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星文专利>正文

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735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沉淀过滤一体池包括池体、大樑、刮吸泥机构和立式纤维滤环,大樑通过驱动机构架于池体顶部,刮吸泥机构置于池体内,立式纤维滤环包括多个纤维滤块、吸泥盘、吸泥盘压紧装置和反抽吸水泵组成,多个纤维滤块相互拼接成为环状后置于出水渠凸台上,立式纤维滤环通过出水渠凸台上的进水口与出水渠相连通,每个纤维滤块由骨架和纤维滤布组成,纤维滤布套在骨架上。吸泥盘通过吸泥盘压紧装置紧贴在纤维滤块上,反抽吸水泵置于所述的大梁上。本沉淀过滤一体池,能耗小,设备运行成本低;与相同工艺的处理过程相比,占地面积更小,造价低,吨水的处理费用更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经曝气生化处理后的沉淀过滤工艺,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使用的各种沉淀池和过滤池,都是分置为 两个池体,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高,水头损失大。因此现有的设备工艺处理费用 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在已 有的沉淀池基础上根据过滤设备的结构要求对沉淀池作相应的改进,以使沉淀池和过滤池 合为一体,使得占地面积更小,造价更低,吨水的处理费用更低。 本技术提出的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包括池体、大樑、 刮吸泥机构和立式纤维滤环,所述的大樑通过驱动机构架于池体顶部,所述的刮吸泥机构 置于池体内,所述的池体上部的一侧开有进水口,对应的另一侧开有出水管,池体的下部开 有出泥管,池体上部的内侧设有进水渠,所述的进水口与进水渠相连通,进水渠底部设有布 水孔;所述的进水渠的内侧设有出水渠,出水渠的内侧设有出水渠凸台;所述的立式纤维 滤环包括多个纤维滤块、吸泥盘、吸泥盘压紧装置和反抽吸水泵组成,多个纤维滤块相互拼 接成为环状后置于所述的出水渠凸台上,立式纤维滤环通过出水渠凸台上的进水口与出水 渠相连通,每个纤维滤块由骨架和纤维滤布组成,纤维滤布套在骨架上,所述的吸泥盘通过 吸泥盘压紧装置紧贴在纤维滤块上,吸泥盘通过管路与反抽吸水泵相连通,所述的反抽吸 水泵置于所述的大梁上。 本技术提出的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其优点是,其中 的圆环体纤维立式滤板采用垂直布置,悬浮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脱落,因此在水处 理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反抽吸次数,从而降低能耗,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反抽吸装置与周边 传动刮吸泥机共用一个动力,不需再设动力行走装置,因此可以节约能耗。滤池和沉淀池有 机的合为一体,可以节省一个工艺构筑物的建设费用,还减少了水头损失。反吸出来的污泥 直接打回池中间再沉淀,不用再回到工艺前端再处理,因此使得占地面积更小,造价更低, 吨水的处理费用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沉淀过滤一体池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和图4是立式纤维滤环的详细结构图。 图1 图4中,1是池体,2是进水口 , 3是进水渠,4是出水渠,5是立式纤维滤环,6是驱动机构,7是大樑,8是刮吸泥机构,9是出泥管,10是布水孔,11是出水管,12是出水 渠凸台进水口 , 13是立式纤维滤环出水口 , 14是骨架,15是纤维滤布,16是连通管道,17是 反抽吸水泵,18是吸泥盘压紧装置,19是吸泥盘,20是沉淀池,21是出水渠凸台,22是排泥 槽,23是中心支墩,24是回流泥管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的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其主要特点在于 该工艺将沉淀和过滤置于一个池体内,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1、大樑7、刮吸泥机构8 和立式纤维滤环5。大樑7通过驱动机构1架于池体1的顶部,刮吸泥机构8置于池体内。 池体l的上部的一侧开有进水口 2,对应的另一侧开有出水管11,池体的下部开有出泥管9。 池体上部的内侧设有进水渠3,进水口 2与进水渠3相连通。进水渠3的底部设有布水孔 10,如图2中所示。进水渠3的内侧设有出水渠4,出水渠4的内侧设有出水渠凸台21,如 图2中所示。