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场粉尘无组织排放量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07640 阅读:1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料场粉尘无组织排放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料场的底面积、料场粉尘迁移影响高度和料场形状;步骤二、确定主导风向迎风面风速和迎风面投影长度;步骤三、确定粉尘流入量;步骤四、测量单位面积粉尘沉积量得到粉尘沉积量;步骤五、测量和计算悬浮颗粒粉尘差值;步骤六、得到粉尘流出量;步骤七、根据粉尘流入+粉尘生成=粉尘流出+粉尘沉积+悬浮颗粒粉尘差值得到粉尘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测量一段时间内流进、流出料场粉尘量和料场内悬浮颗粒粉尘差值、沉积粉尘量,根据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得到料场内粉尘的产生量,测量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靠,为国家环保部分评价无组织排放提供了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污染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尘无组织排放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料场(或堆场)系在空旷场地上堆放原材料、物料或其他散状料供周转、贮存, 在物料装、卸过程及贮存过程中会产生无组织扬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规定了无组织 排源监控点浓度限值,而2001年3月实施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 T55-2000)则对无组织排放源监控点的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监测结果的测量方法等作 了规定,这两个标准旨在对无组织排放的浓度加以限制,但并未涉及无组织排放量的测量 和控制。国家在对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和核查方面,主要重点在对封闭管道空间的有组织 排放量的统计和核查;对无组织排放则主要通过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无组织排放浓度、岗 位浓度标准来间接地加以控制,但对其排放量则并不进行统计和核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 因是目前尚无一种既相对准确可靠、又便于测定统计的测量方法可用于无组织排放量的统 计,在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编制的《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中,在统计的 各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料场粉尘无组织排放量测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的空间,并在空间四周和内部安装测量设备,确定料场的底面积A、料场粉尘迁移影响高度H和料场形状;步骤二、测量料场上主导风向迎风面风速v,并根据料场形状得到料场迎风面投影长度L;步骤三、测量料场上风向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Co,选定测试时间间隔a,通过测量得到粉尘流入量为a*H*L*v*Co;步骤四、测量料场上的粉尘沉积量,通过测量料场内单位面积粉尘沉积量N,得到粉尘沉积量为a*A*N/30,A为料场底面积;步骤五、记录测试开始时料场内总悬浮颗粒物浓度Ci↓[1]和测试结束时料场内总悬浮颗粒物浓度Ci↓[2],得到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刘剑平沈新峰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