身具有较佳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陶瓷刀的刀身结构立体图;图2为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的3-3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中的4-4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陶瓷刀的刀身结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陶瓷刀的刀身结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加装握把图。附图标记说明刀头段IO刀腹段20刀尖段30尖端31刀柄段40刀刃带50刀锋51 握把60长度Ll 长度L23 长度L3 长度L4 长度L5 长度L6 厚度Tl 厚度T2 厚度T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 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包括刀头段10、刀腹段 20及刀尖段30 ;该刀腹段20沿着该刀头段10的长度方向延伸成型,该刀尖段30沿着该刀 腹段20远离该刀头段10的长度方向延伸成型,沿着该刀头段10远离该刀腹段20的长度 方向并延伸成型有刀面较窄的刀柄段40,在该刀头段10、该刀腹段20及该刀尖段30的两 侧刀面底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一对刀刃带50。 该刀头段10、刀腹段20、刀尖段30、刀柄段40、及刀刃带50为一体成型,采用高纯 超细氧化锆为原料,经混炼、射出成型、高温烧结、精密加工等多种工序制造而成,具有高密 度、高硬度的特性,几乎永不磨损,耐磨性远高于一般普通金属刀;且刀身结构经过高温烧 结,全致密、无孔隙、无磁性,不易沾粘食物而滋生细菌,不受酸碱食物影响,切割食物时无 异味残留。 请参照图2及图6所示,该刀头段10的两侧纵向刀面曲线相互对称于刀身的纵向 中心轴,且该刀头段10的厚度沿着该刀头段10长度方向为相同截面厚度;请参照图3及图 6所示,该刀腹段20的两侧刀面曲线相互对称于刀身的纵向中心轴,又该刀腹段20的两侧 刀面由该刀头段IO往该刀尖段30方向逐步对应靠拢,则该刀腹段20的截面厚度沿着该刀 腹段20长度方向渐縮;请参照图4及图6所示,该刀尖段30的两侧刀面为曲面并相互对 称且分别与该刀腹段20的两侧刀面相切连接,另外,该刀尖段30的两侧刀面沿着该刀尖段 30长度方向由该刀腹段20端逐步对应靠拢至尖端31而相互接合,则该刀尖段30的截面厚 度沿着该刀尖段30长度方向渐縮;该刀柄段40的两侧刀面曲线相互对称于刀身的纵向中 心轴,且该刀柄段40的厚度沿着该刀柄段40长度方向为相同截面厚度,则该刀柄段40的 厚度与该刀头段10的截面厚度相同,但该刀柄段40的刀面宽度小于该刀头段10的刀面宽 度,如图l所示,该对刀刃带50往陶瓷刀的刀身结构下部相互靠拢而交错连接成刀锋51。 请参照图5及图6所示,自该刀头段10至该刀柄段40的长度总和为长度Ll,自 该刀腹段20至该刀尖段30的长度总和为长度L2,该刀尖段30的长度为长度L3,该刀腹段 20的长度为长度L4,自该刀头段10、该刀腹段20至该刀尖段30的长度总和为长度L5,该 刀柄段40的长度为长度L6,该刀头段IO及该刀柄段40的厚度均为厚度T1,该刀腹段20 的厚度为厚度T2,该刀尖段30的厚度为厚度T3。 其中,长度L2及长度L1的比值介于1至2之间,最佳值为1. 5,若比值小于1则具 切削力部分的刀身过短而限制切削范围,若比值大于2则无法显著达成厚度渐縮的刀身; 长度L4及长度L3的比值介于1至2之间,最佳值为1. 7,若比值小于1则该刀尖段30过长 使刀身强度降低,若比值大于2则无法显著达成厚度渐縮的刀身;长度L5及长度L6的比值 介于2至3之间,最佳值为2. 75,若比值小于2则该对刀刃带50过短而限制切削范围,若比值大于3则该刀柄段40过短而让使用者握持困难。 以总长为225毫米的刀身结构为例,依最佳值比例设定,则长度Ll为90毫米,长度L2为135毫米,长度L3为50毫米,长度L4为85毫米,长度L5为165毫米,总长为225毫米的刀身结构厚度具有最佳值,该刀头段10及该刀柄段40的厚度Tl维持2毫米,该刀腹段20的厚度T2由2毫米斜线渐縮至1. 6毫米,该刀尖段30的厚度T3由1. 6毫米弧线渐縮收敛至0. 6毫米,则可显著实现刀身厚度延长度方向逐步对应縮小。 请参照图7所示,陶瓷刀的刀身结构上更可安装握把60,以成型为陶瓷刀,该握把60套接固定于该刀柄段40上,该握把60可为木材、橡胶、陶瓷或高分子聚合物等材质制成,可在制作时加入配重块,以平衡陶瓷刀整体重量,且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以提供使用者握持舒适度,或者,该握把60也可与刀身的材质相同,均由类陶瓷材料一体成形;当陶瓷刀切入食材后,因刀身结构的形状为向前端渐縮,将陶瓷刀向后拉动则陶瓷刀两侧刀面与食材之间产生缝隙,可有效降低陶瓷刀与食材的摩擦力,能更顺利抽出陶瓷刀,节省使用者耗费的力气以增加处理食材效率;而刀身结构的各段长度比例以及厚度范围,其设计使陶瓷刀具有较佳的强度,避免厚度縮减的该刀腹段20及该刀尖段30因长度过短而造成强度不足,或避免刀身结构厚度过薄而降低该对刀刃带50的平整度,影响切削食材的锋利度。 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演化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包括刀头段(10)、沿着该刀头段(10)长度方向延伸的刀腹段(20)及沿着该刀腹段(20)长度方向延伸的刀尖段(30),其特征在于,从该刀腹段(20)至该刀尖段(30)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厚度为逐步对应缩小而构型。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段(10)的两侧纵向 刀面曲线相互对称,该刀头段(10)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厚度相同。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包括:刀头段(10)、沿着该刀头段(10)长度方向延伸的刀腹段(20)及沿着该刀腹段(20)长度方向延伸的刀尖段(30),其特征在于,从该刀腹段(20)至该刀尖段(30)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厚度为逐步对应缩小而构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烈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