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泉洞专利>正文

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722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此架车机在其支撑的下底面设置用以平衡意外水平力和具有耐挤压性能的弹性支撑垫。架车机可举升单节和多节不摘钩的成组车厢。采用气垫盘作为移动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提升螺杆上、下端采用调心滚柱止推轴承双调心吊挂结构改善提升螺杆受力状态。减速机通过弹性联合器实现与机座的弹性连接,传递扭矩。顶升滑车除主导向轮和导向挡杆外还具有侧向导轮导向,提高了架车机侧向水平力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可以组成单车架车机举升单节车厢和多车架车机举升多节不摘钩的成组车厢;采用气垫盘作为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移动省力对位灵活;省却了伸缩架车臂;简化了机构,降低了造价。(*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拆装和维修轨道交通车辆的架车机,尤其是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
技术介绍
地下架车机适合拆装和维修不摘钩的成组车厢,它结构复杂,造价高,还需建筑一系列大体量地坑。地上架车机主要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单节车厢拆装和维修,它结构简单,造价低。某些场合要求用结构简单造价低的地上架车机拆装和维修不摘钩的成组车厢,但是现有的地上架车机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地上架车机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架车机支撑的下底面设置具有耐挤压性能的前部弹性支撑垫、中部弹性支撑垫和后部弹性支撑垫。这种弹性支撑垫用以平衡在举升不摘钩的成组车厢时可能产生的意外水平力。这种意外水平力产生的力度和几率会随举升不摘钩的成组车厢数量增加而加大。此力会损伤架车机的架车支架结构,对架车机的作业安全和可靠性造成严重危害。本技术4个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组成1套单车架车机,举升1节车厢;多套单车架车机可以组成多车架车机,举升多节不摘钩的成组车厢。本技术的1套单车架车机可单独作为汽车地上移动升降机用以拆装和维修汽车。本技术采取具有机动性的移动架车机结构形式。采用气垫盘作为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从而简化了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并省却了结构复杂的伸縮架车臂。气垫盘在平整光滑的气垫运行地面上移动。气垫移动的最大优点是运行阻力小、转弯半径为零、可向任意方向移动,从而使架车机移动省力对位灵活。本技术采用螺杆升降结构,由"三合一"减速机驱动提升螺杆转动,通过承载螺母带动顶升滑车升降,顶升滑车的顶升支托举升车厢的车体,实现车厢转向架的拆装和维修。提升螺杆具有单头公制梯形螺纹,并有自锁功能。提升螺杆上端吊挂在减速机支座的调心滚柱止推轴承上,顶升滑车通过其另一个调心滚柱止推轴承吊挂在提升螺杆下端的承载螺母上。这种上、下双调心吊挂结构改善了提升螺杆在升降导向中的受力状态。提升螺杆具有安全螺母,保证承载螺母过度磨损、破裂、螺杆螺纹破坏时的设备安全。提升螺杆具有密封罩。"三合一"减速机通过弹性联合器实现与机座的弹性连接,传递扭矩。顶升滑车除主导向轮和导向挡杆外还具有侧向导轮导向,提高了架车机侧向水平力的承载能力。每个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具有吊耳,便于自身安装和维修时吊运。成套或成组的架车机由电控装置完成架车自动控制。采用脉冲发生器和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架车单元的同步升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可组成单车架车机举升1节车厢和多车架车机举升多节不摘钩的成组车厢;采用气垫盘作为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运行阻力小、转弯半径为零、可向任意方向移动,从而使架车机移动省力对位灵活;省却了结构复杂的伸縮架车臂;简化了机构,降低了造价。