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组。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基本上由选择性地输送质子的高分子电解质膜以及夹持高分子电解质 膜的一对催化电极(燃料极和空气极)构成。具有上述结构的燃料电池能够使用对燃料极 供给的燃料气体(含有氢)以及对空气极供给的氧化气体(含有氧),持续地取出电能。高分子电解质膜由具有高分子离子交换膜等的电解质构成,所述高分子离子交换 膜为具有磺酸基的氟化树脂类离子交换膜或者碳氢树脂类离子交换膜等。另外,为了使高 分子电解质膜具有离子输送功能,需要使高分子电解质膜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催化电极由位于高分子电解质膜侧且促进催化电极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层 和位于催化层外侧且具有通气性以及导电性的气体扩散层构成。另外,气体扩散层由位于 催化层侧且提高与催化层的接触性的碳涂层以及用于使从外部供给的气体扩散而供给到 催化层的气体扩散基材层构成。燃料极的催化层例如包含钼或钼和钌的合金等,空气极 的催化层例如包含钼或钼和钴的合金等。将这些高分子电解质膜以及一对催化电极(催 化层、碳涂层以及气体扩散基材层)一体化而形成的接合体称为膜电极接合体(membrane ele ...
【技术保护点】
燃料电池,包括:膜电极接合体,具有高分子电解质膜和夹持所述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一对催化电极;以及分离器(A)和分离器(B),夹持所述膜电极接合体,所述分离器(A)具有向所述膜电极接合体供给氧化气体或燃料气体的第一气体流路(a1)和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相邻的第二气体流路(a2),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和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相互平行且交替地配置,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分离器(B)具有向所述膜电极接合体供给氧化气体或燃料气体且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和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平行的第一气体流路(b1)以及与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8-12-2 307651/08燃料电池,包括膜电极接合体,具有高分子电解质膜和夹持所述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一对催化电极;以及分离器(A)和分离器(B),夹持所述膜电极接合体,所述分离器(A)具有向所述膜电极接合体供给氧化气体或燃料气体的第一气体流路(a1)和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相邻的第二气体流路(a2),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和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相互平行且交替地配置,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分离器(B)具有向所述膜电极接合体供给氧化气体或燃料气体且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和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平行的第一气体流路(b1)以及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b1)相邻的第二气体流路(b2),所述第一气体流路(b1)和所述第二气体流路(b2)相互平行且交替地配置,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和第二气体流路(a2)内的所述氧化气体或所述燃料气体的流向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b1)和第二气体流路(b2)内的所述氧化气体或所述燃料气体的流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 所述分离器(A)是空气极分离器,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l)是第一氧化气体流路, 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是第二氧化气体流路, 所述分离器(B)是燃料极分离器, 所述第一气体流路(bl)是第一燃料气体流路, 所述第二气体流路(b2)是第二燃料气体流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所述第一气体流路(bl)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气体流路(b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贵嗣,松本敏宏,竹口伸介,吉本美由纪,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