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学军专利>正文

杆式救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9557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杆式救捞装置,包括伸缩拉杆,在伸缩拉杆上设有扶持机构和托爪,托爪在扶持机构的下方。该扶持机构包括两个中部相铰接的孔钢薄带环和与孔钢薄带环分别相连的上弹簧与下弹簧,上弹簧和下弹簧轴向相对设置在伸缩拉杆内。该托爪由一个以上的支爪构成,托爪的一端铰接在伸缩拉杆内,另一端由设置在伸缩拉杆上的限位件固定,伸缩拉杆与托爪相对处设有弹簧。该托爪还可为一根横穿伸缩拉杆而设置的直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对落入墙隙、山涧、深坑或深井中的被困人员施救,尤其是对被困人员出现严重昏迷、身体瘫软、神志不清情况下的及时施救。它具有结构简单、调节灵活、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施救及时、施救成功效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消防救捞领域,具体是一种深度施救用的杆式救捞装置,它特别适合用于对落入墙隙、山涧、深坑或深井中的被困人员施救。技术背景 现有对落入墙隙、山涧、深坑或深井中的被困人员施救措施非常有限,特别是对落 入小径深井的被困人员施救。现在主要的施救措施是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用挖掘机等挖掘 工具在深井周围挖深坑,毁井救人。这样的施救措施经常长达数小时,费时、费力。被困人 员在长时间未能获救的情况下会出现严重昏迷、身体瘫软、神志不清,施救更加困难。上述 情况在媒体上也屡见报道,到目前为止,尚无专用的救捞设备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落入墙隙、山涧、深坑或深井中的被困人员施救 的专用杆式救捞装置,尤其是对被困人员出现严重昏迷、身体瘫软、神志不清情况下的施 救。 本技术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杆式救捞装置,包括伸縮拉杆,所述伸縮拉杆上设有扶持机构和托爪,所述托 爪设置在扶持机构的下方。 所述伸縮拉杆为两根或两根以上伸縮杆构成,相邻伸縮杆之间设有锁紧装置,所述扶持机构和托爪分别连接不为一个整体的伸縮杆。 所述伸縮拉杆底端呈锥形状。 所述扶持机构包括两个中部相铰接的孔钢薄带环和与孔钢薄带环分别相连的上弹簧与下弹簧,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轴向相对设置在伸縮拉杆内。 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通过设置在伸縮拉杆内的各自弹簧调节件固定。 所述下弹簧的顶部设有限位件。 所述孔钢薄带环上设有固定卡。 所述托爪由一个以上的支爪构成,所述托爪的一端铰接在伸縮拉杆内,另一端由设置在伸縮拉杆上的限位件固定,所述伸縮拉杆与托爪相对处设有弹簧。 所述托爪为一根横穿伸縮拉杆而设置的直杆。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可用于对落入墙隙、山涧、深坑或深 井中的被困人员施救,它能使被困人员及时有效的获救,尤其是对被困人员出现严重昏迷、 身体瘫软、神志不清情况下的施救。它具有结构简单、调节灵活、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施救 及时、施救成功效率高的特点。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l-伸縮拉杆;2-锁紧装置;3_上弹簧;3' _下弹簧;4_上孔钢薄带环; 4'-下孔钢薄带环;5_固定卡;6-弹簧调节件;7、9_限位件;8_凹槽;10_托爪;11_弹簧; 12-直杆。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本技术包括伸縮拉杆l,该伸縮拉杆1为两根或两根以上的伸縮杆 构成,在一般情况下由三根即可,伸縮杆的直径一般最大为50毫米。这些相邻的伸縮杆之 间设有锁紧装置2,该锁紧装置2为销轴或挂扣等部件,这样在救捞时根据被困人员的身高 或深井/墙隙/深坑等的深度,随时调节,灵活性高。为了伸縮拉杆1便于深入狭小的深井 或墙隙内,伸縮拉杆1底端呈锥形状。在伸縮拉杆1上设有扶持机构和托爪IO,托爪10设 在扶持机构的下方。该扶持机构主要用作对被困人员出现严重昏迷、身体瘫软、神志不清情 况下的施救。 一般人体在坠落时,由于本能的反应,手一般是朝上的,因而人体卡滞部位一 般为肩部和殿部。因此在人体前与井壁或墙壁等处形成一定的间隙。本技术在救捞时, 将伸縮拉杆1插入人体与井壁或墙壁等处形成的间隙内,扶持机构应当套在被困人员的肩 部或腋下部位,托爪IO应当设置在被困人员的脚底下。因此,为了本技术能适应个子 大小不同的被困人员,灵活应用,调节容易,将扶持机构和托爪io分别连接在不为一个整 体的伸縮杆上。 