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成虎专利>正文

一种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647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沿着谷粒的运动路径依次包括拨禾轮(10)、切割装置、脱粒装置(20)、杂物清除装置(30),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主切割器(50),设在所述脱粒装置(20)的前端,与所述拨禾轮(10)配合切割谷物穗头部分;副切割器(60),设在所述主切割器(50)的后下方,一端通过底杆(61)与所述联合收割机的机身(100)连接,另一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脱粒装置(20)的托架(21)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副切割器直接设在联合收割机的机身上,避免了主切割器在进行切割时对副切割器产生的二次振动,另外,通过液压缸实现副切割器的高度调节功能,无需他人协助,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割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联合收割机,具 体涉及一种釆用分层切割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技术介绍
谷物联合收割机简称联合收割机,就是收割农作物的联合机,在50年代初被称作康拜因,是能够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 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的收获机械。在联合收割机没出现以前,脱粒机和机械收割机这些器械,大大 提高了 19世纪时的农业生产率。这使得用比以前少的工人去收割更 多的谷物成为可能。但19世纪后期的一项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提高了 这一效率。联合收割机使收割与脱粒机结合在一个整件中,使农民能 以单 一 的操作去完成收割和脱粒。现有的联合收割机,其切割装置主要包括拨禾轮和切割器,拨禾 轮首先将谷物向后拨送和引向切割器,谷物被切割器切断后进入脱 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后续的工序。但这种联合收割机由于只设有一个切割器,作业时作物茎杆的大 部分乃至全部都随同谷穗一起进入脱粒工序,造成脱粒装置工作负荷 过重,为保证联合收割机仍以额定喂入量作业,机器的行走速度大大 降低,从而影响联合收割机的生产率。针对这种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87105546.5提出了一种釆用分 层切割收获工艺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的切割装置包括上层割 刀和下层割刀,上层割刀切割作物的穗头部分,被割断的穗头部分通 过输送装置进入脱粒清选机构等后续工序;下层割刀切割无穗头的茎 杆,被割断的茎杆即铺放在田间。该联合收割机从上层割刀的支架向地面延伸出一根连杆,连杆通过地轮与地面接触,在连杆的适当位置 配置下层割刀,下层割刀根据谷物切割的需要,可适应性上下调节。 但是这种联合收割机由于设有地轮,在工作地面凹凸不平时,易 将地轮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振动传送给下层割刀及上层割刀,从而影 响联合收割机的正常收割,另外,在收割倒伏作物时,由于下层割刀 设在上层割刀的下方,因此不好调节上层割刀的工作高度,以满足切 割倒伏作物的需要,并且,就算下层割刀及地轮能够从上层割刀拆卸, 但也需几个人的配合,拆卸工序繁瑣,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以解决上述现有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釆用一种联合收割 机,沿着谷粒的运动路径依次包括拨禾轮、切割装置、脱粒装置、杂物清除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主切割器,设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前端,与所述拨禾轮配合切割谷 物穗头部分;副切割器,设在所述主切割器的后下方, 一端通过底杆与所述联 合收割机的机身连接,另 一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脱粒装置的托架相 连,用于切割经所述主切割器切割后的没有穗头的茎杆部分。其中,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驱动杆,其一端与所述托架铰接于连接点,另一端通过液压缸的驱动以所述连接点为支点作上下旋转运动;传力杆, 一端与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副切割 器的割刀托架铰接。其中,所述传力杆分为上传力杆和下传力杆,所述上传力杆和下 传力杆通过螺紋连接。其中,所述副切割器的割刀与摆环箱相连,所述摆环箱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动力源的主动轮相连。