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电缆,其包括配接到金属导体上的纤维加强的聚合 物基层(例如玻璃纤维),理想地,全都包入于热收缩管中。这种电缆在用作使列车车厢互连的跨接电缆时特别有效,因为这种电缆可三维 动态地挠曲,并可旋转以适应使用中的车厢之间的运动,且仍保持自支承,即使是在支 承很大的传导织带时。举例而言,采用重达18Kg的织带来使列车车厢互连(被配置成运 载超过2500Amps)也并不罕见。附图说明现将参考下面的附图仅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穿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跨接电缆所截取的截面图。图2是图1的跨接电缆的三维视图;以及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替代跨接电缆的三维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看图1,穿过部分跨接电缆的截面图示出由玻璃纤维基层12支承的传导、镀 锡铜织带11,全都包入于热收缩管13、15内,且在它们之间的密封剂14使得电缆能不受 天气影响。在使用中,玻璃纤维基层将支承自身和织带的重量,在需要这种自支承但织 带自身却不具有足够刚度进行自支承的应用中,这是特别方便的。玻璃纤维基层12是锥形的,由此在其最厚的端部提供较大的刚度/支承且在其 最薄的端部提供较小的刚度/支承。这种锥度特别有助于在电缆织带被压接的部位提供 较大的刚度/支承,且在电缆不被这样压接的部位提供较小的刚度/支承(且具有更大内 部刚度)。这种锥度也可适用于自支承电缆,自支承电缆在一端牢固地锚固且因此在支承 整个电缆重量的端部比在不起支承作用的电缆的自立端部需要更多刚度/支承。图2是图1的跨接电缆10的三维视图,且图3是根据本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电缆(10),其包括配接到金属导体(11)的自支承、纤维加强的聚合物基层(1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凯奇波尔,JM埃尔斯,RA布兰奇,S托普利斯,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英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