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层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194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设备,其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对设置的加热板以及介于所述上盖与加热板之间的压板。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加热板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以容置光伏组件的凹槽。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层压设备,可有效避免光伏组件层压后边缘减薄,改善层压效果,并能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约作业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层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层压效果较好的层压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多采用层压设备实现光伏组件的封装制备。一般先将待层压的光伏组件传送至层压设备中,然后通过抽真空装置抽取层压设备腔室内的空气,进而加热使得光伏组件中的胶膜熔融以将玻璃、电池片和背板粘结在一起,再通入空气完成光伏组件的层压。近年由于双玻光伏组件在防水性、耐候性、结构强度及生命周期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一系列优点,其产品受到业界广泛的重视与认可。而在进行双玻光伏组件层压时,如图1所示,直接采用压板3对光伏组件200进行施压时,光伏组件200边缘部分的施压不均,会使得光伏组件200边缘部分变薄。而如图2公开的另外一种层压方法,其在光伏组件200周围加垫围框300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与此同时,加垫围框300会导致现场作业效率低下,无法实现自动化上料和下料。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伏组件层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设备,使得光伏组件厚度均匀,层压效果好,并能实现自动化上下料。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层压设备,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对设置的加热板以及介于所述上盖与加热板之间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加热板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以容置光伏组件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凹陷深度为4.5~6.5mm,所述凹槽内具有用于施压于光伏组件上的施压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周侧的压板的整体厚度为7.5~9.5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于凹槽开设处的厚度大于等于3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四周边缘与光伏组件的四周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2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距离所述压板的边缘大于等于20c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呈长方形,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三个,并且三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压板长边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与上盖之间形成上腔室;所述压板与加热板之间形成下腔室,所述层压设备还包括连通至所述上腔室的抽真空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腔室还具有开设于所述上盖的充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层压设备,通过在压板上开设容置光伏组件的凹槽,压板在凹槽周侧的部分能够对光伏组件周围进行支撑保护,起着围框的作用,由此避免光伏组件层压后边缘减薄,改善层压效果,并能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约作业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的层压状态示意图;图2为光伏组件加垫围框进行层压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层压设备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压板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图3中压板的剖视图;图6为光伏组件与本技术层压设备压板及加热板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看图3至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层压设备包括上盖1、与上盖1相对设置的加热板2以及设置于所述上盖1与加热板2之间的压板3。所述压板3由硅胶或橡胶等弹性材质制得,并且所述压板3的边缘固定于所述上盖1下方。所述压板3与上盖1之间形成上腔室11;所述压板3与加热板2之间形成用以对光伏组件200进行层压的下腔室12。所述下腔室12沿所述光伏组件200的进出方向形成有进口及出口,所述上盖1上升或下降以控制所述进口及出口的开启与密闭。所述压板3的下表面31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以容置光伏组件200的凹槽32,并且所述压板3于所述凹槽32内侧形成有在气压作用下对光伏组件200施压的施压面33。所述凹槽32的凹陷深度为4.5~6.5mm且凹陷深度一致;所述凹槽32周侧的压板3的整体厚度为7.5~9.5mm;并且所述压板3于凹槽32开设处的厚度大于等于3mm,以保证其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板3的整体厚度设置为8.5mm;所述凹槽32的凹陷深度设置为5.5mm,所述凹槽32开设处的厚度达到3mm。所述凹槽32的四周边缘距离容置其中的光伏组件200的四周边缘小于等于20mm。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32的边缘与其中光伏组件200的相邻边缘的距离设定为10mm,即使得光伏组件200的外缘与凹槽32的边缘之间实际间距为5~15mm。使得所述光伏组件200能够顺利进入凹槽32中,并且所述压板3在凹槽32周侧的部分能够对光伏组件200起着较好的支撑保护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凹槽32距离所述压板3的边缘大于等于20cm,所述层压设备还包括分别连通至所述上腔室11及下腔室12的抽真空装置(未图示);所述上腔室11还具有开设于所述上盖1的充气口13。结合上述可知,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方法,所述层压方法主要采用上述所述层压设备进行,并且包括:首先,打开上盖1,通过抽真空装置对上腔室11进行抽真空,所述压板3在下腔室12的气压作用下向上抬升;其次,将待层压的光伏组件200自所述进口传输进下腔室12,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200位于所述凹槽32的正下方;再次,闭合上盖1,所述压板3降低盖合在所述光伏组件200上,以使得所述光伏组件200容置于所述凹槽32中;然后,通过加热板2对光伏组件200进行加热的同时,对下腔室12进行抽真空,再根据既定工艺,自所述充气口13对上腔室11进行充气,进而藉由所述压板3的施压面33对所述光伏组件200进行施压并保持一定时间。其中,待层压的光伏组件200的定位误差不超过5mm。上述层压进程中,由于光伏组件200恰位于所述凹槽32内部,且所述凹槽32的凹陷深度与光伏组件200层压后的厚度基本相当。因而,压板3在光伏组件200的边缘处形变较小,光伏组件200顶部各部分所受压力较为均匀,从而减少光伏组件200的溢胶,避免层压后光伏组件200边缘厚度减小,层压效果更为理想,尤其适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层压封装。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述压板3与上盖1相匹配呈矩形设置。所述光伏组件200普遍呈矩形,所述凹槽32相应亦呈矩形设置,并且所述凹槽32开设为三个,三个所述凹槽32沿所述压板3长边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布。相较于图2所公开的采用加垫围框300的技术方案,所述层压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约现场作业的人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层压设备的施压面33在对光伏组件200施压时,压板3在凹槽32周侧的部分能够对光伏组件200周围进行支撑保护,起着围框300的作用。藉此,避免光伏组件200层压后边缘变薄,改善层压效果,同时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结构简洁,易于产业内实现及推广。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设备,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对设置的加热板以及介于所述上盖与加热板之间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加热板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以容置光伏组件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设备,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对设置的加热板以及介于所述上盖与加热板之间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加热板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以容置光伏组件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凹陷深度为4.5~6.5mm,所述凹槽内具有用于施压于光伏组件上的施压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周侧的压板的整体厚度为7.5~9.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于凹槽开设处的厚度大于等于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伟季旭许涛张光春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