其中,所述底杆与联合收割机的机身铰接。本技术通过将副切割器直接设在联合收割机的机身上,避免 了主切割器在进行切割时对副切割器产生的二次振动,另外,通过液 压缸实现副切割器的高度调节功能,无需他人协助,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结构概略图; 图2是本技术的联合收割机的高度调节机构的概略图; 图3是本技术的联合收割机的副切割器的立体图。 图中10、拨禾轮;20、脱粒装置;21、托架;30、杂物清除装 置;41、驱动杆;42、传力杆;50、主切割器;60、副切割器;61、 割刀托架;62、摆环箱;63、底杆;64、铰接点;65、从动轮;100、 机身;101、主动轮;A、连接点;B、连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联合收割机主要包括拨禾轮IO、切 割装置、脱粒装置20、杂物清除装置30。切割装置包括主切割器50 和副切割器60,其中,主切割器50设在脱粒装置20的前端,与拨禾轮 IO配合切割谷物穗头部分;副切割器60设在主切割器50的后下方用于 切割经主切割器50切割后的没有穗头的茎杆部分。经切割装置切割后 的谷物穗头部分通过输送装置进入脱粒装置20进行脱粒,脱粒后的谷 粒进入杂物清除装置30,进行杂物的清除,最后通过卸粮槽(未图示) 卸入运粮车。如图2及图3所示,副切割器60—端通过底杆61与联合收割机的机 身100连接,另一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脱粒装置20的托架21相连。 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驱动杆41和两个传力杆42, —个驱动杆41和一个传力杆42构成一组,分别设在托架21的两侧,驱动杆41的一端与托 架21铰接于连接点A,另一端通过液压缸的驱动以连接点A为支点作 上下旋转运动,其中,液压缸的一个伸出杆与托架21连接于B点,B 点在A点的正下方,液压缸的另一个伸出杆与驱动杆的杆身铰接,液 压缸伸出杆的伸出或缩进能够带动驱动杆的与传力杆连接的一端能 够以连接点A为转动点作上下旋转运动;传力杆42的一端与驱动杆41 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副切割器60的割刀托架61铰接,传力杆42 分为上传力杆和下传力杆,上传力杆和下传力杆通过螺紋连接,通过 螺紋的螺入和松开能够调节传力杆的整体长度,以满足副切割器切割 谷物时,对切割高度的要求。副切割器60的割刀与摆环箱62相连,摆环箱62设在底杆63上,底 杆63的一端与副切割器60的割刀托架相连,另一端与联合收割机的机 身铰接,通过铰接点64相对地面可上下旋转。摆环箱62的皮带轮通过 皮带与从动轮65、动力源101的主动轮相连。其中,从动轮65与联合 收割机的机架连接,其位置根据需要可以调节。动力源101通过皮带 将自身的旋转运动传送给摆环箱62,摆环箱62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副切 割器60割刀的水平左右往复运动。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工作时,首先调整主切割器50的工作高度,使主切割器50只切割 谷物的穗头部分。之后调整副切割器60的工作高度,在调整副切割器 60时,通过驾驶室内的操作手柄控制高度调节机构,具体控制高度调 节机构的液压缸,液压缸的伸出杆伸出时副切割器的60向上运动,伸 出杆缩进时副切割器60向下运动,从而调节副切割器60的工作高度, 此时还可以配合调节传力杆42的长度和从动轮65相对联合收割机机 架的固定位置。在向上、向下旋转时,由于副切割器60通过底杆63 与联合收割机的机身铰接,因此能够连同摆环箱62—起上下转动。在仅用主切割器50的情况下(如收割倒伏作物的情况),由于本技术通过摆环箱62的皮带轮、从动轮65、动力源101的主动轮构 成了一个动力传送机构,因此,在控制驾驶室内的操作手柄使副切割 器60向上移动时、即收回副切割器的情况下,摆环箱62的皮带轮脱离 皮带,皮带处于松弛状态而不能将动力源101的旋转运动传送给摆环 箱62,从而能够使副切割器停止运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杆、传力杆同液压缸的配合,实现了高度 调节的功能,但高度的调节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 在底杆直接连接伸縮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合收割机,沿着谷粒的运动路径依次包括拨禾轮(10)、切割装置、脱粒装置(20)、杂物清除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包括: 主切割器(50),设在所述脱粒装置(20)的前端,与所述拨禾轮(10)配合切割谷物穗头部分;   副切割器(60),设在所述主切割器(50)的后下方,一端通过底杆(61)与所述联合收割机的机身(100)连接,另一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脱粒装置(20)的托架(21)相连,用于切割经所述主切割器(50)切割后的没有穗头的茎杆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虎刘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刘成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