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丰少利专利>正文

卷绕状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512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卷绕状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芯、正极柱、负极柱和注入在壳体内的电解液。该壳体包括盖板和底板,电池芯设置在壳体内,由叠置在一起的正极板、绝缘隔板和负极板卷绕而成。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正极板耳和若干个负极板耳,若干个正极板耳与正极柱相连,若干个负极板耳与负极柱相连。正极板耳和负极板耳其中之一设置在电池芯的上端,正极板耳和负极板耳其中另一设置在电池芯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空心管,且电池芯、壳体的盖板和底板均设有一中心通孔。该空心管贯穿壳体的盖板、底板和电池芯的中心通孔,空心管的中心通孔的孔径大于等于3毫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并减少了电池的集肤效应。(*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巻绕状铅酸蓄电池。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和电动助力车行业,主要包括平板状蓄电池和巻绕状蓄电池两种类型。巻绕状铅酸蓄电池的电池芯由叠置在一起的正极板、绝缘隔板和负极板巻绕而成。在目前的巻绕工艺下,电池芯几乎为一实心的圆柱体,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电池散热差;同时,由于电池芯最内层的缠绕压力大于最外层的缠绕压力,容易造成正、负极板短路,还会因为电池芯最内层的缠绕压力过大而使栅格断裂。另外,现有的巻绕状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板耳和负极板耳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各个板耳承受的电流不均匀,电流容易出现集肤效应,电流通过板栅时,电流将集中在板栅上部分的板耳附近流过,而非平均分布于整个导体的截面积中,这样容易造成板耳导电部分熔断,容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巻绕状铅酸蓄电池。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进一步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集肤效应的影响的巻绕状铅酸蓄电池。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巻绕状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芯、正极柱、负极柱和注入在壳体内的电解液;该壳体包括盖板和底板;电池芯设置在壳体内,由叠置在一起的正极板、绝缘隔板和负极板巻绕而成;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正极板耳和若干个负极板耳,若干个正极板耳与正极柱相连,若干个负极板耳与负极柱相连;其特点是,电池芯、壳体的盖板和底板均设有一中心通孔;该铅酸蓄电池还包括一空心管,该空心管贯穿壳体的盖板、底板和电池芯的中心通孔,该空心管的中心通孔的孔径大于等于3毫米。 本技术的铅酸蓄电池设置了贯通壳体和电池芯、且孔径大于等于3毫米的空心管,使得铅酸蓄电池的散热性能得以提高,与现有的铅酸电池相比,本技术在冬季和夏季的使用性能尤为突出。此外,在本技术中,正极板耳和负极板耳分别设置在电池芯的两端,减少了电池的集肤效应,提高了电池的有效容量,减缓了板耳腐蚀速度,降低了材料用量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巻绕状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巻绕状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1、电池芯2、正极柱3、负极柱4、空心管5和注入在壳体内1的电解液(图中未示出)。壳体1包括盖板11和底板12,在盖板11上设有加液孔110。电池芯2设置在壳体1内,由叠置在一起的正极板21、绝缘隔板22和负极板23巻绕而成。在正极板21和负极板23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正极板耳211和若干个负极板耳(图中未示出),正极板耳和负极板耳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其中,若干个正极板耳211与正极柱3相连,若干个负极板耳与负极柱4相连。在本技术中,电池芯2、壳体的盖板11和底板12均设有一中心通孔。空心管5贯穿壳体的盖板11、底板12和电池芯2的中心通孔,该空心管5的中心通孔的孔径大于等于3毫米。较佳的是,空心管5的上端与壳体盖板11的中心通孔的孔壁焊连,下端与壳体底板12的中心通孔的孔壁焊连。本技术的电池芯2由于设置了一大于3毫米中心通孔,使得铅酸蓄电池的重量减少了将近一半,且散热性能有所提高。另外,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可以向空心管5内导入冷却介质,降低铅酸蓄电池的温度。而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则可以在该空心管5内设置导热管,使电动车辆获得良好的起动性能。 在本技术中,正极板耳211和负极板耳其中之一设置在电池芯2的上端,正极板耳211和负极板耳其中另一设置在电池芯2的下端。在图1中,正极板耳211及正极柱3设置在电池芯2的上端,负极板耳及负极柱4设置在电池芯2的下端。正极板耳和负极板耳分别设置在电池芯的两端,可以减少电池的集肤效应,提高电池的有效容量。权利要求一种卷绕状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芯、正极柱、负极柱和注入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解液;所述壳体包括盖板和底板;所述电池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由叠置在一起的正极板、绝缘隔板和负极板卷绕而成;在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正极板耳和若干个负极板耳,所述若干个正极板耳与所述正极柱相连,所述若干个负极板耳与所述负极柱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芯、所述壳体的盖板和底板均设有一中心通孔;所述铅酸蓄电池还包括一空心管,所述空心管贯穿所述壳体的盖板、底板和所述电池芯的中心通孔,该空心管的中心通孔的孔径大于等于3毫米。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巻绕状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耳和所述负极板耳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电池芯的上端,所述正极板耳和所述负极板耳其中另一设置在所述电池芯的下端。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巻绕状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耳及正极柱设置在所述电池芯的上端,所述负极板耳及负极柱设置在所述电池芯的下端。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巻绕状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的上端与壳体盖板的中心通孔的孔壁焊连,下端与壳体底板的中心通孔的孔壁焊连。专利摘要一种卷绕状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芯、正极柱、负极柱和注入在壳体内的电解液。该壳体包括盖板和底板,电池芯设置在壳体内,由叠置在一起的正极板、绝缘隔板和负极板卷绕而成。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正极板耳和若干个负极板耳,若干个正极板耳与正极柱相连,若干个负极板耳与负极柱相连。正极板耳和负极板耳其中之一设置在电池芯的上端,正极板耳和负极板耳其中另一设置在电池芯的下端。本技术还包括一空心管,且电池芯、壳体的盖板和底板均设有一中心通孔。该空心管贯穿壳体的盖板、底板和电池芯的中心通孔,空心管的中心通孔的孔径大于等于3毫米。本技术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并减少了电池的集肤效应。文档编号H01M2/28GK201498556SQ20092007273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丰少利, 李云 申请人:丰少利;李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绕状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芯、正极柱、负极柱和注入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解液;所述壳体包括盖板和底板;所述电池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由叠置在一起的正极板、绝缘隔板和负极板卷绕而成;在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正极板耳和若干个负极板耳,所述若干个正极板耳与所述正极柱相连,所述若干个负极板耳与所述负极柱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芯、所述壳体的盖板和底板均设有一中心通孔;所述铅酸蓄电池还包括一空心管,所述空心管贯穿所述壳体的盖板、底板和所述电池芯的中心通孔,该空心管的中心通孔的孔径大于等于3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少利李云
申请(专利权)人:丰少利李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