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面状光源、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9929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含有阳极、阴极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配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且具有3层以上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发光层,构成发光部的各发光层发出峰值波长互不相同的光,且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越长的发光层越配置在靠近阳极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面状光源、照明装置以及显示直O
技术介绍
有含有一对电极和设置在该电极间的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发光层而构成的有机 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 简称EL)元件。对于该有机EL元件而言,通过在电极 间施加电压,可使发光层发光。已知有例如具备使多种色素分散于发光层的白色发光层,发 出白色光的有机EL元件(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07-220871号公报)。使施加于电极间的电压变化时,发出的光的色彩发生变化。在现有技术的有机EL 元件中,相对于施加的电压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大。另外,谋求以高效率发光的有机EL元 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施加于电极间的电压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少 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以高效率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含有阳极、阴极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配置在阳极与 阴极之间且具有3层以上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发光层,构成发光部的各发光层发出峰值波长互不相同的光,且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越长 的发光层越配置在靠近阳极侧。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所述发光部的发光层由发出红色光 的发光层、发出绿色光的发光层和发出蓝色光的发光层这3层构成。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通过涂敷包含构成各发光层的材料 的涂敷液而依次形成各发光层,对于所述涂敷液涂敷在表面上的发光层,在涂敷涂敷液之 前,相对涂敷的涂敷液进行不溶解处理。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在表面上将要涂敷所述涂敷液的发 光层而言,在涂敷涂敷液之前,相对于所涂敷的涂敷液是不溶解的。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构成不溶解的发光层的材料的至少 一部分通过给予能量而进行交联。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构成不溶解的发光层的主要材料通 过给予能量而进行交联。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构成不溶解的发光层的材料中,除去 构成发光层的主要材料之外的剩余材料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给予能量而进行交联。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使施加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变3化时,取出到外部的光的色度坐标中的坐标值χ和坐标值y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 05以下。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面状光源。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含 有阳极、阴极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配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且具有3层以上包含高分子化 合物的发光层,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以使在发光部中,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越长的 发光层越配置在阳极侧的方式依次涂敷包含构成各发光层的材料的涂敷液,从而使各发光 层依次成膜,在上述依次成膜的工序中,对将要在表面上涂敷涂敷液的发光层,在涂敷涂敷 液之前,进行相对于涂敷液的不溶解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的主视图。符号说明1有机EL元件2 基板3 阳极4空穴注入层5发光部6 阴极7红色发光层8绿色发光层9蓝色发光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有时称为有机EL元件)含有阳极、阴极和发 光部,所述发光部配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且具有3层以上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发光层,构 成发光部的各发光层发出峰值波长互不相同的光,且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越长的发光层越 配置在靠近阳极侧。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有 机EL元件1的构成为依次层叠有基板2、阳极3、空穴注入层4、发光部5和阴极6。发光 部5的构成为依次层叠有发出红色光的发光层(以下,有时称为红色发光层)7、发出绿色 光的发光层(以下,有时称为绿色发光层)8和发出蓝色光的发光层(以下,有时称为蓝色 发光层)9。在构成发光部5的3个发光层7、8、9中,红色发光层7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最 长,因此,在3个发光层7、8、9中,红色发光层7的配置位置最靠近阳极3,在3个发光层7、 8、9中,绿色发光层8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居中,因此,在3个发光层7、8、9中,绿色发光层 8居中配置,在3个发光层7、8、9中,蓝色发光层9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最短,因此,在3个 发光层7、8、9中,蓝色发光层9的配置位置最靠近阴极6。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层发出的光 的峰值波长是指在波长区域观察发出的光时光强度最强的光的波长。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红色发光层7,可使用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例如为580nm 660nm的发光层,优选使用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为600 640nm的发光层。另外,作为本实 施方式中的绿色发光层8,可使用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例如为500nm 560nm的发光层,优 选使用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为520nm 540nm的发光层。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蓝色 发光层8,可使用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例如为400nm 500nm的发光层,优选使用发出的光 的峰值波长为420nm 480nm的发光层。将从以这样的峰值波长发光的3个发光层7、8、9 分别发出的光重叠在一起时,成为白色光,因此,发光部5由红色发光层7、绿色发光层8及 蓝色发光层9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发出白色光。作为基板2,可以为刚性基板,也可以为挠性基板,优选使用例如玻璃板、塑料板、 高分子膜及硅板以及将它们层叠而成的层叠板等。在将来自发光部5的光从基板2侧取出 的所谓的底部发射型的有机EL元件中,作为基板2,优选可见光区域的光的透射率高的基 板。在将来自发光部5的光从阴极6侧取出的所谓的顶部发射型的有机EL元件中,基板2 可以为透明基板,也可以为不透明基板。作为阳极3,优选电阻低的物质。阳极3及阴极6中的至少一方为透明或半透明, 例如,在底部发射型的有机EL元件中,阳极3为透明或半透明,优选使用可见光区域的光的 透射率高的物质。作为阳极3的材料,可使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膜、半透明的金属薄 膜等。具体而言,作为阳极3,可使用由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简称I TO)及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简称IZ0)等构成的薄膜或由金、钼、 银、铜等构成的薄膜。其中,作为阳极3,优选使用由ΙΤ0、IZO或氧化锡构成的薄膜。需要 说明的是,在顶部发射型的有机EL元件中,作为阳极3,优选由将来自发光部5的光反射到 阴极6侧的材料形成,可以使用例如膜厚为反射光的程度的金属薄膜。作为阳极3的制作方法,可列举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电镀法、镀敷法等。另 外,作为阳极3,可以使用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等有机的透明导电膜。空穴注入层4为具有改善来自阳极3的空穴注入效率的功能的层。作为构成空穴 注入层4的空穴注入材料,可列举苯基胺类、星型胺类、酞菁类、氧化钒、氧化钼、氧化钌、氧 化铝等氧化物、非晶形碳、聚苯胺、聚噻吩衍生物等。对于空穴注入层4,可以利用例如涂敷溶剂中溶解了上述空穴注入材料的涂敷液 的涂敷法进行成膜。作为溶剂,只要为可溶解空穴注入材料的溶剂即可,可列举例如水、氯 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含有阳极、阴极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配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且具有3层以上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发光层,构成发光部的各发光层发出峰值波长互不相同的光,且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越长的发光层越配置在靠近阳极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慎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