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娄爱娟专利>正文

一种氨基烟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3979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的氨基吸收液逆流喷淋脱硫装置,净化烟气从脱硫塔顶部排出,其创新的实质在于为脱硫塔提供了三个独立的吸收液循环系统,包括三个独立的喷淋层,且确定了优化的喷淋层间距,使得烟气在每一层都具有做够的接触时间,而且使得循环管线与脱硫塔直径具有优化的比例,足够使得脱硫塔的气液比设置为50-200,可以有效控制脱硫原料氨的浪费损耗和确保高的脱硫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氨基烟气脱硫装置,尤其涉及以氨为原料从烟气中回收硫氧化物生 产硫铵化肥的脱硫装置,属于电力、冶金、环保和化工
,尤其适合烟气脱硫领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烟道气中含有S02、 S03、 N02、 NO、 HC1和HF等酸性气态有害物质,尤其 其中S0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一种解决酸雨污染的办法就是烟气的净化处理,尤其采用 碱性物质为原料的烟气脱硫(FG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专利CN1178735C公开了一种以易挥发弱碱性的氨为原料的脱硫方法和装置,尤其脱硫 塔分为氧化段,浓縮段,吸收段,水洗段和除雾段,所用的吸收液为含有氨的吸收液,称为 氨基吸收液,脱硫塔中烟气和吸收液逆流接触,而且气液比为2000-5000 (体积比,下同), 但是实际应用中,此类脱硫塔由于结构过于复杂存在设备易堵塞,脱硫原料氨易挥发浪费, 原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专利CN27卯569Y和CN1648049A提出了带有氨回收段的逆流脱硫 塔,试图解决氨的损失问题,且气液比降低到200-2000,但实际应用中也仍然由于设备内部 构件过多,设备结构过于复杂,具有设备容易堵塞的缺点,因而难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CN1887408A也公开了一种逆流氨基吸收液逆流的脱硫塔,尤其是采用不含填料的喷淋空塔, 具有某种程度的抗堵塞和结疤的性能,但是,由于其特别设置了一层用于洗涤烟气和脱除水 汽和酸雾的填料段,结构仍然略显复杂,且由于水汽是一种气体,且酸雾属于气溶胶都很难 通过简单的构件或方法除去,效率较低,气液比为200-2500,液体循环流量过小,因而仍然 具有脱硫原料易浪费损耗的缺点,而且吸收液循环系统只有两个,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出现由 于循环泵故障甚至损坏停运造成脱硫装置难以运行。而且,其并没有公开合适的喷淋层距离, 实际过程中往往偏小,导致效率低效。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氨挥发损耗能有效控制,内部构件更少,更具有抗堵塞性,且具有 更高传质效率的氨基烟气脱硫装置,尤其脱硫塔,是该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保证,具有重要 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新型的氨基烟气脱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从 烟道气中回收硫氧化物,具体包括二氧化硫的脱硫塔,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实际效率不高, 设备结构复杂和运行过程存在困难的问题。本技术的氨基烟气脱硫装置,净化烟气从脱硫塔顶部排出,其创新的实质在于为脱 硫塔提供了三个独立的吸收液循环系统,包括三个独立的喷淋层,且确定了优化的喷淋层间 距,使得烟气在每一层都具有做够的接触时间,而且使得循环管线与脱硫塔直径具有优化的 比例,足够使得脱硫塔的气液比设置为50-200,可以有效控制脱硫原料氨的浪费损耗和确保 高的脱硫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氨基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包括-塔体,连接在所述塔体下端的塔底,连接在塔体上端的塔顶,设置在塔顶上或紧靠塔顶的塔体上的烟气出口,设置在中部塔体上的烟气进口,其创新的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之间依次设置有三层吸收液喷淋器,它们 分别与塔体上设置的三个吸收液循环进口相连接,并且,三个吸收液循环进口或者三层吸收 液喷淋器在竖直方向上依次相距2.CW6.0m。