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带螺旋斜板的高效一体化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1885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水设备,它包括同心的絮凝筒、沉淀筒和过滤筒,并由此形成絮凝区、沉淀区、过滤区和集水区,进水管与絮凝筒相通,在絮凝筒和沉淀筒下部设有污泥分离浓缩锥形斗,出水管与集水区连通。在絮凝筒和沉淀筒之间均匀地设有若干螺旋分布的斜板,斜板为仅位于长轴一侧的椭圆环形。在进水管上设有PAC加药管、流量计和浊度计,同时设有清水回流管和污泥回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处理一般水质又能兼顾高、低浊度水处理,同时增加絮凝时间,可以提高絮凝效果,特殊的螺旋斜板具有布水均匀、没有死水区、利于泥水分离、沉淀效率高、安装方便的优点。本设备具有造价低,使用灵活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给水
,具体指的是一种加有新型螺旋斜板的一 体化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给水排水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一体化净水设备的开发和研究工 作。目前, 一体化净水设备已经开发了好多种类,这些一体化净水设备只是 常规工艺的集合,形状基本是圆形和方形,然而这些一体化净水设备有以下 几方面不足之处1. 目前一体化净化水设备一般进水浊度50 500mg/1,抗负荷冲击能力不 强,难以处理高浊度水,处理低浊度水时效果也很差。2. 絮凝室设在一体化设备内部,受设备体积及高度的限制,目前用的一 体化净水设备絮凝区域很小,导致絮凝反应时间不够(总反应时间3分钟左 右),絮体颗粒很小、且松散,容易带出池外,导致出水水质恶化。3. 沉淀部分所用的填料为普通的斜管、斜板,受池体形状限制, 一是安 装困难;二是在小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中,普通的斜管、斜板会造成较大比 例的死水区,沉淀区域的空间利用率低,还会增大池体,相应增加设备投资。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小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运行不稳定,空间利用率不高, 抗冲击能力弱,投资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 处理一般水质又能兼顾高、低浊度水处理,同时增加絮凝时间及消除死水区 的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带螺旋斜板的高效一体化净水设备, 它包括由内向外设置且同心的絮凝筒、沉淀筒和过滤筒,絮凝筒和沉淀筒之 间形成沉淀区,沉淀筒和过滤筒之间的环形区域设有滤料,所述滤料为纤维 球滤料。滤料上方形成过滤区,滤料下方形成集水区,进水管与絮凝筒相通, 在絮凝筒和沉淀筒下部设有污泥分离浓縮锥形斗,排泥管与污泥分离浓縮锥 形斗底部连通,在排泥管上设有排泥阀,出水管与集水区连通,出水管上设 有出水阀,所述絮凝筒和沉淀筒的半径分别为历、厶其特征在于在絮凝筒 和沉淀筒之间均匀地设有若干螺旋分布的斜板,斜板倾斜角度为e ,所述斜 板为仅位于长轴一侧的椭圆环形,其内椭圆短轴"内=附,内椭圆长轴 =t^。^,外椭圆短轴 ",外椭圆长轴~=/4^,斜板沿椭圆短轴对称,上下两端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絮凝筒由同心的絮凝内筒和絮凝外筒组成,斜板设于絮 凝外筒和沉淀筒之间,进水管与絮凝内筒下端相通,污泥分离浓縮锥形斗与 絮凝外筒下端相通。在絮凝内筒形成的第一絮凝区和絮凝内筒与絮凝外筒之间形成的第二絮凝区内按一定间距设有若干加强型小孔眼网格。更进一步地,在进水管上设有PAC加药管、流量计、浊度计、进水阀和 原水加压泵。同时在进水管上设有清水回流管,清水回流管上设有清水回流阀和PAM 加药管。在排泥管和进水管之间设有将污泥引入进水管的污泥回流管,污泥 回流管上设有污泥回流阀和污泥回流泵。与目前开发和使用的同类设备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多方面的创新和 优点1. 在进水管不同位置设置两个加药口, PAC、 PAM联合投加,可以提高絮凝效果。2. 在进水管上设置浊度计、污泥回流管、清水回流管,根据浊度计的读数可以调节污泥回流阀或者清水回流阀,因此本技术不仅可以处理低浊 度的水,还可以处理高浊度的水质。53. 絮凝区域布置加强型网格该强化型网格为本技术的新型加强型网格,其用縮小网格孔眼尺寸、 增多每层网格总孔数的办法,来减少网格絮凝池的网格总层数。加强型小孔 眼网格的孔眼随水流逐渐增大,产生的"微涡旋"保证矾花颗粒达到一定尺 寸和密实的同时,还增强了矾花的抗剪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反应不完全和 过反应现象的发生。