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金龙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0364 阅读:17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套设于烟囱出烟口处,主要包括套筒、出烟管和连接架,其中:套筒顶部封闭,侧面设有一开口,套设于连接架和烟囱出烟口之外,并与连接架可转动连接;出烟管与套筒的侧面开口相接;连接架与烟囱出烟口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可有效防止烟囱倒烟,并可随风自动调节导烟方向,且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体积小、制作成本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烟囱倒烟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
技术介绍
烟囱作为传统的加热、取暖配套设施,至今在我国仍有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风力作用,传统烟 容易出现“倒烟”现象,不仅破换室内环境,更对人体健康非常不 禾U。引风机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防倒烟装置,其利用电力带动风叶旋转,从而可以起到吸引、 导流烟雾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引风机的风叶极易沾染烟油,而拆卸、清洗并不 方便,因此影响其使用效果,并造成引风机使用寿命的缩短和资源的浪费。如何研制一种可 有效防止烟囱倒烟,并可随风自动调节导烟方向,且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体积小、制作成本 低的防倒烟装置,是本领域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防止倒烟的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 型结构的防止倒烟的烟囱帽,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有效防止烟囱倒烟,并可随风 自动调节导烟方向,且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体积小、制作成本低,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套设于烟囱出烟口处,主要包括套筒、出烟管和连接 架,其中套筒侧面设有一开口,套设于连接架和烟 出烟口之外,并与连接架可转动连接; 出烟管与套筒的侧面开口相接;连接架与烟囱出烟口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所述的出烟管是扁形管体,其竖直截面为纵轴大 于横轴的椭圆。前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所述的连接架包括固定板、抱箍以及三根或三根 以上立柱,立柱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抱箍与烟囱出烟口固定连接,所述的套 筒与连接架可转动连接即为套筒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前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还包括轴承固定盘和安装在轴承固定盘上的轴 承,所述的套筒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是将轴承心与固定板固定连接,轴承固定盘边缘与套 筒固定连接。前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所述的轴承固定盘边缘与套筒螺接、卡接或焊接。前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所述的套筒是圆柱形套筒。前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所述的套筒的轴截面为梯形。前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还包括螺接于套筒顶部的盖体。前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还包括锥形导流部,设于套筒外侧、与出烟管方向 相对。前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还包括导流管,所述的锥形导流部顶端设有开口,导流管的一端与锥形导流部的顶端开口相接,另一端沿套筒内壁延伸至出烟管近口处。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可有效防止烟囱倒烟,并可随风自 动调节导烟方向,且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体积小、制作成本低。本技术具有上述诸 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装置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 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 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 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带有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其具体实施方 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主要包括套筒1、出烟管2和 连接架,通过套设于烟囱9出烟口处起到导流烟雾、防止倒烟的效果。套筒1侧面设有一个开口,套设于连接架和烟囱9出烟口之外,并与连接架可转动 连接。套筒1的顶端可如图1所示由轴承固定盘41等其他部件配合封闭,也可以其他配件 或一体结构实现封闭,还可如图2所示螺接一盖体11,以更好的保护套筒1内的各部件、结 构。出烟管2与套筒1的侧面开口相接。较佳的,出烟管2为扁形管体,也就是在本实 用新型安装后,沿竖直方向抛开出烟管2,其截面为纵轴大于横轴的椭圆,该结构的出烟管 既可起到导流烟雾的效果,还可在风向变换时,在风力推动下带动整个烟 帽转动,使出烟 管2的出烟方向总是顺风,而不会发生倒烟现象。连接架与烟囱9的出烟口固定连接。连接架可如图1所示,由固定板31、三根或三 根以上立柱32、以及抱箍33组成,立柱32 —端与固定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抱箍33 与烟囱9出烟口固定连接。通过松、紧抱箍可方便的完成本技术与烟囱之间的拆卸、安 装操作,并可将本技术适用于不同口径的烟囱上。所述的套筒与连接架可转动连接,也 就是套筒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除此之外,本技术也可采用其他常见结构作为连接架, 只要起到连接烟囱9、并架起烟囱帽的效果即可。本技术的可转动连接结构可选用轴承4,该轴承安装在轴承固定盘41上,轴 承固定盘41的边缘以螺接、卡接或焊接等方式与套筒1固定连接,在没有盖体11的情况 下,轴承固定盘41还可同时起到封闭套筒1顶部、保护装置内部结构的作用。轴承心与连 接架固定连接,在图1结构中,即为轴承心与固定板31固定连接。本技术也可选用其 他可转动结构连接套筒1与连接架,风向变换时,风力可推动出烟管2并带动套筒1绕烟囱9自由转动,直到出烟管2朝向顺风方向。本技术中的套筒1可做成图1所示的圆柱形,较佳的,也可做成如图2所示的轴截面为梯形的套筒,后者不仅便于不同口径的烟囱9适用,也更便于拆卸、更换、清洁操作。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还可在套筒1外侧、与出烟管2相对的方向上设置一锥形导流部5,可降低风力对本技术的冲击破坏力。在锥形导流部5的顶端设置开口, 并将一导流管51的一端与该开口相接,另一端沿套筒1内壁延伸至出烟管2近口处,借助 导流管51流出的气流,可促使出烟口 2的烟雾更快的排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当可利用上述揭示 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 围内。权利要求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套设于烟囱出烟口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套筒、出烟管和连接架,其中套筒侧面设有一开口,套设于连接架和烟囱出烟口之外,并与连接架可转动连接;出烟管与套筒的侧面开口相接;连接架与烟囱出烟口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烟管是扁形管 体,其竖直截面为纵轴大于横轴的椭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包括固定 板、抱箍以及三根或三根以上立柱,立柱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抱箍与烟囱出 烟口固定连接,所述的套筒与连接架可转动连接即为套筒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倒烟的烟 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固定盘和 安装在轴承固定盘上的轴承,所述的套筒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是将轴承心与固定板固定连 接,轴承固定盘边缘与套筒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倒烟的烟囱帽,套设于烟囱出烟口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套筒、出烟管和连接架,其中:套筒侧面设有一开口,套设于连接架和烟囱出烟口之外,并与连接架可转动连接;出烟管与套筒的侧面开口相接;连接架与烟囱出烟口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杨金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