这样,下层喷淋器主管脱硫,其喷洒的吸收液含 有脱硫原料氨,上层喷淋器主管脱氨,确保氨的逃逸损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中层喷淋器即 可管脱硫,也可管脱氨,具有备用功能,可以确保循环系统连续运行,尤其是优化的喷淋器 间距可以确保烟气和喷洒的吸收液接触时间足够长,确保良好的吸收效率,包括脱氨效率, 过低接触时间短,且上一层喷撒的液体会直接冲刷下一层喷淋器,破坏喷淋器支撑器等构件 上的防腐层,过高会加大脱硫塔高度,增加投资。此外,在所述脱硫塔体内的上层吸收液喷淋器上方还设置有两组填料层,并在两组填料 层之间设置有水喷淋器,水喷淋器与塔体上设置的水进口相连接。这样,可以有效实现烟气 中夹带的液沫,或称液滴的分离,尤其是当烟气中含有硫铵浆液时,还由于具有水喷淋器, 可以冲洗填料层,防止填料层的结垢和堵塞。烟气经过这两组填料层后才能离开脱硫塔。本技术所公开的脱硫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包括的脱硫塔还包括位于烟气进口下方 塔体上依次设置的吸收液溢流出口,空气进口和搅拌器接口,以及在塔体内与空气进口相连 接的空气鼓泡管,和与搅拌器接口连接的搅拌器,并且空气鼓泡管和所述搅拌器个数为2至 4。而且,与上述三个吸收液循环进口相对应的三个吸收液循环出口设置在搅拌器接口下方塔 体上。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在所述的烟气进口下方为氧化结晶池,而且氧化结晶池的高度 由吸收液溢流出口确定,且可以提高搅拌器分散空气气泡的性能,还可起到悬浮固体的作用, 一举两得,而且还可以防止空气进入循环吸收液,降低循环泵的效率。本技术的另外一个特征在于,在脱硫塔体外还设置有三台吸收液循环泵,它们分别 通过三根吸收液循环管线将吸收液循环出口和吸收液循环进口分别相连接,而且在对应于下 层和中层喷淋器的所述吸收液管线上设置有原料氨的进口。这样,可以为脱硫塔提供独立的 三个吸收液循环系统,包括塔体外的循环泵和循环管线,以及塔体内的喷淋器,尤其是下层 和中层吸收液循环系统的循环管线上设置原料氨进口,而在上层循环系统的循环管线上不设 置原料氨进口,在于可以确保氨不进入脱氨吸收液中,最大限度降低氨的逃逸损失。此外,吸收液循环管线的直径与塔体直径之比为0.04 0.10。这样,可以确保吸收液循环 系统提供足够大的吸收液循环流量,尤其使得吸收液循环流量和烟气流量的比例在50-200范 围内。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吸收液喷淋器由吸收液输送主管,与所述主管相连接的 支管和连接在支管上的雾化喷嘴组成,喷嘴的喷口向下,喷嘴的数量与所述塔体内横截面积 的比例为0.5~1.5。这样可以确保吸收液能有效分布到整个塔体的横截面,且不会造成喷嘴堵 塞和结垢。而且,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烟气进口的上方的塔体内还设置有烟气分布器。 这样,可以确保烟气和吸收液可以均匀接触,提高吸收效率。另外,还包括其他构件,包括消除吸收液壁流效应的构件,该构件沿脱硫塔内壁连接。最后,本技术的脱硫装置还在脱硫塔体外设置有,通过烟气管线连接着烟气进口的 烟气鼓风机,通过空气管线连接着空气进口的空气鼓风机,通过浆液管线连接氧化结晶段塔 体上的硫铵浆液出口的硫铵出料泵,以及硫铵出料泵下游依次连接的浆液旋流器和离心机。以上技术方案获得的有益效果明显在于,三个独立的循环系统可以使得脱硫塔具有不同 的功能区,并有备用循环系统,可以有效控制脱硫原料氨的浪费损耗,而且由于内部构件更 少,更具有抗堵塞性,对脱硫效率更有保证,并确保整个脱硫装置更加稳定和可靠地运行。所述的面积是指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面积,或称流通面积;所述的进口或出 口是指流体流进或流出的流通口,包括便于与其前或后相连接的管线的管接,连接在管接上 的法兰。本技术是这样操作的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经过烟气鼓风机输送,从烟气进口进入脱硫塔体内,经过烟气分 布器,三个吸收液喷淋器进入填料层后从烟气出口离开脱硫塔,经过与脱硫塔烟气出口相连 接的净化烟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基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1),所述脱硫塔(1)包括: 塔体(101), 连接在所述塔体(101)下端的塔底(103), 连接在所述塔体(101)上端的塔顶(102), 设置在所述塔顶(102)上或紧靠所述塔 顶(102)的塔体(101)上的烟气出口(105), 设置在所述中部塔体(101)上的烟气进口(104),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气进口(104)和烟气出口(105)之间依次设置有三层吸收液喷淋器(13a,13b和13c),它们分别 与所述塔体(101)上设置的三个吸收液循环进口(112a,112b和112c)相连接,并且,所述三个吸收液循环进口(112a,112b和112c)或者所述三层吸收液喷淋器(13a,13b和13c)在竖直方向上依次相距2.0~6.0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爱娟
申请(专利权)人:娄爱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