立式纤维滤环5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由多个纤维滤块、吸泥盘19、 吸泥盘压紧装置18和反抽吸水泵17组成,多个纤维滤块相互拼接成为环状后置于所述的 出水渠凸台21上,立式纤维滤环通过其底部的出水口 13和出水渠凸台上的进水口 12与出 水渠相连通,如图4所示。每个纤维滤块由骨架14和纤维滤布15组成,如图3中所示,纤 维滤布15套在骨架14上。吸泥盘19通过吸泥盘压紧装置18紧贴在纤维滤块上,吸泥盘 19通过管路与反抽吸水泵17相连通。反抽吸水泵17置于大梁7上,反抽吸出来的污泥通 过回流泥管路16到池体中再沉淀。本技术的沉淀过滤一体池的工作原理是,污水由曝气池进入池体边缘的进水渠3,通过进水渠下面的布水孔10进入沉淀池,污水由沉淀池周边经池底到池中间,经沉淀后的清水经由池上部再回到池边,通过设在沉淀池出水渠四周的立式纤维滤环5过滤后,通过其底部的出水口 13和出水渠凸台上的进水口 12进入出水渠排出。 刮吸泥机构8不停地将池底的污泥刮吸到池中间的排泥槽22,到污泥回流泵房。安装在大梁7上的反抽吸水泵也不停地反吸立式纤维滤环5,并把反吸出来的污泥打回池中间再沉淀。 本技术的辐流式周边传动沉淀过滤一体池中,每个圆弧形立式纤维滤块都通 过螺栓固定在池中出水渠内侧的凸台21上,组成一个圆环体,凸台21上开进水孔12,与每 个圆弧形立式纤维滤块底部的的出水口 13相对应,凸台内腔与出水渠相连通。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沉淀过滤一体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污水通过进水口 2穿过池体1进入池体内周围的进水渠3,通过进水渠3底部的布 水口 10进入沉淀池20的周边,污水由沉淀池20周边经池底到池中间,经沉淀后的清水经 由池上部再回到池边,清水经过安装在出水渠凸台21上的立式纤维滤环5的进一步过滤, 经纤维滤布15、滤盘骨架14、立式纤维滤环出水口 13和出水渠凸台进水口 12到达出水渠 4,经出水管11达标排放。大樑7架在中心支墩23上,两端的驱动机构6带动大樑7在池 体1上转动,大樑7下的刮吸泥机构8将池底沉淀的污泥刮吸到池底中间的排泥槽22中,并 通过出泥管9排出。反抽吸水泵17装在大樑7的两端,经连通管道16与吸泥盘19相连, 吸泥盘19通过吸泥盘压紧装置18与立式纤维滤环5上的纤维滤布15贴合,过滤时在水压 的作用下,长10 15mm的纤维滤布15会自动紧贴在底布上,形成密集的约3 5mm厚的4过滤层,悬浮物会在其表面逐渐堆积,吸泥盘19则随着大樑7在两端的驱动机构6作用下 不断地把纤维滤布15表面逐渐堆积的悬浮物吸走,反抽吸水泵17把抽吸出来的污泥通过 回流泥管路24返回到池体1的中间再沉淀。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其特征在于该沉淀过滤一体池包括池体、大樑、刮吸泥机构和立式纤维滤环,所述的大樑通过驱动机构架于池体顶部,所述的刮吸泥机构置于池体内,所述的池体上部的一侧开有进水口,对应的另一侧开有出水管,池体的下部开有出泥管,池体上部的内侧设有进水渠,所述的进水口与进水渠相连通,进水渠底部设有布水孔;所述的进水渠的内侧设有出水渠,出水渠的内侧设有出水渠凸台;所述的立式纤维滤环包括多个纤维滤块、吸泥盘、吸泥盘压紧装置和反抽吸水泵组成,多个纤维滤块相互拼接成为环状后置于所述的出水渠凸台上,立式纤维滤环通过出水渠凸台上的进水口与出水渠相连通,每个纤维滤块由骨架和纤维滤布组成,纤维滤布套在骨架上,所述的吸泥盘通过吸泥盘压紧装置紧贴在纤维滤块上,吸泥盘通过管路与反抽吸水泵相连通,所述的反抽吸水泵置于所述的大梁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属于污水处理
沉淀过滤一体池包括池体、大樑、刮吸泥机构和立式纤维滤环,大樑通过驱动机构架于池体顶部,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辐流式沉淀过滤一体池,其特征在于该沉淀过滤一体池包括池体、大樑、刮吸泥机构和立式纤维滤环,所述的大樑通过驱动机构架于池体顶部,所述的刮吸泥机构置于池体内,所述的池体上部的一侧开有进水口,对应的另一侧开有出水管,池体的下部开有出泥管,池体上部的内侧设有进水渠,所述的进水口与进水渠相连通,进水渠底部设有布水孔;所述的进水渠的内侧设有出水渠,出水渠的内侧设有出水渠凸台;所述的立式纤维滤环包括多个纤维滤块、吸泥盘、吸泥盘压紧装置和反抽吸水泵组成,多个纤维滤块相互拼接成为环状后置于所述的出水渠凸台上,立式纤维滤环通过出水渠凸台上的进水口与出水渠相连通,每个纤维滤块由骨架和纤维滤布组成,纤维滤布套在骨架上,所述的吸泥盘通过吸泥盘压紧装置紧贴在纤维滤块上,吸泥盘通过管路与反抽吸水泵相连通,所述的反抽吸水泵置于所述的大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文曲颂华袁锡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星文曲颂华袁锡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