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杂降尘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229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杂降尘采集器,该采集器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是由集尘罩、漏斗、防护桶、样品盒、固定支架和过滤网组成,漏斗与集尘罩和防护桶通过螺纹相互连接,过滤网用于拦截杂物,避免杂物和降尘样品混合,实现了在自然沉降收集过程中即进行杂质过滤,提高了样品纯度;降低样品在气流中的暴露量,有效抑制“二次起尘”,提高了干式采集效率,减小湿式采集时采集器内水分的蒸发量,使湿式采集也可在干旱区进行;降尘样品直接收集在独立的采样单元中,使样品采集更方便,降低工作量。该采集器具有样品采集纯度高、集尘效率高、取样方便、适用范围广和经久耐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环境、生态、风沙地貌和防沙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大气降尘的采集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降尘采集器存在干式采集效率低、干旱区无法进行湿式采 集、样品杂质污染和取样程序繁琐等问题。容器自然收集法是利用重 力作用使降尘沉积在容器中的一种收集方法,它接近降尘的自然沉降 过程,是目前降尘采集的通用方法。降尘缸是降尘观测的通用仪器, 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中,也是目前新兴仪器——降尘自动采集 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集尘容器内固定降尘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干法、湿法和玻璃球法3种方式。由于这3种方式抑制"二次起尘"的能力不同,因 此他们的收集效率也不同,湿式的集尘效率最高,玻璃球式其次,干 式最低。据国内外研究,三种收集方式的集尘效率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也称折算系数K),但区域不同,K值也不同。因此,只有各区域都 通过多方式并行观测获得K值,各区域之间的降尘数据才能进行科学 比较。此外,在干旱区由于蒸发潜力大,湿式降尘收集不能完全实现, 干式收集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现有降尘缸一定程度上已不适于干 旱区降尘观测,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可提高干式收集效率(抑制二次起 尘)或者便于湿式收集的新型降尘采集器。受缸体结构限制,在观测现场转移样品时,风易使部分样品飘逸, 导致观测不准确。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都用干净降尘缸替换下观测支 架上的降尘缸,然后加盖,带入实验室后再转移取样。当降尘观测点 较多时,这种方法就显得繁琐。此外,现有降尘缸还存在以下不足3难以实现选择性收集。鸟粪、植物残体、昆虫尸体等常混杂在降尘样品中,难以分离,造成样品污染,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样品清理困 难。干式收集时,雨水或露水使降尘样品与缸体粘结在一起,现场清 理比较困难。此外,国内降尘缸材质为普通塑料、玻璃或者陶瓷,易损性强, 太阳暴晒、大风、砾石、冰雹、人为等因素容易造成降尘缸损坏,使 采集序列中断或误差增大。针对现有降尘采集器具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除杂降 尘采集器。该采集器具有干式采集集尘效率高、干旱区可进行湿式收 集、采样方便准确、实用范围广、经久耐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杂降尘采集器,该采集器采用 分体式结构设计,是由集尘罩、漏斗、防护桶、样品盒、固定支架和 过滤网组成,该采集器能够在自然沉降收集过程中进行杂质过滤,提 高采集样品采集纯度;减少样品在气流中的暴露量,有效抑制"二次 起尘",提高干式集尘效率高;湿式采集时能够减小采集器内水分蒸 发,使湿式收集也能在干旱区进行;降尘样品直接储存在独立单元中, 使样品采集更方便,降低工作量;采集器经久耐用,不易损坏。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除杂降尘采集器,是由集尘罩(1)、漏斗 (2)、防护桶(3)、样品盒(4)、固定支架(5)和过滤网(6)组成, 在防护桶(3)内底部开有孔,并在底部放置固定支架(5),在固定 支架(5)的中间部位嵌入样品盒(4),漏斗(2)通过侧壁上、下口 的内螺纹与防护桶(3)和集尘罩(1)相互连接。在漏斗(2)的上口固定20—32目过滤网(6),漏斗(2)的短 颈与样品盒(4)套接。采集器中的集尘罩(1)、漏斗(2)和防护桶(3)采用聚氯乙烯或 玻璃钢材料制作。