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281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温器,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上设置有输入冷却水的进水口、输入过热蒸汽的进气口、排水口和排气口;所述缸体内还设置有使过热蒸汽和冷却水充分换热将过热蒸汽减温至饱和蒸汽的换热反应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温器结构简单、无长距离下游管线要求,可有效提高过热蒸汽和冷却水之间的换热效率,将过热蒸汽减温至饱和蒸汽,提高了减温器的减温效果,避免了能源的浪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对过热蒸汽进行减温 的减温器
技术介绍
电厂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电厂通常需要将多余的热量输送 出去,以供其它设备或工厂使用,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过热蒸汽是指温度 高于饱和温度的蒸汽,在输送管道中不会出现冷凝水,且可以达到较高的管道流速(最高可达100m/s),过热蒸汽传输过程中具有蒸汽管网的尺寸小, 以及不需要进行对管道经常疏水的优点;但是,过热蒸汽中的热量通常以水 的焓、蒸发焓(潜热)以及过热焓三种形式存在,其中大部分热量是蒸发焓, 过热焓中的热量很少,过热蒸汽的传热系数较低,易变化且难以精确测量, 将过热蒸汽作为传热介质的换热器一般较大且昂贵,且现有的大部分换热设 备均采用饱和蒸汽作为换热介质。因此,为便于传输和降低传输管道的成本, 电厂一般以过热蒸汽的形式将过剩的热能传送出去,以供其它设备使用,而 在其它换热设备使用前,需要对接收到的过热蒸汽进行减温处理,获得饱和 蒸汽,以满足换热设备的实际需要。减温器主要存在非接触式和直接接触式两种形式。其中,非接触式减温 器指冷却介质与需要被冷却的过热蒸汽不接触的减温器,冷却介质一般以较 低的气体和液体。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非接触式减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的非接触式减温器是一种壳管式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中间壳 管以及外壳管,冷却过程中,过热蒸汽从换热器的一侧进入中间壳管内,冷却介质从换热器的另 一侧进入中间壳管与外壳管之间的管内,中间壳管内的 过热蒸汽的热量通过中间壳管的管体传递给中间壳管与外壳管之间的冷却介 质,从而实现降低过热蒸汽温度的目的。但是,由于过热蒸汽的传热系数差, 以及换热器结构的限制,这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差,浪费大量的冷却介质, 换热器的管道较长,使得换热器的体积较大,目前已很少应用。直接接触式的减温器是指冷却介质与需要被冷却的过热蒸汽直接接触的减温器。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直接接触式减温器的结构示意图。该种减 温器在冷却时需将一定量的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却水和过热蒸汽同时加入到换 热室内10,将冷却水和过热蒸汽混合,利用冷却水和过热蒸汽之间的热交换 降低过热蒸汽的温度。具体地,该冷却水通过流量阀11以及流量控制器12 进入换热室,并在换热室内10与进入换热室10的过热蒸汽混合,温度较低 的冷却水与温度较高的过热蒸汽进行热交换,冷却水因从过热蒸汽中吸收热 量蒸发,过热蒸汽因释放热量而温度会随之降低,温度降低后的过热蒸汽和 冷却水蒸发后形成的蒸汽通过减温器排气口排出,从而到达降低过热蒸汽温 度的目的。同时,该种减温器上还设置有用来检测减温器排气口处蒸汽温度 的温度控制器13,当减温器排气口处的蒸汽的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时,温度 控制器13会反馈给流量控制器12 ,并由流量控制器12控制冷却水的流量, 增大进入换热室的冷却水,由于冷却水增多,则冷却水吸收到的热量就多, 从而降低排出减温器的蒸汽的温度,保证排气口处温度的稳定性。但是,该 种减温器采用将冷却水和过热蒸汽在换热室内以直接混合的方式进行换热, 换热效果较差,且减温器排气口排出的蒸汽一般携带有大量的液态水份,为 了降低减温器排出的蒸汽中的液态水份,减温器中温度控制器的预设温度一 般为大于饱和温度3。C的蒸汽,并且,减温器排气口排出的蒸汽需要经过长 距离的管线,通过继续与喷射的水雾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达到降低蒸汽的 温度,并无法获得饱和蒸汽。由以上4支术方案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减温器的换热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低,减温器不能直接获得饱和蒸汽或带有一定湿度湿蒸汽,而且需要长 距离管道的继续混合才能达到有效降低蒸汽温度的目的,增大了整个减温系 统的体积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温器,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缺 陷,提高减温器的换热效率,并可直接获得饱和蒸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温器,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上设置有输入冷却水的进水口、输入过热蒸汽的进气口、排水口和排气口; 汽的换热反应环。其中,所述换热反应环内设置有多个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金属片。所述 金属片为不锈钢片。所述换热反应环的上端、进气口和进水口设置在第一密 封室内,所述换热反应环的下端、排气口和排水口设置在第二密封室内,所 述第一密封室和第二密封室由固设在缸体内的分割板隔开,且所述换热反应 环穿设所述分割板上的通孔并固定在所述分割板上。所述换热反应环的上端 和下端分别为开设有多个孔的多孔板。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同轴设置,所述 进水口和排水口同轴设置。所述缸体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上端且与所述筒体密封的盖板和设置在所述筒体下端的半圓形密封盖,所述进水口设置 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密封盖上,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 在所述筒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反应环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将水从蒸汽分离的分离器。 所述分离器为金属平板。所述金属平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温器, 一方面通过在缸体内设置内部放置有多 个金属片的换热反应环,增大了过热蒸汽和冷却水的换热面积,使得过热蒸 汽和冷却水可以充分换热,提高了冷却水和过热蒸汽的换热效率,可直接将过热蒸汽减温至饱和蒸汽或带有一定湿度的蒸汽,且节省了大量的冷却水,减少了冷却水的消耗;另一方面,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换热反应环下 端设置分离器,将经过换热反应环减温后蒸汽中的液态水份分离出来,祛除 了排出减温器的蒸汽中的液态水份,从而提高了减温器的减温效果,获得稳 定的饱和蒸汽;此外,根据本技术技术方案获得的减温器具有较小的体 积,且可直接获得饱和蒸汽或带有一定湿度的蒸汽,不需要后续管道的继续 减温,经过减温器减温后的饱和蒸汽可直接投入使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 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非接触式减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直接接触式减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减温器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本技术减温器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1 -流量阀; 22-换热反应环; 26-进气口; 211-第一密封室; 215 -密封盖。10-换热室; 21 -缸体; 25_排水口; 210-金属片; 214-盖板;12-流量控制器; 23-分离器; 27-排气口; 212-第二密封室;13温度控制器; 24-进水口; 28-分割板; 213-筒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3为本技术减温器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减温器实 施例的俯视图。该减温器包括密封的圆形缸体21、换热反应环22和分离器 23,其中,缸体21的上端面设置有输入冷却水的进水口 24,缸体21的下端面设置有输出经过换热反应环22后的多余水的排水口 25,缸体21的左侧面 设置有输入过热蒸汽的进气口 26,缸体21的右侧面设置有输出减温后获得 的饱和蒸汽的排气口 27;缸体21的内部设置有将缸体21分割成第一密封室 211和第二密封室212的分割板28,该分割板28上还开设有通孔且焊接在缸 体21的内壁上,进气口 26和进水口 24设置在第一密封室211内,排水口 25和排气口 27设置在第二密封室212内;换热反应环22穿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温器,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上设置有输入冷却水的进水口、输入过热蒸汽的进气口、排水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还设置有使过热蒸汽和冷却水充分换热将过热蒸汽减温至饱和蒸汽的换热反应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泰丰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