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4022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一像素单元包括:用于向该像素单元提供光线的发光二极管、用于控制该发光二级管是否发光的开关元件和用于控制该开关元件是否打开的触发器,该显示装置的每一列像素单元的触发器的输入端、输出端依次连接形成一移位寄存器,该触发器的输出端控制该开关元件的打开时间进而控制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时间以实现该显示装置显示的不同灰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减小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是主动发光器件,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具有广视角,高亮 度,高对比度,低能耗,体积轻薄等优点,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关注的焦点。有机发光二极管 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分为被动矩阵式(PM)和主动矩阵式(AM)两种。相比被动矩阵式,主动 矩阵式具有显示信息大,功耗低,器件寿命长,画面对比度高等优点。请参阅图1,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路示意图。该有机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包括数据驱动电路13、扫描驱动电路18、多条相互平行且与该数据驱 动电路13连接的数据线11、多条相互平行且与该扫描驱动电路18连接的扫描线12以及形 成于该扫描线11和数据线12交叉处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第二薄膜 晶体管14、15、存储电容16和发光二极管17。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4的栅极连接该扫描线12,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4的源极连接 该数据线11,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4的漏极连接该第二薄膜晶体管14的栅极,该第二薄膜晶 体管14的漏极连接电源VDD,该第二薄膜晶体管14的源极连接该发光二极管17的阳极,该 发光二极管17的阴极接地。该存储电容16形成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4的漏极和该第二 薄膜晶体管14的漏极之间。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的原理如下该扫描驱动电路18输出扫描信号,当该扫描信号输入到该扫描线12时,与该扫描 线12连接的第一晶体管14导通,该数据驱动电路13输出数据信号到该数据线11,该数据 线11上的数据信号经该第一晶体管14输入到该第二晶体管15的栅极,同时对该存储电容 16进行充电。该第二晶体管15的栅极电压控制该第二晶体管15的源极、漏极间的电流, 从而控制流经该发光二极管17的电流,进而控制该发光二极管17的发光量度。当该扫描 线12上没有扫描信号时,该存储电容16保持该第二晶体管15的栅极电压,从而保持该发 光二极管17的发光量度。然而,由于该数据驱动电路13采用模拟信号驱动,即采用不同的电压大小代表不 同的数据信号,因此,该数据驱动电路13内部需要数模转化模块(D/A)以提供输出的较高 电压。因为该数据驱动电路13内部包括的数模转化模块电路结构复杂,这样不利于将该数 据驱动电路13集成在玻璃基板上(SOG),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电路结构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一像素单元包括用于向该像素单元提供光线的发光二极管、用于控制该发光二级管是否发光的开关元件和用于控制该开关元件是否 打开的触发器,该显示装置的每一列像素单元的触发器的输入端、输出端依次连接形成一 移位寄存器,该触发器的输出端控制该开关元件的打开时间进而控制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 时间以实现该显示装置显示的不同灰阶。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开关元件是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 接该触发器的输出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数据驱动电路,该数据驱动电 路用于向该移位寄存器提供数据信号,该触发器根据该数据信号控制该薄膜晶体管的导通 时间。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时钟信号线、电源线和公共电极 线,该触发器包括时钟信号输入端,该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该时钟信号线,该薄膜晶体管的 漏极连接该电源线,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 连接该公共电极线。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公共电极线接地。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触发器是D触发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一种上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该显示装置所显示图像的每一 帧分为多个子帧;在每一子帧的数据输入时间内,数据信号依次经该移位寄存器输入该像 素单元的触发器,该触发器根据输入的数据信号,控制该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在每一子帧 的显示时间内,数据信号停止输入,该发光二极管根据该触发器的输出信号维持发光状态; 根据一帧时间内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时间控制该显示装置所显示图像的一帧的灰阶。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多个子帧的显示时间相等。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多个子帧的显示时间不相等。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每一子帧的显示时间大于数据输入时间。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的时钟频率为100MHz。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的灰阶总数为64。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触发器是D触发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像素单元包括触发器、开关元件和发光二 极管,每一列像素单元的触发器的输入端、输出端依次连接以形成一移位寄存器。由于本发 明的显示装置采用数字信号驱动的方法,该数据驱动电路内部并不需要复杂的数模转化模 块以提供输出的模拟电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电路能够集成在玻璃基板 上,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良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路示意图。图3-图5是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驱动方法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 图。图6是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驱动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以该显示装置是有机发光二 极管显示器为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请参阅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路示意图。该有机发光二 极管显示器20包括数据驱动电路21以及多个像素单元22。每一像素单元22包括D触发 器23、薄膜晶体管M和发光二极管25。该发光二极管25用于向该像素单元22提供光线, 该薄膜晶体管M用于控制该发光二级管25是否发光,该D触发器23用于控制该薄膜晶体 管M是否导通。该D触发器23控制该薄膜晶体管M的导通时间进而控制该发光二极管 25的发光时间以实现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20显示的不同灰阶。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20的每一列像素单元22的D触发器23的输入端231、 输出端232依次连接以形成一移位寄存器,其中,第一行像素单元22的D触发器23的输入 端231连接该数据驱动电路21,用于接收该数据驱动电路21输出的数据信号。该D触发器 23的时钟信号输入端231连接时钟信号线沈,该薄膜晶体管M的栅极连接该D触发器23 的输出端232,该薄膜晶体管M的漏极连接电源线27,该薄膜晶体管M的源极连接该发光 二极管25的阳极,该发光二极管25的阴极连接公共电极线。优选的,该公共电极线接地。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20的驱动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将该有机发光二极 管显示器20所显示图像的每一帧分为多个子帧;在每一子帧的数据输入时间内,数据信号 依次经该移位寄存器输入该像素单元22的D触发器23,该D触发器23根据输入的数据信 号,控制该发光二极管25是否发光;在每一子帧的显示时间内,数据信号停止输入,该发光 二极管25根据该D触发器23的输出信号保持发光状态;根据一帧时间内该发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像素单元包括:用于向该像素单元提供光线的发光二极管、用于控制该发光二级管是否发光的开关元件和用于控制该开关元件是否打开的触发器,该显示装置的每一列像素单元的触发器的输入端、输出端依次连接形成一移位寄存器,该触发器的输出端控制该开关元件的打开时间进而控制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时间以实现该显示装置显示的不同灰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为马骏吴勇黄文凌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