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83575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注塑而成,其包括两层塑料工作面板及位于工作面板背面的加强筋板构成,所述工作面板中至少一个工作面板上设有饰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作为工艺墙体模板,降低生产成本,损坏后的模板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仅回收价值高,而且回收再生的成本低廉,比现有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建筑模板更加环保。(*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建筑模板,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模板是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重要的施工工具,模板工程一般占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费用的20-30%,占劳动量的30-40%,占工期的40%左右。因此, 模板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工程施工费用、节省劳动力和加快工程进度,对提 高建筑水平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工程施工中,水平模板主要为木模板,包括竹胶板、木胶合板两 种。垂直模板种类较多,在北京、广东、上海等施工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大 钢模板为主,部分采用木模板和小钢模,其它建筑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则以小 钢模为主。木模板在工程施工中应用范围最广,既可作为水平模板使用,也可 作为垂直模板使用。但由于受到我国木材资源的限制,木胶合板在国内的产量 不高,市场上以竹胶板及钢模板居多。但竹模板使用周转次数较少,实际使用 超过10次已属不易, 一般周转次数为5-8次。竹模板具有价格低廉、质轻的 优势,但竹胶模板浇注出的墙面质量不高,不能满足高水准的施工要求。钢模 板周转次数多, 一般大于100次,但由于其价格高、比重大,不利于施工,且 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大,不利于脱膜。目前世界建筑模板行业开始朝复合材料方向发展,其具有重量轻、易于 脱模、重复使用率高的优点。其中,塑料建筑模板成为近年来的新宠。注塑建 筑模板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建筑模板,是专用于灌制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地基、 柱子、横梁、楼板等的模具,满足了建筑业模具的优质、轻便而又能够多次使 用的全方位要求。注塑建筑模板具有常规建筑模板的使用共性和优于常规模板 的更多特性,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建筑施工以塑代木、与塑代钢、以塑代竹的 理想建筑模板产品。德国和美国几年前已经开始推广使用塑料建筑模板。但目前所使用的塑其如下德国塑料模板的结构是在金属框架上镶塑料平板。严格说,是塑钢模板。 消除了钢模板粘混凝土,难脱模的缺点。当塑料板磨损后可单独更换。这种结 构综合了钢模板和塑料模板的优点,也保留了各自的部分缺点,其作为工艺墙 体模板,生产成本高。美国塑料模板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将塑料薄板与玻璃纤维网叠层热压成 型,其结构与钢模板相仿,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也能够在工作面 板制作有饰面,作为工艺墙体模板。缺点是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直接回收再生 困难。本申请人曾申请过类似的专利,为中国专利号200710036384.2所公开的 一种建筑模板及注塑成型方法和成型模具,它是由一个工作面板及位于工作面 板背面的加强筋板构成,它比现有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建筑模板更加环保耐 用,但不能够作为制作工艺墙体模板等缺点,因此所述建筑模板还有待进一步 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建筑模板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作为工艺墙体模 板,降低生产成本的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可回收再生, 不仅回收价值高,而且回收再生的成本低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注塑而成,其包 括两层塑料工作面板及位于工作面板背面的加强筋板构成,所述两工作面板中 至少一个工作面板上设有饰面,用于工艺墙体模板,降低生产工艺墙体模板的 成本。根据上述所述的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其中,所述位于面板内的加强筋板 包括围成框形的边缘加强筋板和中间加强筋板构成,所述中间加强筋板成十字交叉状,并与边缘的加强筋板成T字形交叉。所述加强筋板的厚度为2-6mm, 在其交叉处采用圆角过渡。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与工作面板之间设置有角形加强筋。在所述边缘的4加强筋板的交汇处设置有T形连接筋板。为了方便建筑模板连接成片,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上开设建筑模板连接 通孔。考虑到注塑工艺和结构强度的要求,本技术采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为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采用玻璃纤维为长度为0. 3-5mm短纤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两层塑料工作面板复合而成的建筑模板,更 坚固耐用,制作容易、'使用方便;且在工作面板上设置为饰面,能够作为工艺 墙体模板,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该建筑模板通过筋板进行增强,比木(竹)模 板强度高、韧性好,耐冲击、弹性强,不易产生变形,从而大幅度提高模板的 周转使用次数;损坏后的模板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仅回收价值高,而且回收再 生的成本低廉,比现有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建筑模板更加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层工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层工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考图l、图2和图3,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采用工程塑料全注塑成型技 术,利用同一条生产线,既可以生产结构仿钢模板的塑料模板又可以生产结构 仿木模板的塑料模板。本技术的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是由玻璃纤维增强塑 料注塑而成,其包括两层塑料工作面板1A、 1B及位于工作面板内的加强筋板 2A、 2B构成;该两个工作面板1A、 1B中至少一个工作面板上设有饰面12,也 可饰墙壁的花纹,本实施例中,在工作面板1A上设有饰面12,其用于工艺墙 体模板,降低生产工艺墙体模板的成本。工作面板1A内的加强筋板2A与工作面板1B内的加强筋板2B对应焊接, 可防止一侧的木屑等杂质飞溅到另一侧。本技术中工作面板1A与工作面 板1B都是塑料制的,工作面板1A与工作面板1B上的加强筋彼此排列比较紧密,因此通过高频振荡摩擦工艺直接焊接成一体;位于工作面板1A内的加强 筋板2A和位于工作面板IB内的加强筋板2B在同样的高频振荡摩擦工艺下焊 接于一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牢固又可靠的建筑模板,从而本技术具有抗 湿性、耐腐蚀性强、耐酸和耐碱性强等特点,可在-3(TC 140'C的环境下长期 使用,不会吸水膨胀(竹质、木质模板膨胀率为12%~17%),特别适合地下和潮 湿环境中使用。本技术中的加强筋板2A和2B,包括围成框形的边缘的加强筋板22 和中间加强筋27板构成,中间加强筋板27成十字交叉状,并与边缘的加强筋 板22成T字形交叉。加强筋板2A、 2B的厚度一般为2-6 mm,在其交叉21 处采用圆角R过渡,圆角R的半径一般在0.5-2mm之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该建筑模板的连接成片,在边缘的加强筋板 22上开设建筑模板连接通孔221 ,该连接通孔221的直径为6.5mm,能容M6 螺栓通过。在边缘的加强筋板22与工作面板之间设置有角形加强筋24。边缘的加强 筋板22的交汇处设置有T形连接筋板26,本技术通过这种结构的建筑木 板比木(竹)模板强度高、韧性好,耐冲击、弹性强,不易产生变形,从而大幅 度提高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本实施例中的工作面板1A、 1B,加强筋板2A、 2B,角形加强筋24, T 形连接筋板26是一次注塑成型的。另外,本技术可与现有木(竹)胶合板等多种材质板同时并用;可任意 拼装,配套使用。考虑到结构强度的要求,玻璃纤维的长度要长一点,但是玻璃纤维长度大 长,将影响到其流动性,因此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2mm短纤维。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 一般要采用若干个顶杆将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注塑而成,其包括两层塑料工作面板及位于工作面板背面的加强筋板构成,所述工作面板中至少一个工作面板上设有用于工艺墙体模板的饰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克朗宁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