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感应加热物的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4751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被感应加热物的支承装置,它支承着被感应加热物,并使被感应加热物可以旋转,且在对被感应加热物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处理时,能够容许被感应加热物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和收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被感应加热物(1)的支承装置(2)支承着被感应加热物(1),并使该被感应加热物(1)可以旋转,该装置包括按压被感应加热物(1)的端部(1a)的端面(1b)的支承部(14),和配置在上述端部(1a)的下方的承受部(15),上述支承部(14)能够随着被感应加热物(1)的膨胀而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频感应加热处理时,支承着在长度方向伸缩的被感应加热物的两端 的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在对被感应加热物(以下称为工件)进行高频感应加热的情况下,支承着工 件的两端并使工件可以旋转。即,在支承着工件的两端,并使感应加热线圈接近感应加热部 位的状态下,使工件旋转,对感应加热部位的周边进行均勻的感应加热。这样的高频感应加 热装置,例如,揭示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29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公开的曲轴感应淬火装置,是在使曲轴的两端可以旋转的方式下支承 着曲轴的两端,将多个连杆颈部和轴颈部同时淬火。因此,在感应加热时,曲轴沿轴向拉伸, 冷却时则收缩。即,工件在高频感应加热处理期间,轴向长度发生变化。因此,当仅夹持工件的两端时,存在冷却时工件会落下的顾虑。此外,当牢固地夹 持两端以避免落下时,存在工件产生变形,工件品质降低的顾虑。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被感应加热物的支承装置,它支承着被感应加 热物并使被感应加热物可以旋转,且在对被感应加热物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处理时,能够容 许被感应加热物的膨胀和收缩。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为一种被感应加热物的支承装置,它支承 着被感应加热物,并使被感应加热物可以旋转,其中,具备按压上述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 端面的支承部,和配置在上述端部的下方的承受部,上述支承部能够随着被感应加热物的 膨胀而移动。在该形态下,由于具备按压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端面的支承部,因此,被感应加 热物由支承部支承。此外,由于具备配置在上述端部的下方的承受部,因此,即使被感应加 热物失去支承,上述端部也将下落至承受部上。且由于上述支承部能够随着被感应加热物 的膨胀而移动,因此,在感应加热之后,被感应加热物也能够在膨胀不受妨碍下由支承部支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形态为一种被感应加热物的支承装置,它支承着被感应加热物,并 使被感应加热物可以旋转,其中,具备按压上述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端面的支承部,和配 置在上述端部的下方的承受部,上述支承部能够随着被感应加热物的膨胀而移动,上述支 承部为由流体压力驱动的活塞杆,按压着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面,当被感应加热物膨胀时,上 述活塞杆后退。 该形态除了第一形态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支承部为由流体压力驱动的活塞杆, 按压着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面,当被感应加热物膨胀时,上述活塞杆后退,因此,能够不妨碍被感应加热物的膨胀,并能够防止被感应加热物畸变变形。优选上述活塞杆由空气压驱动。在该结构下,也能够使得在被感应加热物膨胀时,使上述活塞杆后退,不妨碍被感 应加热物的膨胀,防止被感应加热物畸变变形。优选上述承受部呈保持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框状。在该结构中,由于承受部呈框状,因此,在被感应加热物收缩后,即使没有支承部 的支承,端部也能够由框状的承受部保持。其结果为,即使被感应加热物旋转,端部也不会 由承受部脱落,承受部能够可靠地保持上述端部。在该结构中,优选上述承受部为筒状体。在该结构中,由于承受部为筒状体,因此,能够简便地形成支承装置。在该结构中,优选上述筒状体的内径为恰好能够插入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大 小。在该结构中,由于筒状体的内径为恰好能够插入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大小,因 此,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总是与筒状体的承受部接触。这样,即使被感应加热物收缩,失去 支承部的支承,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也能够由筒状体支承在筒状体的高度位置上。