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凸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042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印刷凸版,包括承载底版,印刷用版体,印刷用版体具有底面,该底面与承载底板相接触,印刷用版体包括中央区和边缘区,中央区形成有第一凸部,边缘区形成有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具有与底面相对的第一顶面,第二凸部具有与底面相对的第二顶面,第二顶面到底面的距离小于第一顶面到底面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印刷凸版,可以均匀的将取向材料印刷在玻璃基板上,避免取向膜在固化后于边缘区产生边际效应、形成凸块,增大液晶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凸版,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屏取向膜印刷的印刷凸 版。
技术介绍
印刷凸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印刷,近年来,印刷凸版在液晶显示屏的生产过程中 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在生产液晶显示屏过程中印刷取向膜时,利用凸版印刷方法将取 向材料印刷到玻璃基板上,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取向膜,从而可以使液晶分子可以按一定规 律排列在玻璃基板上。参考图1,将取向材料印刷到玻璃基板的工序为网纹辊IKanilOX roll)逆时针旋转,印刷辊12 (printing roll)顺时针旋转,并同时带动其上的印刷凸版 13顺时针旋转,玻璃基板14 (glass)在机台(table) 15上向左运动,网纹辊11、印刷辊12 以及机台15三者的线速度相同;为了将取向材料印刷到玻璃基板上,取向材料通过喷嘴 (dispenser) 16滴到网纹辊(anilox roll) 11上,网纹辊11逆时针旋转,刮刀17不动,相 当于刮刀(scraper) 17在网纹辊11上刮过,将取向材料刮均勻;同时,印刷辊(printing roll) 12带动缠绕其上的印刷凸版13顺时针转动,当印刷凸版13和网纹辊11接触时,取 向材料转移到印刷凸版13上;然后印刷辊12继续旋转,玻璃基板14也同时向左运动,当印 刷辊12上的印刷凸版13和机台15上的玻璃基板14接触时,印刷材料被转移玻璃基板14 上,在玻璃基板14上形成取向膜。请参考图2A、图2B以及图2C,图2A是现有技术的印刷凸版的平面示意图,图2B 是图2A中的印刷凸版沿a-a'线的截面示意图;图2C是图2B的印刷用版体表面的局部放 大示意图。如图2A、图2B以及图2C所示,所述印刷凸版13包括承载底版131和印刷用版 体132,在印刷用版体132上有数个凸部133,并且由印刷用版体132和所述的数个凸部133 形成数个凹部134 ;从宏观上肉眼看不到图2中显示的凸部133和凹部134,只有在显微镜 的帮助下可以看到凸部133和凹部134,图中对凸部133做扩大显示。利用凸版印刷法将取向材料印刷到玻璃基板上时,取向材料储存于凹部134内, 在将取向材料印刷到玻璃基板上形成取向膜时,同时参考图1,印刷凸版13和玻璃基板14 之间存在压力,取向材料在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印刷凸版13的边缘流动,造成边缘区的 取向材料比中央区的取向材料多,在取向材料印刷到玻璃基板14上,并且在取向材料固化 后,在玻璃基板14上的取向膜的边缘部分就会产生凸起,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应。图3A为 印刷取向膜18的玻璃基板14的示意图,图:3B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3A中显示的印刷有 取向膜的玻璃基板沿c-c'线的部分剖视图,以显示边际效应,在该图中只显示边缘区以及 靠近边缘区的中央区部分剖视图,实际上因宏观上肉眼看不到有凸块的存在,所以图3B根 据在显微镜下的观察,对凸块182做扩大画法,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玻璃基板14的中央区, 取向膜18均勻分布,在边缘区取向膜18有凸块182。由于边际效应的存在,液晶分子在边 缘区的排列不符合液晶显示的标准,显示色彩出现色斑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2002年11月13日公开的公开号为13789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防止边际效应的发生,并能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均勻的取向膜的凸版。图4为在显 微镜下观察到的该专利中公开的凸版的一部分俯视示意图,图5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该 专利中公开的凸版的一部分的剖面示意图。该专利中公开的凸版,为了防止边际效应的发 生,中央区χ和边缘区y的凸部21 (在专利文件中为微小突起),其密度分布不同,边缘区y 的凸部21密度大于中央区y的凸部21密度,而且边缘区y的凸部21的端面211的面积占 有率(凸部21的端面在凸部21端面与相邻的凸部21形成的凹部22的总面积的比例)随 着向边缘靠近逐渐增大;且在各个凸部21之间形成数个凹部22,该凹部22用于储存涂敷 液,即取向材料,且中央区χ的凹部22深度大致一致,而边缘区y的凹部22的深度随着向边 缘靠近逐渐变浅。