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024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转印机,主要于该热转印机本体的作业平台下方,增设具电动式滚珠螺杆的平移驱动装置,以无段式驱动方式,精准控制作业平台上的下工作模具座定位点,并于作业平台纵向支架与承载板构成主、副工作区,分设一主轴系统与一压印系统,上述主、副工作区的各系统,则利用电动式滚珠螺杆为驱动源,精准控制与主轴系统滚珠螺杆结合、驱动上工作模具座,令上、下工作模具座迭合位置控制更精密,复利用副工作区设置的红外线感热器,释放出照射至压印元件的红外线波长,再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下真实反应压印元件工作温度,进而修正控制箱各功能的参数,以获得最佳的键盘热转印作业温度,令键盘表面热转印的图样质量维持一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转印机,尤指一种可更精准掌控转印胶膜转印品质的新颖热转印机。
技术介绍
目前,转印
中,使用最广泛者以"热转印技术"为首,其原理是将图样预先 印在一转印胶膜上,再透过热转印机以热烫印方式,将转印胶膜印制于加工物表面,其于大量制造情况下,具备了制造容易快速的产能快速优点,以及降低损耗性。 而,现有相关文献资料如TW证号M337479(以为简称479号案)与TW证号 M297850(以下简称850号案)两案,所揭示的热转印机,驱动加热平台的动力元件,则选用 可反复伸縮的油(气)压缸,带动加热平台上升、下降。 关于479号案与850号两案的热转印机,采用油(气)压缸动力元件,带动加热平 台反复直线运动,潜藏的技术课题包含一、油(气)压体积衍生的占空间问题;二、油压缸 结构损坏时会产生漏油的机台污损问题,而气压缸结构破损则气体外泄,而造成加热平台 带动位置不确实问题;三、驱动时的电力损耗较不符合经济效益;四、油(气)压缸的驱动 容易造成加热平台定点位置偏高或偏低的精确性不足。 传统热转印机除了动力元件运用油(气)压缸存在的技术课题外,另一道存在已 久的问题,则是热转印过程的机械式温度感测设计,虽然在精确度方面仅是些微的失准,却 因该微量的温度侦测失准,导致偏高或略低的热转印温度,影响整个转印的质量严重缺失; 整体而言,现有热转印机于动力元件的运用方面,以及工作温度侦测方面,尚有极大的改进 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不会产生漏油、污损及电力损耗低的环保型热转印机。 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精准控制上、下工作模具座定位点的热转印 机。 本技术另一次要目的,是透过可真实反应滚轮工作温度,再精准控制热转印 温度,以获得热转印质量一致的新颖热转印机。 而达到上述预期目的的热转印机,主要包括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作业平台,作业 平台下方设有一平移驱动装置,该平移驱动装置则设有一电动式滚珠螺杆,以驱动作业平 台上的下工作模具座反复直线位移; 作业平台表面则垂直延伸有数支纵向支架,各纵向支架间则横跨一承载板,该承 载板并利用相邻的纵向支架界定出一组主、副工作区;该主工作区设有一主轴系统,副工作 区则设有一右压印系统,主轴系统与压印系统,纵向分别设有贯穿承载板的电动式滚珠螺 杆,主轴系统的滚珠螺杆则结合、驱动一上工作模具座,压印系统的滚珠螺杆则结合、驱动 一滚轮或压板态样的压印元件,且压印元件表面的工作温度,并可透过设置在副工作区的红外线感热器,释放不受周边环境影响的红外线波长,真实反应滚轮工作温度,以利热转印时的精准温度调整;透过滚珠螺杆驱动以精准控制上、下工作模具座定位点,再辅以红外线感热器的精准侦测温度搭配合,自然能发挥上述预期的诸多功效。 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种热转印机,该热转印机本体包含 —作业平台,该作业平台间隔垂直朝上设置数根纵向支架,纵向支架顶端彼此间则横向跨接一承载板,该承载板上并设有一控制箱,且该承载板通过相邻的纵向支架界定出至少一组主、副工作区; —平移驱动装置,设置在作业平台下方,包括有一沿作业平台长度方向设置的水平滚珠螺杆,及一驱动该水平滚珠螺杆作动的动力源; —主轴系统与一压印系统,主轴系统设置在主工作区,压印系统分设于副工作区,主轴系统与压印系统主要包括一纵向贯穿该承载板的垂直滚珠螺杆,及一控制该垂直滚珠螺杆作动的动力部; —上工作模具座,结合于主轴系统的垂直滚珠螺杆底端,并随垂直滚珠螺杆作动而控制升、降,且该上工作模具座背面并设有一预热单元;另有一下工作模具座,设置在作业平台表面,并受水平滚珠螺杆驱动,而沿作业平台反复直线位移,且该下工作模具座背面除设有一预热单元,另设有一真空吸附装置; —压印元件,设于一连接件上,各连接件则分设于压印系统的垂直滚珠螺杆底端,并受该垂直滚珠螺杆带动升、降;以及 —红外线感热器,设置在作业平台与承载板间的左、右工作区,并通过释放红外线波长照射滚轮,侦测压印元件的工作温度。 