采集器中的过滤网(6)和固定支架(5)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并给出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除杂降尘采集器,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 是由集尘罩(1)、漏斗(2)、防护桶(3)、样品盒(4)、固定支架(5) 和过滤网(6)组成;在防护桶(3)内底部开有小孔,用于大量降雨 时将样品盒(4)中溢出的过量降水排出仪器之外;防护桶(3)底部 设有固定支架(5),将样品盒(4)嵌入固定支架(5)的中间部位; 样品盒(4)瓶口有外螺纹,可以加盖封口,用于收集、盛放降尘样 品。漏斗(2)通过侧壁上、下口的内螺纹与防护桶(3)和集尘罩(1) 相互连接,在漏斗(2)的上口处固定20_30目过滤网(6),漏斗(2) 的短颈与样品盒(4)套接。集尘罩(1)、漏斗(2)和防护桶(3)采 用聚氯乙烯或玻璃钢材料制作,过滤网(6)和固定支架(5)采用不 锈钢材料制作。在使用时,用固定夹将漏斗(2)固定在降尘观测支架上;在漏 斗(2)上口处安装20 — 30目过滤网(6),再将漏斗(2)与集尘罩 (1)采用螺纹连接,过滤网(6)夹在两者中间;将固定支架(5) 放在防护桶(3)底部,在样品盒(4)中加水,将样品盒(4)嵌入 固定支架(5)的中间部位,移动防护桶(3),使漏斗(2)短颈刚好 伸入到样品盒(4)中下部,将防护桶(3)与漏斗(2)侧壁螺纹口 连接;遇到降雨,过量降水可从上口溢出,进入防护桶(3)中,通 过防护桶(3)底部的小孔排出;取样时,将集成罩(1)和漏斗(2) 分离,移除过滤网(6)上的杂物,冲洗漏斗(2)壁上降尘进入样品 盒(4)中,再将防护桶(3)和漏斗(2)分离,取出样品盒(4), 加盖,带回实验室分析处理;再换上新样品盒,重新组装采集器,继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除杂降尘采集器可以在降尘采集过程中 将植物残体、种子、鸟粪等杂质分离,防治样品污染;样品直接收集 到样品盒中,采样时只需要携带体积较小的样品盒,而不必携带体积 很大的降尘采集器,可以有效降低野外劳动强度;可以提高降尘干式 采集效率,在干旱区也可以使用湿式采集,从而有效提高降尘采集效 率;采集器的区域适应范围广,湿润区和干旱区都可使用。本实用新 型可除去杂质,取样方便,坚固耐用,可广泛用于环境、生态、风沙 地貌和防沙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权利要求1、一种除杂降尘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是由集尘罩(1)、漏斗(2)、防护桶(3)、样品盒(4)、固定支架(5)和过滤网(6)组成,在防护桶(3)内底部开有孔,并在底部设有固定支架(5),固定支架(5)的中间部位嵌入样品盒(4),漏斗(2)的侧壁上、下口有内螺纹,与防护桶(3)和集尘罩(1)相互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在漏斗(2)的上 口安装20 — 32目过滤网(6),漏斗(2)的短颈与样品盒(4)套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采集器中的集尘 罩(1)、漏斗(2)和防护桶(3)采用聚氯乙烯或玻璃钢材料制作。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采集器中的过滤 网(6)和固定支架(5)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杂降尘采集器,该采集器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是由集尘罩、漏斗、防护桶、样品盒、固定支架和过滤网组成,漏斗与集尘罩和防护桶通过螺纹相互连接,过滤网用于拦截杂物,避免杂物和降尘样品混合,实现了在自然沉降收集过程中即进行杂质过滤,提高了样品纯度;降低样品在气流中的暴露量,有效抑制“二次起尘”,提高了干式采集效率,减小湿式采集时采集器内水分的蒸发量,使湿式采集也可在干旱区进行;降尘样品直接收集在独立的采样单元中,使样品采集更方便,降低工作量。该采集器具有样品采集纯度高、集尘效率高、取样方便、适用范围广和经久耐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环境、生态、风沙地貌和防沙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文档编号G01N15/04GK201397260SQ200920140090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杂降尘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是由集尘罩(1)、漏斗(2)、防护桶(3)、样品盒(4)、固定支架(5)和过滤网(6)组成,在防护桶(3)内底部开有孔,并在底部设有固定支架(5),固定支架(5)的中间部位嵌入样品盒(4),漏斗(2)的侧壁上、下口有内螺纹,与防护桶(3)和集尘罩(1)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生宇雷加强徐新文王鲁海常青范敬龙靳正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