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金长专利>正文

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1343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一个壳体,壳体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且壳体上设有第一腔体的进口及出口,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腔体的进口及出口,其中,热回收装置还设有一个连通器,连通器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第一气道的进口与一鼓风机连接,第一气道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体的进口连接,第二气道的进口与第二腔体的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回收装置能充分利用料斗排出气体的余热,并且送进料斗的气体流量较大,满足注塑机工作要求,且生产、安装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将排放出带有大量余热的高温气体中的热量有效分离出并加以再利用的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生产中,许多设备工作在高温环境下,并且排放出大量带有余热的高温 气体。例如,现有的注塑机料斗大多接有一个由鼓风机以及加热器构成的送风系统,以达到 将料斗中原料加热烘干确保注塑件质量的目的。料斗被加热后排出的气体中不但富含大量 的热量,也含有大量的水分,人们在对排出气体中的热量回收利用的同时必须将其中的水 分滤除,之后再将回收后的热量返回料斗进行利用,以节约能源。 为此,公告号为CN20109389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名为"热回收装置" 的专利技术创造,该热回收装置安装到料斗后的结构如图1所示,料斗1呈圆筒状,料斗1的外 壁上安装有热回收装置10,并设有鼓风机2以及加热器3,料斗l排出的气体通过热回收装 置10顶端的管道5进入热回收装置10,降温后的气体从热回收装置10下端的管道6排出。 参见图2与图3,热回收装置10具有箱体11,箱体11具有壳体12,壳体12内设有 两块平行设置的隔板13、14,隔板13、1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设有多根支管15,每一支 管15的上下两端分别嵌入隔板13、14的通孔内。这样,箱体11被隔板13、14以及支管15 划分为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21以及第二腔体26。其中,第一腔体21包括壳体12的顶壁、 底壁与隔板13、14围成的空间,还包括支管15的内部腔体。 由图2可见,第一腔体21的进口 22位于壳体12的顶壁上,出口 23位于壳体12 的底壁,料斗l排出的气体从进口 22进入第一腔体21,并经过支管15后从出口 23排出。 第二腔体26的进口 27位于壳体12侧壁的下端,出口 28位于壳体12侧壁的上端, 外部的空间经进口 27进入第二腔体,并从出口 28排出,排出后的气体依次经过管道7(图 1示)、鼓风机2以及加热器3进入料斗1。 工作时,料斗1排出的带有余热的气体从第一腔体21的进口 22进入箱体11,同 时,外部的空气经第二腔体26的进口 27进入腔体,第一腔体21的热气通过由导热材料制 成的隔板13、 14以及管道15向第二腔体26的气体放热,使第二腔体26内的气体温度升高, 从而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 但是,进入第二腔体26的气体是在鼓风机2吸力作用下进入箱体11,由于第二腔 体26进口 27与出口 28位置设置较远,鼓风机2的吸力往往不能满足料斗1进风要求,也 就是进入第二腔体26的气流量不足。 并且,由于第二腔体26的进口 27与出口 28外均需要设置较长的管道与鼓风机2 或外部连接,使用管道较长,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成本较高,也增加热回收装置的安装难度, 使其装配成本较高。此外,由于热回收装置紧贴料斗1安装,因此热回收装置的侧壁设计成 圆弧状,增加了箱体的加工难度,也增加热回收装置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进入第二腔体气流量较大的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且安装方便的热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一个 壳体,壳体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且壳体上设有第一腔体的进口及出口 ,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腔体的进口及出口 ,其中,热回收装置还设有一个连通器,连通器具有相 互隔离的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第一气道的进口与一鼓风机连接,第一气道的出口通过管 道与第二腔体的进口连接,第二气道的进口与第二腔体的出口连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鼓风机吹出的空气通过连通器的第一气道进入第二腔体的进 口 ,即外部的空气是被鼓风机吹入第二腔体内,使进入第二腔体的气流量更大,以满足注塑 机工作的需要。 同时,连通器的两个气体通道分别与第二腔体的进口及出口连接,减少第二腔体进口处及出口处管道的使用,降低热回收装置的生产成本,也能简化管道的安装。 —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腔体的进口及出口平行地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壁上。由于第二腔体的进口与出口设置在非常接近的位置上,这样可以减少连通器两气道的长度,即减少连通器使用材料,降低连通器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热回收装置安装到注塑机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热回收装置的内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放大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到注塑机料斗的结构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与鼓风机、空气过滤器的结构分解放大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箱体去掉面板以及支管后的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通器的结构放大图; 图8本技术实施例的连通器另一视角的结构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4,本实施例安装在注塑机料斗1的近旁,料斗1附近还安装有鼓风机2、空 气过滤器4、加热器3以及配电箱9。热回收装置30由箱体31及连通器50组成,连通器50 与鼓风机2、加热器3以及箱体31连接。 本实施例中,箱体31设计成一长方体,并设有多个开口,连通器50与其中两个开 口连通。鼓风机2设置在连通器50的上方,鼓风机2 —端还设有空气过滤器4。连通器50 下方设有圆柱状的加热器3,加热器3的周壁外固定有配电箱9。 参见图5、图6,箱体31具有壳体32,壳体32具有顶壁37、第一侧壁38以及与第 一侧壁38垂直设置的第二侧壁39。箱体31内被划分为两个腔体,并设有多根支管,箱体 31的内部结构如图6所示。 箱体31内设有两块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33,每一块第一隔板33上开设有多个通4孔36,多根支管(图6中略去)设在两块第一隔板33之间,并且每一支管的两端分别嵌入 在两块第一隔板33的通孔36内,以连通两块第一隔板33外的空间。 箱体31内部空间被两块第一隔板33以及支管划分为两个腔体,第一腔体41包括 顶壁37与靠近顶壁37的第一隔板33之间的空间、壳体32底壁与靠近底壁的第一隔板33 之间的空间以及支管内部的空间。第一腔体41具有进42以及出口43,其中进42位于壳体 32的顶壁37上,出口 43位于壳体32的第二侧壁39上。并且,顶壁37与第一隔板33围成 的腔体中还设有与第一隔板33垂直设置的第三隔板35,进口 42与出口 43分别位于第三隔 板35的两侧。 两块第一隔板33之间为第二腔体45,第二腔体45具有进口 46以及出口 47,进口 47与出48均设在壳体32的第一侧壁38上,且进口 47与出口 48平行设置。第二腔体45 内设有第二隔板34,第二隔板34与第一隔板33垂直设置,进口 46与出口 47分别位于第二 隔板35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41与第二腔体45由两块第一隔板33以及支管相互隔离, 优选地,第一隔板33以及支管均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如使用铝、铜等金属材料制 作,以便第一腔体41与第二腔体45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热回收装置30中,箱体31的近旁设有连通器50,连通器50的结构如图7、图8所 示。 连通器50具有塑料制成的壳体,壳体内设有两个相互隔离的气道,分别是第一气 道51以及第二气道55。其中第一气道51具有圆形的进口 52,并具有出口 53。由图7可 见,第一气道51的进口 52的开口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腔体的进口(42)及出口(43),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腔体的进口(46)及出口(47);其特征在于:连通器,所述连通器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进口(52)与一鼓风机连接,所述第一气道的出口(53)通过管道与第二腔体的进口(46)连接,所述第二气道的进口(56)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出口(4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金长陈想年
申请(专利权)人:戴金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