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纱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细纱机及其喂入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麻类纤维的纺纱主要有湿纺和干纺两种。干纺与亚麻湿纺相类似,而长纤维的干纺则主要是采用苎麻设备。由于麻类纤维湿纺的成纱质量相对较好,故麻类纤维的纺纱一般采用湿纺路线,而在麻类纤维的湿纺或长纤维的干纺中产生的落麻(短纤维)则采用棉纺。由于麻类纤维湿纺的工艺和设备的特殊性,使得麻类纤维长纤维的湿纺中,进行混纺很困难,对其进行的研究也很少。麻类纤维长纤维的混纺主要还是在干纺系统上进行的。目前,有报道的麻类纤维混纺都是在苎麻加工路线或棉纺加工路线中进行的。麻类纤维湿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混纺通常是先将麻类纤维与其它纤维混合制成条子,再进行粗纱和细纱加工,形成混纺纱。但是,由于麻类纤维中存在很多的胶质和杂质,为去除这些胶质和杂质,提高麻类纤维的分裂度和白度,在粗纱工序之后,须对混纺制成的粗纱进行煮漂,即混纺纤维要与麻类纤维一起进行煮漂,而煮漂试剂中的酸、碱以及氧化剂等助剂会对混纺纤维的强伸性等性能产生损伤,混纺纤维的作用并不能充分发挥,最终,也将影响混纺纱的性能。目前,传统的麻类纤维产品混纺的细纱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纱机喂入机构,包括支架(1)、多个吊梁(2)和多个吊锭装置(3),所述多个吊梁(2)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支架(1)上,由支架(1)支撑,所述每一吊梁(2)上连接有多个吊锭装置(3),用于将多个粗纱锭吊挂于所述吊梁(2)下, 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导纱杆(4,4’),其通过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的连接件(6,6’)支撑,与所述吊梁(2)相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吊梁(2)的下方,在所述导纱杆(4,4’)上设置有与吊锭装置(3)相对应的多个导纱轮(5,5’),其中,每一所述导纱轮(5,5’)对应于整数倍的所述吊锭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典,马立新,张伟东,康柏森,
申请(专利权)人:肇融亚麻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