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及其吊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2991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钩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起重机,公开的吊钩装置包括连接板、钩头和至少两个滑轮组,所述连接板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孔,第一滑轮组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可拆装地连接,第二滑轮组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钩头通过第三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吊钩装置处于单滑轮组作业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孔大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正下方;所述吊钩装置处于多滑轮组作业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孔偏离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正下方。工况变化时,解除所述第一滑轮组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关系,所述吊钩能旋转至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正下方,使吊钩装置进入新的工作状态,简化了转换的工作程序,使吊钩装置的使用效率提高,使用成本降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吊钩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吊钩装置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起重机特别是大吨位起重机的需要日益 增大。 近年来,施工现场的工况组合越来越多,对于起重机的起升能力及起升效率的要 求越来越高。随着起重机的起升能力越来越大,各种吨位不同的工况也随之增多。客户都 希望一台起重机能在更便捷的情况下,高效地处理各种不同的工况。 起重机是通过吊钩装置的改变来改变其起升能力的,对不同的工况使用不同的吊钩装置。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起重机的性能,各种工况下对应的吊钩都不尽相同。如果每种吊钩装置都只能应用于一种工况,势必引起吊钩数量增多,增加工程成本。 为了使一个吊钩能在尽量多的不同工况下使用,技术人员在吊钩装置中设有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能使一种吊钩装置在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结构中的连接方式,让吊钩结构的起升能力得到改变,使之应用于不同的工况。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吊钩装置在一种工况下的状态示意图。图 2为现有技术中通过转换后的吊钩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起重机的吊钩装置通常具有滑轮组1、钩头2和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为左右对 称结构,其上设有四个连接孔,轴31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左右对称地连接所述滑 轮组1和连接板3,第三枢接孔设在连接板的中心线上,轴32通过该孔连接所述连接板3和 所述钩头2。所述滑轮组l下方设有一个连接孔ll。 图1中,两个滑轮组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拆卸地接于连接板3上,所述钩头通过第三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3连接。此时两个滑轮组同时作用于被起升物,适用于对起升力要求较大的工况。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在两个滑轮组下的枢接孔上11加装有固定连杆4,用来防止两个滑轮组之间的相对晃动,使工程操作更加安全。 当工况发生变化,需要起升质量较小的物体时,将该吊钩装置放在水平地面上,拆除连接滑轮组1与连接板3的轴31,解除滑轮组1、连杆4和连接板3之间的枢接关系。然后将其中一个滑轮组1通过轴33连接在连接板3中心线上的第四连接孔上。从而形成了图2所示的一个新的吊钩装置,可以应用于对起升力要求较小的工况。 从上述的转换步骤可以看出,现有的吊钩装置转换操作非常麻烦,需要拆除两个固定装置,再安装一个固定装置。这样的操作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既降低了起升效率,又影响了工程进度,是操作人员不愿接受的。 因此,如何简化吊钩装置的转换过程,提高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工程进度,使起重 机能更便捷地应用于更多的工况,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吊钩装置,该吊钩装置可以有效减少 吊钩装置转换步骤,縮短转换时间,使转换过程较为简单,并可以显著提高吊钩装置的转换 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进度。本技术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吊钩装置的起重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吊钩装置,包括连接板、钩头以及至少 两个滑轮组,所述连接板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孔,第一滑轮组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 可拆装地连接,第二滑轮组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钩头通过第三连接孔 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吊钩装置处于单滑轮组作业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孔大体位于所述 第二连接孔的正下方;所述吊钩装置处于多滑轮组作业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孔偏离所述第 二连接孔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侧边上任意一点到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位置的连线的长 度均小于所述钩头的连杆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大体呈三角形,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 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顶角部位。 优选地,所述吊钩装置包括两个所述连接板,两者相平行;所述钩头铰接于两所述 连接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外侧设有加筋板,所述加筋板垂直地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 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之间的侧壁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之间的侧壁具有内凹 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具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位于所述,内凹部的侧边 上,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滑槽连接,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钩 头的铰接轴的横截面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通过滑槽连接,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 或等于所述钩头的铰接轴的横截面直径。 优选地,所述吊钩装置进一步包括定位装置,以便可选择地固定所述钩头的位置。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吊钩装置。 此吊钩装置连接两个滑轮组时,第一滑轮组通过第一连接孔与连接板可拆装地连接,第二滑轮组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钩头通过第三连接孔与连接板铰接。发生工况变化时,解除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所述连接板仅连接第二滑轮组和钩头,所述吊钩装置即可适用于新的工况。工作状态下,因为重力的作用,所述接板旋转至所述第二滑轮组的正下方,所述钩头旋转至所述连接板的正下方,即整个转换过程只需要解除一个连接关系,所述吊钩装置就可以达到新的工作状态,与现有技术比较可知,本技术所提供的吊钩装置能通过简便的操作方法达到变换工况的目的,大大简化了转换工作量,縮短了转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给操作人员带来便捷。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之间的侧壁具有内凹部。在作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经旋转后靠近所述钩头,所述内凹部能有效避免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钩头的干涉,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为便捷的转换过程提供保障。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的侧边上任意一点到所述第二连接孔的 中心位置的连线的长度均小于所述钩头的连杆的长度,由于连杆长度较大,所述连接板旋 转后与钩头不会产生干涉,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吊钩装置同时连接两个滑轮组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吊钩装置只连接一个滑轮组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吊钩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同时连接两个滑轮组的状态 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吊钩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只连接一个滑轮组的状态示 意图; 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吊钩装置的吊钩和连接板的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吊钩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提供吊钩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另一种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提供吊钩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时连接两个滑轮组件的状态 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提供吊钩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只连接一个滑轮组件的状态示 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吊钩装置,该吊钩装置可以有效减少 吊钩装置转换步骤,縮短转换时间,使转换过程较为简单,并可以显著提高吊钩装置的转换 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进度。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同时使用两个滑轮组的工 况的示意图。 本文所述多滑轮组状态,系指吊钩装置中滑轮组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与 之对应的单滑轮组状态就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钩装置,包括连接板、钩头和至少两个滑轮组,所述连接板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孔,第一滑轮组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可拆装地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二滑轮组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钩头通过第三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吊钩装置处于单滑轮组作业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孔大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正下方;所述吊钩装置处于多滑轮组作业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孔偏离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威孙影陈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