上述的热转印机,其中,该主轴系统的动力部为一主轴马达,压印系统的动力部则为伺服马达。 上述的热转印机,其中,该螺珠螺杆两侧,分设有贯穿承载板的对称二导杆,中央工作区的二导杆底端与上工作模具座结合,副工作区的二导杆底端则与连接件相结合。 上述的热转印机,其中,该作业平台为封闭状的回转式平台。 上述的热转印机,其中,该作业平台为封闭状的回转式平台。 上述的热转印机,其中,该压印元件为一滚轮。 上述的热转印机,其中,该压印元件为一压板。 本技术的优点与效益 本技术热转印机整体结构设计,已克服现有技术问题,同时更提升热转印机的上、下工作模具精准落在定位点优点,令热转印的产品质量维持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热转印机常态未作动的正面平面示意图。 图1A为本技术热转印机之压板态样压印元件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热转印机常态未作动之侧面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热转印机的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热转印机的上下工作模具座作动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本体 14 :纵向支架 18 :控制箱 24 :动力源 32 :垂直滚珠螺杆 36 :导杆 44 :动力部 52 :垂直滚珠螺杆 56:导杆 62 :预热单元 72 :真空吸附装置 82a :压板 90 :红外线感热器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 体IO,主要机构包含 —作业平台12,图式例所示(图2)的作业平台12实施态样,则为连续不间断的回 转式平台设计(亦可为一左进右出的直列式平台),该作业平台12默认处,垂直朝上设置 有支(数量可任意删、增)纵向支架14,各纵向支架14顶端彼此间则横向跨接一预设幅宽 的承载板16,该承载板16后半部表面则设置有一控制箱18,以控制热转印机的运作,且该 承载板16通过彼此相邻的纵向支架,则界定出一组主、副工作区;上述主、副工作区组合设 计,其运用的数量端视作业平台12的形态,若产品仅需单一热转印图式,而采用直列式平 台时,作业平台上仅需搭配一组主、副工作区;反之若为图式所示单一产品需进行多个热转 印图式,则可采用图式例所示的回转式作业平台,回转式平台则可间隔搭配数组主、副工作 区(为简化图面,图式仅绘制出一组主、副工作区,供本案技术特征的结构叙述用)。 —平移驱动装置,设置在作业平台下方,包括有一沿作业平台长度方向设置的水 平滚珠螺杆22,及一驱动该水平滚珠螺杆作动的动力源24(可以是一般的马达); —主轴系统30与一压印系统50,主轴系统30设置在主工作区,压印系统则设于主 工作区相邻后端的副工作区;其中,该主轴系统30与压印系统50主要包括一纵向贯穿该 承载板的垂直滚珠螺杆32、52,及一控制该垂直滚珠螺杆作动的动力部34、54,主轴系统的 动力部34则为一 HP的主轴马达,压印系统的动力部54,则为一伺服马达;又,上述主、副工 作区的滚珠螺杆相邻两侧边,纵向设有贯穿承载板16的对称状二导杆36、56 ; —上工作模具座60,是结合于主轴系统的垂直滚珠螺杆32与二导杆底端,并随垂 直滚珠螺杆正、逆向旋转作动而控制升、降,且该上工作模具座背面并设有一预热箱实施态 样的预热单元62 ; —个下工作模具座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该热转印机本体包含:  一作业平台,该作业平台间隔垂直朝上设置数根纵向支架,纵向支架顶端彼此间则横向跨接一承载板,该承载板上并设有一控制箱,且该承载板通过相邻的纵向支架界定出至少一组主、副工作区;  一平移驱动装置,设置在作业平台下方,包括有一沿作业平台长度方向设置的水平滚珠螺杆,及一驱动该水平滚珠螺杆作动的动力源;  一主轴系统与一压印系统,主轴系统设置在主工作区,压印系统分设于副工作区,主轴系统与压印系统主要包括:一纵向贯穿该承载板的垂直滚珠螺杆,及一控制该垂直滚珠螺杆作动的动力部;  一上工作模具座,结合于主轴系统的垂直滚珠螺杆底端,并随垂直滚珠螺杆作动而控制升、降,且该上工作模具座背面并设有一预热单元;另有一下工作模具座,设置在作业平台表面,并受水平滚珠螺杆驱动,而沿作业平台反复直线位移,且该下工作模具座背面除设有一预热单元,另设有一真空吸附装置;  一压印元件,设于一连接件上,各连接件则分设于压印系统的垂直滚珠螺杆底端,并受该垂直滚珠螺杆带动升、降;以及  一红外线感热器,设置在作业平台与承载板间的左、右工作区,并通过释放红外线波长照射滚轮,侦测压印元件的工作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优立涂装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