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元互连与电压感测组件和对其耦接电池单元组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6402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和一种对其耦接电池单元组件的方法。该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包括用来保持多个电互连部件的框架部件和具有电连接器的电路板。该组件通过电互连部件传送来自电池单元组件的电流并且能够允许在电连接器处感测到在每个电互连部件处的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该申请主要涉及一种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以及一种用于将电池单元组 件耦接到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电池组通常具有多个电池单元。在制造期间,在电池单元上的电极能够朝彼此弯 曲并且然后利用机械紧固件而被以机械方式紧固到一起。与这种方法相关联的问题是电极 未被机械支撑,这会引起电极弯曲并且变得降级。相应地,本专利技术人在这里已经认识到需要一种减小和/或消除了上述缺陷的电池 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了一种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该电池单元 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侧部的框架部件。该框架部件进一步包括第一、 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第一和第二端部部件,和第一和第二安装部件。该第一、第二和第三 面板部件基本相互平行并且相互间隔开。该第二面板部件被置于第一和第三面板部件之 间。该第一端部部件被耦接到第一、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的第一端部。该第二端部部件被 耦接到该第一、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的第二端部。该第一安装部件被耦接在第一和第二面 板部件之间。该第二安装部件被耦接在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之间。该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 感测组件进一步包括被耦接到在第一和第二面板部件之间的第一安装部件的第一电互连 部件。该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进一步包括被耦接到在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之间的 第二安装部件的第二电互连部件。该第一电互连部件被配置为接触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电 端子。该第二电互连部件被配置为接触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二电端子。该第二电互连部件进 一步被配置为接触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三电端子,从而第一和第二电互连部件将第一电池单 元电耦接到第二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进一步包括在第二面板部件上 置于框架部件的第一侧部上的电路板。该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进一步包括置于电 路板上的电连接器。该电路板具有在电连接器和第一电互连部件之间延伸以感测第一电互 连部件的电压的第一电迹线(electricaltrace)。提供了一种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电池单元耦接到电池单元互连和电 压感测组件的方法。该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包括框架部件,该框架部件具有第一、 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第一和第二端部部件,以及第一和第二安装部件。该第一、第二和第 三面板部件基本相互平行并且相互间隔开。该第二面板部件被置于第一和第三面板部件之 间。该第一端部部件被耦接到第一、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的第一端部。该第二端部部件被 耦接到第一、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的第二端部。该第一安装部件被耦接在第一和第二面板 部件之间。该第二安装部件被耦接在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之间。该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进一步包括分别置于第一和第二安装部件上的第一和第二电互连部件。该方法包括 穿过在第一和第二面板部件之间的空间设置电池单元的第一电端子,从而第一电端子邻近 于第一电互连部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穿过在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之间的空间设置电池单 元的第二电端子,从而第二电端子邻近于第二电互连部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第一电端 子以超声波方式焊接到第一电互连部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第二电端子以超声波方式焊 接到第二电互连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示意图;图2是在图1的电池模块中利用的电池单元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在图1的电池模块中利用的另一电池单元组件的示意图;图4是在图1的电池模块中利用的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的示意图;图5是在图4的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中利用的电互连部件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电互连部件的另一示意图;图7是图4的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的顶侧的示意图;图8是图4的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的底侧的示意图;图9是被电耦接到图5的电互连部件的两个电池单元组件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利用图4的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确定电压数值的系统的示 意图;以及图11是用于将电池单元组件的电端子焊接到图4的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 件的超声波焊接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2和3,图示用于提供电力的电池模块20。电池模块20包括外罩22、包 括电池单元组件对、26的电池单元组件、冷却集管观、30和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 32。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32的优点在于,组件32具有(i)支撑电池单元组件电 端子并且从电池单元组件电端子传送电流的电互连部件,和(ii)使得电互连部件上的电 压得以感测的、被电耦接到电互连部件的电迹线。电池单元组件被限定成其中具有至少一 个电池单元的罩体。外罩22在其中封装包括电池单元组件M、26的电池单元组件和热交换器(未示 出)。电池单元组件M、26的每个均在其中具有产生输出电压和电流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 元。参考图2和9,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池单元组件M在其中具有三个电池单元,所 述电池单元具有正电端子43、44、45和负端子40、41、42。此外,电池单元组件沈在其中具 有三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具有负电端子53、54,55和正端子50、51、52。在一个示例性 实施例中,电池单元组件M、26中的电池单元是锂离子电池单元。参考图1,冷却集管M被配置为将流体从流体蓄存器(未示出)传送到电池单元 组件中的热交换器(未示出)以冷却电池单元组件。冷却集管沈被配置为从热交换器接 收经加热的流体并且将该流体传送到流体蓄存器。参考图1、4、7和8,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32包括框架部件60、电互连部件 62、64、66、68、70、72、74、76、78、电路板 90、电连接器 92,和螺栓 94、96、98、100。组件 32被设置成以期望的电气配置电耦接电池单元组件并且提供用于感测电池单元组件的电压 的电迹线和电连接器。框架部件60具有侧部101和相反的侧部102。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用塑料构 造框架部件60。当然,在可替代实施例中,能够利用其它材料例如金属或者陶瓷构造框架 部件60。框架部件60包括面板部件110、112、114、端部部件120、122,以及安装部件123、 124、125、126、127、128、129、130、131。面板部件110、112、114基本相互平行并且相互间隔 开。面板部件112被置于面板部件110、114之间。端部部件120被耦接到面板部件110、 112、114的第一端部。此外,端部部件122被耦接到面板部件110、112、114的第二端部。参考图1和4,面板部件110包括贯通延伸的面板部件110的孔135、136。螺栓 94,96分别延伸通过孔135、136,以将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30安装到电池单元组 件。参考图1和7,提供面板部件112以在其上保持电路板90。面板部件112包括在其 间保持电路板90的、从侧部101延伸的翼片部件160、162。面板部件112进一步包括贯通 延伸的孔隙140、142、144、146、148、150、152、154、156,以通过其分别容纳电互连部件62、 64、66、68、70、72、74、76、78 的翼片。参考图1和4,面板部件114包括贯通延伸的孔170、172。螺栓98、100分别地延 伸通过孔170、172,以将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单元互连和电压感测组件,包括:  具有第一和第二侧部的框架部件,所述框架部件进一步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第一和第二端部部件,和第一和第二安装部件,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基本相互平行并且相互间隔开,所述第二面板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三面板部件之间,所述第一端部部件被耦接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部件被耦接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件被耦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面板部件之间,所述第二安装部件被耦接在所述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之间;  第一电互连部件,被耦接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面板部件之间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件;  第二电互连部件,被耦接到在所述第二和第三面板部件之间的所述第二安装部件;  所述第一电互连部件被配置为接触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电端子,所述第二电互连部件被配置为接触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二电端子,所述第二电互连部件进一步被配置为接触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三电端子,从而所述第一和第二电互连部件把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电耦接到所述第二电池单元;  电路板,在所述第二面板部件上被置于所述框架部件的所述第一侧部上;以及  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具有在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一电互连部件之间延伸以感测所述第一电互连部件的电压的第一电迹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威廉姆克廷夸克汤姆大卫C罗伯逊梁熙国马丁J克莱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