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398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模块前框、液晶面板、印刷电路板、驱动电路柔性线路板和后壳体,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模框架内,所述驱动电路柔性线路板连接所述液晶面板和印刷电路板,且与所述模框架接触,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后壳体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支撑在所述后壳体与液晶模块前框之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机构可以为卡扣式,其一端与所述后壳体连接,另一端卡扣住所述液晶模块前框的与所述后壳体相对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符合整机匹配要求,结构更为稳固,可以避免由于外力因素所引起的COF被挤压磨损以致断裂的现象;并且有效控制了成本,简化了工序,提高了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液晶显示器行业中,存在着经常因为液晶显示器中的模块本身 及整机结构的匹配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显示画面品质不良的情况。比如,在 液晶面板厂家进行模块运输途中的颠簸造成的显示画面品质不良。此外,液晶显示器的下游整4几系统(System Integrator,以下简称SI)代工厂还将对 液晶显示器进行信赖性测试,且测试条件越来越苛刻,震动测试(Vibration Test )频率为5 ~ 200Hz, X轴、Y轴和Z轴各做30分钟;跌落测试(Drop Test) 为高度60mm ~ 100mm不等,整机包装1角、3棱、6面分别进行3失落,这些 测试的剧烈动作均易造成液晶显示器显示画面品质不良的发生。图1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模块前框(Bezel) 101、第一模框架(Mode Frame ) 102、 驱动IC柔性线路板(ChiponFilm,以下简称COF)103、圓柱支撑104、印 刷线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以下简称PCB ) 105、后壳体106和液晶面 板107。其中,液晶面板107设置在第一模框架102内,COF103连接液晶面 板107和PCB105,用以将PCB105上产生的信号传输至液晶面4反107,后壳 体106的圆柱支撑104顶靠在PCB105的外保护上(金属或聚对苯二曱酸乙 二醇酯材质(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这种结构的缺点 是,其会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当在液晶显示器模块运输途中或在做震动测 试和跌落测试时,由于液晶显示器模块不能很好地被固定,当圆柱支撑104 顶靠在PCB105上时,COF103会绷紧,并与边缘较锋利的第一模框架102摩 擦,导致COF103磨损断裂。由于信号无法进入到液晶面板107,便产生我们常见的亮线和信号异常等现象。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提高液晶显示器模 块的包材性能,另 一种就是在整机机构易发生不良的位置加附衬垫以求起到緩解的作用,比如,可以在圆柱支撑104上贴附衬垫。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改 善方法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隐患仍然存在;而且包材的改善及机构衬 垫的贴附是以牺牲成本为代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实现液晶显示器的整机机构 匹配,较好地固定液晶显示器模块,避免由于机构不匹配所造成的显示画面 品质不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模块前框、液晶面板、印 刷电路板、驱动电路柔性线路板和后壳体,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模框架内, 所述驱动电路柔性线路板连接所述液晶面板和印刷电路板,且与所述模框架 接触,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后壳体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支撑在所述后 壳体与液晶模块前框之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机构可以为卡扣式,其一端与所述后壳 体连接,另一端卡扣住所述液晶模块前框的与所述后壳体相对的一端。所述 支撑机构也可以为斜面式,其一端与所述后壳体连接,另一端以一斜面与所 述液晶模块前框的与所述后壳体相对的一端相抵顶。所述支撑机构还可以为 钩式,其一端与所述后壳体连接,另一端钩住并抵顶住所述液晶模块前框的 与所述后壳体相对的一端。此外,所述模框架的与所述驱动电路柔性线路板 接触的边缘为平滑曲面。本技术液晶显示器通过对后壳体的支撑结构的改善和模框架边缘倒 角设计,使得液晶显示器更为稳固,更符合整机匹配要求,可以避免由于外 力因素所引起的COF被挤压磨损以致断裂的现象,从而减少显示亮线和信号4异常的发生,大大提高整机性能及品质;并且由于只是进行模具的修改而没 有增加额外的机构补救,从而有效控制了成本,简化了工序,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液晶显示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液晶显示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2 -第一模框架; 103 - COF; 105-PCB; 106-后壳体;108 -第二模框架; 109 -第一支撑机构; 111 -第三支撑机构。101 -液晶^莫块前框; 104 -圓柱支撑; 107 -液晶面板; 110-第二支撑机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主要设计思想为,将液晶显示器后壳体的支撑机构的位置 和形状进行变更,由原来支撑在后壳体和PCB之间变更为支撑在后壳体和液 晶模块前框之间,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液晶显示器模块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加稳固,而且由于支撑机构不再与PCB接触,就可以避免由于外力作用所导致 的支撑机构顶靠PCB使得PCB变形,进而使连接在PCB上的COF与第一模 框架发生摩擦而断裂现象的发生。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支术方案<故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2为本技术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模块前框101、 COF103、 PCB105、后壳体 106和液晶面板107,还包括第一支撑机构109。其中,液晶面板107设置在 第二模框架108内,液晶面板107和PCB105通过COF103连接,COF103用于将PCB105中产生的信号传输至液晶面板107。第一支撑机构109设置于后壳体106与液晶模块前框101之间,用于支撑后壳体106。该第一支撑机构109的一端与后壳体106连接,另一端与液晶模块前框101的与后壳体106相对的一端接触,并紧紧支撑在后壳体106与液晶模块前框101之间,对后壳体106起到很好的支撑固定作用,并且使得该液晶显示器的整机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109为卡扣式支撑机构,其水平设置在后壳体106与液晶模块前框101之间, 一端与后壳体106的后侧面连接,另一端以卡扣式形状紧紧卡扣住液晶模块前框101的与后壳体106相对的一端。这样,在整机机构受到外力作用时,液晶显示器模块能够被牢牢固定,而且因为第一支撑机构109在该结构中不与PCB105接触,就可以避免PCB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变形,进而避免与PCB105连接的COF103拉紧且与第二模框架108摩擦以致断裂的现象,减少显示亮线和信号异常的发生。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二模框架108与COF103接触的边缘曲面倒角的大小,使得该边缘为平滑曲面,即将原来尖锐锋利的边缘变更为平滑过度的边缘曲面,这样,即使第二模框架108与COF103之间有接触摩擦,也可以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避免COF103摩擦断裂,从而保护了COF103,使得信号能够从PCB105正常输入液晶面板107,大大降低液晶显示器画面显示的不良率。本实施例液晶显示器通过对后壳体支撑结构的改善和才莫框架边缘倒角设计,可以避免由于外力因素所引起的COF被挤压磨损以致断裂的现象,从而减少显示亮线和信号异常的发生,大大提高整机性能及品质。图3为本技术液晶显示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支撑机构的形状进行了改变,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撑机构110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模块前框、液晶面板、印刷电路板、驱动电路柔性线路板和后壳体,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模框架内,所述驱动电路柔性线路板连接所述液晶面板和印刷电路板,且与所述模框架接触,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后壳体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支撑在所述后壳体与液晶模块前框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成双刘再洋赵晓奇贾继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