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凝式热水器的中和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90356 阅读:6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凝式热水器的中和器装置,至少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第一腔室的高端设置有入水口,第三腔室的低端设置有出水口;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连通口设置在两者相邻侧的低处;出水口位于第二腔室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以设置水位传感器或临时排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多腔室的结构设计,延长了冷凝水在各腔室中的滞留时间,以达到对冷凝水完全中和的技术目的,不仅结构简单,装卸方便,还具有堵塞提示等功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冷凝式热水器的中和器装置
技术介绍
冷凝式热水器由于其工作原理之故,在供给热水的同时会产生带腐蚀作用的冷凝水。这些冷凝水如果不及时排出热水器,会腐蚀热水器。如果将冷凝水排出热水器,又会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以及腐蚀下水管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新型的冷凝式热水器一般都会配置一个中和器,包括一中和器装置和放置在中和器装置中的中和剂。中和器是利用碱性的中和剂碳酸钙如方解石、白云石等,中和酸性的冷凝水,彻底消除冷凝水对设备或环境的危害。但是现有的中和器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无法解决 一,中和器在自动排出中和后的冷凝水时,无法保证冷凝水被完全中和,因此不能彻底消除冷凝水的危害;二,中和器工作时间一长,会在工作腔室内生成沉淀物,该沉淀物容易引起中和器排液口的受堵。排液口受堵后,不仅冷凝水会从中和器中溢出,还会回流到热水器中对热水器其他部件造成腐蚀;三,中和器中的中和剂一旦用尽,用户不方便对其进行更换。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中和效果充分的冷凝式热水器的中和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和效果充分的中和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凝式热水器的中和器装置,至少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高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第三腔室的低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连通口设置在两者相邻侧的低处;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中部。本技术的中和器装置采用了多腔室的结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装卸方便,而且通过入水口、出水口和连通口的设计,延长了冷凝水在各腔室中的滞留时间,以达到对冷凝水的完全中和,保证产生的溶液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本技术的装置具有中和器装置堵塞警报功能,当中和器装置中积满的溶液水平面升高并达到水位传感器底部,水位传感器便会向控制主机发出中和器装置已经堵塞的提示信号,控制主机可以发出动作强制停止热水器工作,不再产生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水器中腐蚀其他部件。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的低部开设有临时排液口,所述临时排液口设置有封闭塞。所述临时排液口具有一倒喇叭口的封闭面;所述封闭塞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并与所述倒喇叭口的封闭面形成密闭配合;所述封闭塞中还开设有一排泄通道。通过设置临时排液口及封闭塞,本技术的装置可以在需要时放空各腔室中的液体,即是为疏通腔室中的沉淀物,也可以防止中和器装置在冬天被冰冻的液体破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封闭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20及第三腔室30。具体地,三个腔室皆为长方体状,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20大小基本相同,第三腔室30的体积约为前两者的一半。如图2所示,第一腔室10与第二腔室20之间,在两者相邻侧的低处设置一连通口 12,使第一腔室10与第二腔室20形成一 U型连通管结构。出水口31高于该连通口 12的位置,高度大致位于第二腔室20的中部。在第二腔室20与第三腔室30之间,还设置有排液通道21。在本实施例中,并列设置二条排液通道21。 二条排液通道21之间以一挡板22隔开,档板的作用是防止固态的中和剂进入第三腔室30。如此结构,形成一连通的中和器装置,该中和器装置的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20用于存放中和剂(主要是固态的碳酸钙),以与冷凝水发生中和反应。第三腔室30中不存放中和剂。三个腔室依次连通。在第一腔室IO的高端处设置有一入水口 11,用于承接进入的冷凝水。在第三腔室30的低端处设置有一出水口 31,用于将第三腔室30中的溶液排出中和器装置。本技术的中和器装置由于采用多腔室的结构设计,通过入水口、出水口和连通口的设计,延长了冷凝水在各腔室中的滞留时间,以达到对冷凝水的完全中和,保证产生的溶液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10的顶部还设置有水位传感器41、 42。固定水位传感器41、 42的平台底部与腔室IO连通。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本技术的装置具有堵塞警报功能,当中和器装置中积满的溶液水平面升高并达到水位传感器底部,水位传感器便会向控制主机发出中和器装置已经堵塞的提示信号,控制主机可以发出动作强制停止热水器工作,不再产生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水器中腐蚀其他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腔室20的低部还开设有临时排液口 23,临时排液口 23具有一倒喇叭口的封闭面。临时排液口 23中设置有封闭塞24。如图3所示,封闭塞24上设置有0型密封圈243并与倒喇叭口的封闭面形成密闭配合;封闭塞24中还开设有一排泄通道244。工作时,临时排液口 23由封闭塞24封闭。封闭塞24由螺纹方式旋转进入临时排液口 23。在参见图3所示,封闭塞24呈小型圆柱体状,其顶部为一与倒喇叭口的封闭面密闭配合的封闭端241,与临时排液口 23的倒喇叭口的封闭面完全切合。封闭塞24中还开设有一排泄通道244 (见图2中虚线所示)。排泄通道244的具体结构是,在封闭塞24螺纹的上部开有一个圆孔242,封闭塞24底部也有一开口 (图中未示出),前述圆孔242与该开口在封闭塞24的内部贯通形成排泄通道244。由于封闭塞24进入临时排液口 23部分的体积比临时排液口23内壁稍小,所以只要旋转封闭塞24,使其稍微下移在封闭端241与临时排液口 23之间形成缝隙,第二腔室20中的中和液即会携带沉淀物顺着封闭塞24与临时排液口 23之间的缝隙通过圆孔242由封闭塞24中流出。通过设置临时排液口及封闭塞,本技术可以在需要时放空各腔室中的液体,即是为疏通腔室中的沉淀物,也可以防止中和器装置在冬天被冰冻的液体破坏。以下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冷凝式热水器开始工作后,产生的冷凝水从进水口 ll排入中和器装置中。在冷凝水与腔室10中的中和剂发生化学反应取得初步中和后,产生的中间溶5液经连通口 12进入第二腔室20,与第二腔室20中的中和剂再次接触,以达到对冷凝水的完全中和,保证产生的溶液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当第二腔室20中的溶液水平面升高到排液通道21的位置时,溶液便会由排液通道21进入第三腔室30,最后从出水口 31中排出中和器装置。在上述冷凝水中和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沉淀物造成中和器装置中的溶液不能顺利排出,中和器装置中的受堵塞会积满溶液在其中。当中和器装置中积满的溶液水平面升高并达到水位传感器41、 42底部时,水位传感器41、 42便会提示与它相连的控制主机(图中未示出),中和器装置已经堵塞。控制主机接受信号后强制停止热水器工作,不再产生冷凝水,以防冷凝水对中和器装置腐蚀。这时,拧开封闭塞24,使封闭塞24向下移动,溶液会从临时排液口23中流出,经封闭塞24最后流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装置装配简单,解决了冷凝水中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冷凝式热水器的中和器装置,至少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高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第三腔室的低端设置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连通口设置在两者相邻侧的低处;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榊原大木徐家芳施勇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林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