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设定凸版的凸部解决利用凸版印刷形成取向膜时,存 在的边际效应;然而该专利中公开的数个凸部21的端面211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印刷形成 取向膜时,在边缘区取向材料受到的阻力并不减小,仍然可能形成边际效应;另外,边缘区 y的凹部的深度是逐渐减小的,而且凸部的端面的面积占有率逐渐增加,造成取向材料的流 动阻力增大,容易形成边缘区的取向膜厚度不够,造成取向膜不良;并且该专利中公开的凸 版其边缘区的凹部是逐渐变浅的,需要确定边缘区不同区域的凹部的深度,设计复杂。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设计简单的印刷凸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凸版,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印刷凸版中存在的边际 效应的问题以及设计复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印刷凸版,包括承载底版以及印刷用版体,所述 印刷用版体具有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承载底板相接触,所述印刷用版体还包括中央区和 边缘区,其中,在所述中央区形成有第一凸部,在所述边缘区形成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 部具有与所述底面相对的第一顶面,所述第二凸部具有与所述底面相对的第二顶面,所述 第二顶面到所述底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顶面到所述底面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边缘区为环形区域,其由印刷用版体的边界和中 央区的边界所界定,其中印刷用版体的边界到中央区边界的距离不超过1mm。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印刷用版体的材料为树脂材料。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的比值范 围为0. 5 0. 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呈圆台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凸部高度为10 25微米。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印刷用版体的边界到中央区的边界的距离为 0. 5mmο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和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的比值为 0. 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印刷用版体的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利用 半透过掩膜版在同一制造工序中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形成于印刷用版体的边缘区的第二凸部的第二顶面到印刷用版体的底面的距离设定成小于形成于中央区的第一凸部的第一顶面到印刷用版体的底面的距离;当将 印刷凸版上的取向材料印刷到玻璃基板上形成取向膜时,取向材料在印刷凸版和玻璃基板 的压力下向边缘区流动时,第二顶面到底面的距离小于第一顶面到底面的距离,因此受到 的阻力减小,不会因为阻力过大而在边缘区造成取向材料过多,从而可以均勻的将取向材 料印刷在玻璃基板上,避免取向膜在固化后于边缘区产生边际效应、形成凸块,进而增大液 晶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避免在液晶显示屏的边缘形成色 块。而且现有技术专利中公开的印刷凸版,边缘区的凹部逐渐变浅,需要确定边缘区 不同区域的凹部的深度,才可以避免边际效应;而本专利技术的印刷凸版,只要设定第二凸部的 第二顶面到印刷用版体的底面的距离小于第一凸部的第一顶面到印刷用版体的底面的距 离,取向材料在印刷凸版和玻璃基板的压力下向边缘区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减小,不会因为 阻力过大而在边缘区造成取向材料过多,从而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凸版,包括承载底版以及印刷用版体,所述印刷用版体具有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承载底板相接触,所述印刷用版体还包括中央区和边缘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区形成有第一凸部,在所述边缘区形成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具有与所述底面相对的第一顶面,所述第二凸部具有与所述底面相对的第二顶面,所述第二顶面到所述底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顶面到所述底面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