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示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架一节车厢的单车架车机的主示意图2为图1沿M-M方向的剖视图3为图1中一个架车单元沿N向的俯视图4为本技术所示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架三节车厢的三车架车机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l一电控装置;2— 左侧气垫运行地面;3— 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4— 被架升车厢车体;5— 车厢转向架;6— 前部弹性支撑垫;7— 气垫盘;8— 中部弹性支撑垫;9一架车支架;10~右侧气垫运行地面;11— 后部弹性支撑垫;12— 提升螺杆;13— 导向轮;14— 顶升支托;15— 导向挡杆;16— 顶升滑车;17— 侧向导论;18— 吊耳;19一弹性联合器;20— "三合一"减速机;21— 脉冲发生器;22— 提升螺杆密封罩;23— 安全螺母;24— 承载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在图l、 2、 3、 4中,本技术揭示了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在架车机支撑的下底面设置具有耐挤压性能的前部弹性支撑垫6、中部弹性支撑垫8和后部弹性支撑垫11。这种弹性支撑垫用以平衡在举升不摘钩的成组车厢时可能产生的意外水平力。这种意外水平力产生的力度和几率会随举升不摘钩的成组车厢数量增加而加大。此力会损伤架车机的架车支架结构,对架车机的作业安全和可靠性造成严重危害。本技术4个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3组成1套单车架车机,举升1节车厢;多套单车架车机可以组成多车架车机,举升多节不摘钩的成组车厢。本技术采取具有机动性的移动架车机结构形式。采用4个气垫盘7作为1台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3的行走机构,从而简化了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并省却了结构复杂的伸縮架车臂。气垫盘3在平整光滑的气垫运行地面2、 10上移动。气垫移动的最大优点是运行阻力小、转弯半径为零、可向任意方向移动,从而使架车机移动省力对位灵活。本技术采用螺杆升降结构,由"三合一"减速机20驱动提升螺杆12转动,通过承载螺母24带动顶升滑车16升降,顶升滑车的顶升支托14举升车厢的车体4,实现车厢转向架5的拆装和维修。提升螺杆12具有单头公制梯形螺纹,并有自锁功能。提升螺杆12上端吊挂在减速机支座的调心滚柱止推轴承上,顶升滑车16通过其另一个调心滚柱止推轴承吊挂在提升螺杆12下端的承载螺母24上。这种上、下双调心吊挂结构改善了提升螺杆12在升降导向中的受力状态。提升螺杆具有安全螺母23,保证承载螺母过度磨损、破裂、螺杆螺纹破坏时的设备安全。提升螺杆12具有密封罩22。"三合一"减速机20通过弹性联合器19实现与机座的弹性连接,传递扭矩。顶升滑车16除主导向轮13和导向挡杆15外还具有侧向导轮17导向,提高了架车机侧向水平力承载能力。每个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3具有吊耳18,便于自身安装和维修时吊运。成套或成组的架车机由电控装置1完成架车自动控制。采用脉冲发生器21和电控装置1的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架车单元的同步升降。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其特征是,在架车机支撑的下底面设置用以平衡意外水平力的和具有耐挤压性能的前部弹性支撑垫、中部弹性支撑垫和后部弹性支撑垫。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其特征是,由4个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组成1套单车架车机举升1节车厢,多套单车架车机组成多车架车机举升多节不摘钩的成组车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其特征是,采用具有机动性的移动架车机结构形式,利用气垫盘作为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省却结构复杂的伸縮架车臂。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其特征是,提升螺杆上端吊挂在减速机支座的调心滚柱止推轴承上,顶升滑车通过其另一个调心滚柱止推轴承吊挂在提升螺杆下端的承载螺母上,采用改善提升螺杆受力状态的上、下双调心吊挂结构。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其特征是,架车机的"三合一"减速机通过弹性联合器实现与机座的弹性连接传递扭矩。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其特征是,架车机的顶升滑车除主导向轮和导向挡杆外还具有提高架车机侧向水平力承载能力的侧向导轮。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撑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其特征是,在架车机支撑的下底面设置用以平衡意外水平力的和具有耐挤压性能的前部弹性支撑垫、中部弹性支撑垫和后部弹性支撑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泉洞李越秀李越峰林明琼智少玲李树豪覃辛华杨家桂王崇熙
申请(专利权)人:李泉洞李越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