4. 沉淀区域布置螺旋斜板该螺旋斜板为自主创新,具有布水均匀、没有死水区、利于泥水分离、沉 淀效率高、安装方便,有效解决了现有普通斜管、斜板死水区大、安装困难 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池体体积,降低了投资。5. 过滤采用纤维球虑料该滤料是由纤维丝扎结而成的,它与传统的钢性颗粒滤料相比,弹性效果 好,不上浮水面,孔隙大,水头损失上,耐酸碱等优点;在过滤过程中,滤 层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比较符合理想滤料上大下小的空隙分布,效率 高、滤速快、截污能力大,可再生。该滤料滤速20 85m/h,不仅可以提高滤池出水负荷,而且可以縮小滤筒 内径,降低投资。6. 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反应区、分离区、污泥浓縮区设在一个筒体内, 消除了装置内的无效空间,使装置的总停留时间达到最小,从而装置的体积 达到最小,使其具有造价低,使用灵活的特点。7. 反应区、分离区、污泥浓縮区连通,固液分离后的污泥自动进入污泥浓縮区,污泥浓缩过程中排出的水分自动进入分离区得到回收,保证装置的 高产水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平面示意图; 图3-本技术斜板形状图; 图4-本技术斜板安装示意图;图5-第一絮凝区加强型小孔眼网格示意图; 图6-第二絮凝区加强型小孔眼网格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本技术内部主要由絮凝内筒19、 絮凝外筒20、沉淀筒29、过滤筒30、加强型网格21和新型螺旋斜板24组成, 外部主要由进水管4、出水管6、排泥管7、清水回流管5、污泥回流管9、 PAC 加药管l、 PAM加药管2、 3、流量计31、浊度计32、原水加压泵10、污泥回 流泵11及支架28组成。絮凝内筒19、絮凝外筒20、沉淀筒29和过滤筒30 同心且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絮凝内筒形成第一絮凝区,絮凝内筒与絮凝外筒 之间形成第二絮凝区,在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内按一定间距设有若干加 强型小孔眼网格21。第一絮凝区的加强型小孔眼网格21结构见图5,第二絮 凝区的加强型小孔眼网格21结构见图6。絮凝外筒和沉淀筒之间形成沉淀区, 沉淀筒和过滤筒之间的环形区域内设有滤料,所述滤料25为纤维球滤料。环 形区域滤料上方形成过滤区,滤料下方形成集水区。进水管4与絮凝内筒19下端相通,PAC加药管1、流量计31、浊度计32、 进水阀12和原水加压泵10设于进水管4上。在絮凝外筒和沉淀筒下部设有污泥分离浓縮锥形斗22,污泥分离浓縮锥 形斗内形成污泥浓縮区。污泥分离浓縮锥形斗同时与絮凝外筒和沉淀筒连通, 排泥管7与污泥分离浓縮锥形斗22下端连通,在排泥管7上设有排泥阀14。 出水管6与集水区连通,出水管6上设有出水阀18。所述絮凝外筒和沉淀筒 的半径分别为肌厶在絮凝外筒和沉淀筒之间均匀地设有若干螺旋分布的斜 板24 (故也可称之为螺旋斜板),斜板倾斜角度为0 ,斜板24固定在絮凝外 筒20外壁上,图4为斜板安装示意图。所述斜板为仅位于长轴一侧的椭圆环 形,其内椭圆短轴&=附,内椭圆长轴6内=%。^,外椭圆短轴"外=/,外椭圆长轴~=;^。^。斜板沿椭圆短轴对称,上下两端平行。图3为斜板形状图。 进一步地,在进水管4上同时设有清水回流管5和污泥回流管9两支路,清水回流管5上设有清水回流阀13和PAM加药管2、 3。污泥回流管9与排泥 管7连通用于将污泥引入进水管4内,污泥回流管9上设有污泥回流阀15、 16和污泥回流泵11。在过滤区引出有反冲洗排水管8,反冲洗排水管8另一端与排泥管7连通 汇流,反冲洗排水管8上设有反冲洗阀17。整个设备为钢结构,外形为圆筒形,上部分为圆柱形,下部分为圆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螺旋斜板的高效一体化净水设备,它包括由内向外设置且同心的絮凝筒、沉淀筒(29)和过滤筒(30),絮凝筒和沉淀筒(29)之间形成沉淀区,沉淀筒(29)和过滤筒(30)之间的环形区域设有滤料(25),滤料上方形成过滤区,滤料(25)下方形成集水区(26),进水管(4)与絮凝筒相通,在絮凝筒和沉淀筒下部设有污泥分离浓缩锥形斗(22),排泥管(7)与污泥分离浓缩锥形斗(22)下端连通,在排泥管(7)上设有排泥阀(14),出水管(6)与集水区(26)连通,出水管(6)上设有出水阀(18),所述絮凝筒和沉淀筒的半径分别为m、l,其特征在于:在絮凝筒和沉淀筒之间均匀地设有若干螺旋分布的斜板(24),斜板(24)倾斜角度为θ,所述斜板(24)为仅位于长轴一侧的椭圆环形,其内椭圆短轴a↓[内]=m,内椭圆长轴b↓[内]=m/cosθ,外椭圆短轴a↓[外]=l,外椭圆长轴b↓[外]=l/cosθ,斜板沿椭圆短轴对称,上下两端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绍阶褚同伟秦丽华李威车腾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