其结果 为,由于上述端部完全不会落下,因此,被感应加热物不会与任何部位碰撞,不会受损伤。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形态为一种被感应加热物的支承装置,它支承着发生膨胀和收缩的 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并使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可以旋转,其中,具备承受被感应加热物的 上述端部,使上述端部可以旋转,并且能够在旋转轴方向滑动的承受部。在该形态下,由于具备承受发生膨胀和收缩的被感应加热物的上述的端部,使上 述端部可以旋转,并且能够在旋转轴方向滑动的承受部,因此,能够使妨碍升温后的被感应 加热物的端部的膨胀的外力不起作用,防止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变形。此外,由于在膨胀 后,冷却收缩的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能够相对于承受部在轴向滑动,因此,妨碍收缩的外力 不起作用。而且,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在收缩滑动后的位置上由承受部支承。在该结构中,优选上述承受部的上方开放,能够载置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在该结构中,由于承受部的上方开放,能够载置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因此,能够 易于由承受部的上方载置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在该结构中,优选上述承受部为筒状体,能够将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配置在筒状 体的内部。在该结构中,由于承受部为筒状体,能够将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配置在筒状体的 内部,因此,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在筒状体的承受部内被良好地保持。在该结构中,优选上述承受部的内径为恰好能够插入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大在该结构中,由于筒状体的承受部的内径为恰好能够插入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 大小,因此,被感应加热物旋转时的支承是稳定的。当实施本专利技术时,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将由支承部支承。由于支承部能够随着被 感应加热物的膨胀而移动,因此,感应加热后,被感应加热物能够在膨胀不受妨碍下由支承 部支承。此外,由于在上述端部的下方具备承受部,因此,即使被感应加热物失去支承,上述 端部也将下落至承受部上,能够由承受部支承上述端部。此外,承受部还能够支承着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使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可以旋转并且能够在旋转轴方向滑动。 附图说明图1中(a)是即将支承被感应加热物之前的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的支承装置的立体 图,(b)是表示(a)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支承装置的局部纵剖正视图,(a)表示工件的左端由支承装置支承 前的状态,(b)表示工件的左端由支承装置支承着的状态,(c)表示在(b)的状态下,工件膨 胀后的状态,(d)表示由(c)的状态工件收缩后的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承装置,(a)是正视图,(b)是支承装置所具有的承受部件的右 侧面图,(c)是表示(b)的承受部件的变形例的右侧面图。图4是与图1 图3不同的支承装置的立体图。图5中的(a)是图4的支承装置的局部纵剖正视图,(b)是图4的支承装置所具 有的承受部件的右侧面图,(c)是表示(b)的承受部件的变形例的右侧面图。图6是图5的支承装置的变形例,(a)是局部纵剖正视图,(b)是表示工件一度膨 胀后,再收缩后的承受部件与工件的关系的局部纵剖正视图。图7是与图1不同的支承装置的局部纵剖正视图,(a)表示膨胀前的工件的左端 由支承装置支承的状态,(b)表示工件膨胀,承受部向左方移动后的状态,(c)表示由(b)的 状态,工件收缩后的状态,(d)是(a)的A-A向视图,(e)是表示与(d)不同形状的承受部的 (a)的A-A向视图。图8是图7的支承装置的变形例的局部纵剖正视图,(a)表示膨胀前的工件的左 端由支承装置支承的状态,(b)表示工件膨胀,承受部向左方移动后的状态,(c)表示由(b) 的状态,工件收缩后的状态,(d)是(a)的A-A向视图,(e)是表示与(d)不同形状的承受部 的(a)的A-A向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2所示的被感应加热物1(以下称为工件1)为长曲轴,在图1、图2中,仅表示了其左端一侧的一部分。工件1的未图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被感应加热物的支承装置,它支承着被感应加热物,并使被感应加热物可以旋转,其特征在于:  包括按压所述被感应加热物的端部的端面的支承部,和配置在所述端部下方的承受部,所述支承部能够随着被感应加热物的膨胀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弘子长尾武彦塚本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