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277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热电缆,其由外护套、外护套内的充填层、充填层内的第一纺纶导电丝和第二纺纶导电丝组成,所述的第一纺纶导电丝和第二纺纶导电丝结构相同,均为在纺纶线上间隔螺旋缠绕的两根导电金属丝组成,所述的纺纶线上间隔螺旋缠绕的两根导电金属丝为镀锡铜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发热电缆采用这样的结构,弯曲性能好,便于安装铺设,可隐形安装,不影响环境及住宅的装饰。(*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热电缆。技术背景目前,化学、食品、石油工业中的输送管道、容器或罐体的加热、住宅和 工业建筑中的地热采暖都在使用发热电缆,现有的发热电缆都具有外护套、绝 缘层和导体,导体通常由绞合的导电线芯组成,这样的结构,其弯曲性能较差, 给安装铺设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弯曲性能好、便于安装铺设 的发热电缆。要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热电缆,其由外护 套、外护套内的充填层、充填层内的第一纺纶导电丝和第二纺纶导电丝组成, 所述的第一纺纶导电丝和第二纺纶导电丝结构相同,均为在纺纶线上间隔螺旋 缠绕的两根导电金属丝组成。所述的纺纶线上间隔螺旋缠绕的两根导电金属丝为镀锡铜丝。所述的镀锡铜丝的节距为10~15毫米。所述的外护套的厚度为0.5-0.8毫米。本技术一种发热电缆采用这样的结构,弯曲性能好,便于安装铺设, 可隐形安装,不影响环境及住宅的装饰。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发热电缆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发热电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纺纶导电丝的结构示意图;在图l、图2中,1、充填层;2、外护套;3、第一纺纶导电丝;4、第二纺 纶导电丝;5、纺纶线;6、第一镀锡铜丝;7、第二镀锡铜丝。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 一种发热电缆,由外护套2、外护套2内的充填层1、 充填层1内的第一纺纶导电丝3和第二纺纶导电丝4组成,第一纺纶导电丝3 和第二纺纶导电丝4结构相同,均由在纺纶线5上间隔螺旋缠绕的第一镀锡铜 丝6、第二镀锡铜丝7组成,第一镀锡铜丝6和第二镀锡铜丝7的节距为10~15 毫米,外护套的厚度为0.5-0.8毫米。权利要求1、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其由外护套(2)、外护套(2)内的充填层(1)、充填层(1)内的第一纺纶导电丝(3)和第二纺纶导电丝(4)组成,所述的第一纺纶导电丝(3)和第二纺纶导电丝(4)结构相同,均为在纺纶线(5)上间隔螺旋缠绕的两根导电金属丝组成。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纶线(5) 上间隔螺旋缠绕的两根导电金属丝为镀锡铜丝。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锡铜丝的 节距为10~15毫米。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套(2) 的厚度为0.5-0.8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热电缆,其由外护套、外护套内的充填层、充填层内的第一纺纶导电丝和第二纺纶导电丝组成,所述的第一纺纶导电丝和第二纺纶导电丝结构相同,均为在纺纶线上间隔螺旋缠绕的两根导电金属丝组成,所述的纺纶线上间隔螺旋缠绕的两根导电金属丝为镀锡铜丝。本技术一种发热电缆采用这样的结构,弯曲性能好,便于安装铺设,可隐形安装,不影响环境及住宅的装饰。文档编号H05B3/54GK201369842SQ20092014303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专利技术者许忠庭 申请人:芜湖佳宏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其由外护套(2)、外护套(2)内的充填层(1)、充填层(1)内的第一纺纶导电丝(3)和第二纺纶导电丝(4)组成,所述的第一纺纶导电丝(3)和第二纺纶导电丝(4)结构相同,均为在纺纶线(5)上间隔螺旋缠绕的两根导电金属丝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忠庭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佳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