上述的扶持机构包括中部相铰接的上孔钢薄带环4和下孔钢薄带环4',以及与这 两个孔钢薄带环分别相连的上弹簧3和下弹簧3',上弹簧3和下弹簧3'通过设置在伸縮拉 杆1内的各自弹簧调节件6轴向相对设置在伸縮拉杆1内。为了调节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 将上弹簧3和下弹簧3'设置在各自不同位置的弹簧调节件6上。在下弹簧3'的顶部设有 限位件7,该限位件为一截直管或直杆。为了将两个合拢的孔钢薄带环固定,在任一个孔钢 薄带环上设有固定卡5。 上述的托爪10由一个以上的支爪构成,托爪10的一端铰接在伸縮拉杆1内,另一 端由设置在伸縮拉杆1上的限位件9固定,伸縮拉杆1与托爪10相对处设有弹簧11。 参见图4 :本技术的托爪10还可以为一根横穿伸縮拉杆1而设置的直杆12, 直杆12与伸縮拉杆1呈倒"T"形结构。这种结构主要用于对落入墙隙、山涧、深坑或深井 中未被卡滞或已落入底部的被困人员施救。 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 参见图2、图3 :根据被困人员的身高调节扶持机构与托爪10的间距。上孔钢薄带 环4和下孔钢薄带环4'合拢,同时上弹簧3和下弹簧3'之间相隔限位件7伸展合拢,两个 孔钢薄带环用固定卡5将其固定,以便于准确套入被困人员。将伸縮拉杆1从其底端插入 深井或墙隙内,在插入的过程中,限位件9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上滑,落入设置在伸縮拉杆 1上的凹槽8内,托爪IO在其自身重力和伸縮拉杆1上设置的弹簧11的作用下,迅速跌落 至被困人员脚下,铺展开(当托爪10由数个或数个以上的支爪构成时,由于作为托爪10,它们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在展开过程中,另一端分散,使其呈扇形铺展开,以便更好的承接被 困人员),与伸縮拉杆形成90。的直角。被困人员的脚平稳踩在铺展开的托爪10上。 在此同时,孔钢薄带环套入被困人员,伸縮拉杆内的上弹簧3和下弹簧3'发生相 对位移,孔钢薄带环在被困人员的身体阻力下固定,而伸縮拉杆1内的上弹簧3收縮,下弹 簧3'拉伸,在伸縮拉杆1不断的向下插的深入过程中,设置在下弹簧3'上的限位件7受力, 使下弹簧3'收縮,固定孔钢薄带环的固定卡5脱落,上孔钢薄带环4和下孔钢薄带环4'的 侧面呈"X"形,将被困人员夹紧。迅速向上提拉伸縮拉杆l,使被困人员获得及时救助。权利要求一种杆式救捞装置,包括伸缩拉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拉杆(1)上设有扶持机构和托爪(10),所述托爪(10)设置在扶持机构的下方。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杆式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爪(10)由一个以上的支爪构成,所述托爪(10)的一端铰接在伸縮拉杆(1)内,另一端由设置在伸縮拉杆(1)上的限位件(9)固定,所述伸縮拉杆(1)与托爪(10)相对处设有弹簧(1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持机构包括两个中部相铰接的孔钢薄带环和与孔钢薄带环分别相连的上弹簧(3)与下弹簧(3'),所述上弹簧(3)和下弹簧(3')轴向相对设置在伸縮拉杆(1)内。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拉杆(1)为两根或两根以上伸縮杆构成,相邻伸縮杆之间设有锁紧装置(2),所述扶持机构和托爪(10)分别连接不为一个整体的伸縮杆。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拉杆(1)底端呈锥形状。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式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3)和下弹簧(3')通过设置在伸縮拉杆(1)内的各自弹簧调节件(6)固定。7. 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杆式救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簧(3')的顶部设有限位件(7)。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式救捞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杆式救捞装置,包括伸缩拉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拉杆(1)上设有扶持机构和托爪(10),所述托爪(10)设置在扶持机构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学军陶宇
申请(专利权)人:陶学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