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8464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属于电机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内涡流损耗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沿径向、且由内圆至外圆依次设置有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之间层间绝缘,所述下层绕组均匀分为多层,所述上层绕组沿径向、且由外圆至内圆方向依次为上层绕组的第一层股线至上层绕组的第n层股线,上层绕组中各层股线的径向高度不同,进而改变涡流损耗在定子上层绕组内的径向分布,使上层绕组内股线间涡流损耗的径向差异减小,即涡流损耗分布相对更加均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定子绕组内的最高温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轮发电机的绕组结构,属于电机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轮发电机单机容量的增大,由槽内漏磁场引起的定子股线内涡流损耗也随 之增大,由此带来的槽内温度分布不均等相关问题也成为电机设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 题。在定子槽中,股线内的涡流损耗沿径向自槽底向槽口逐渐增加,因此绕组内的温度也是 沿同样方向呈递增趋势。但是,由于槽口附近通风冷却以及散热的影响,绕组内最高温度点 并不是出现在最接近槽口处的股线内,而是出现在距离槽口一段距离的股线内,局部温度 过高会影响到绕组内绝缘的使用寿命并进而影响电机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内涡流损耗分布不均匀的问 题,设计出新型的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沿径向、且由 内圆至外圆依次设置有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之间层间绝缘,所述下 层绕组均匀分为50层,所述上层绕组沿径向、且由外圆至内圆方向依次为上层绕组的第一 层股线Xl至上层绕组的第51层股线x^,共计51层, 上层绕组的51层股线的径向高度分别为 hxl = hx2 = = hx30 = hx31 = hx42 = hx43 = = hx50 = hx51 = hy hx32 = hx33 = = hx40 = hx41 = 0. 9hy 其中hy为下层绕组的单层股线的径向高度。 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所述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沿径向、且由 内圆至外圆依次设置有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之间层间绝缘,所述下 层绕组均匀分为n层,所述上层绕组沿径向、且外圆至内圆依次为上层绕组的第一层股线 Xl至上层绕组的第n层股线&,共计n层,所述上层绕组的第一层股线Xl的径向高度hxl至 上层绕组的第n层股线xn的径向高度hxn呈等差数列递减,相邻两层股线的径向高度差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其中上层绕组的第一层股线^的径向高度<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上层绕组的第n 层股线xn的径向高度<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 其中,hy为下层绕组的单层股线的径向高度, k为涡流损耗比,<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 Pn为上层绕组等高设置时上层绕组的第n层股线xn的涡流损耗,Pi为上层绕组等高设置时上层绕组的第一层股线Xl的涡流损耗,n为自然数,且 80 > n > 40。 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新型定子绕组结构后,不影响发电机的运行性能,改 变了涡流损耗在定子上层绕组内的径向分布,使上层绕组内股线间涡流损耗的径向差异减 小,即涡流损耗分布相对更加均匀,进而降低了定子绕组内的最高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应用 实施方式一所述技术方案与传统结构相比的效果图,其中,曲线a为传统结构上层绕组的 电阻增加系数曲线,曲线b是应用实施方式一所述技术方案的上层绕组的电阻增加系数曲 线;图4是应用实施方式二技术方案与传统结构相比的效果图其中,曲线a为传统结构上层 绕组的电阻增加系数曲线,曲线b是应用实施方式二所述技术方案的上层绕组的电阻增加 系数曲线;图5是应用实施方式一所述技术方案与传统结构相比的效果图,曲线c为传统结 构上层绕组的温度曲线,曲线d为应用实施方式一所述技术方案的上层绕组的温度曲线; 图6是应用实施方式二所述技术方案与传统结构相比的效果图,曲线c为传统结构上层绕 组的温度曲线,曲线d为应用实施方式二所述技术方案的上层绕组的温度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图3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汽 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沿径向、且由内圆至外圆依次设置有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上层绕组 和下层绕组之间层间绝缘,所述下层绕组均匀分为50层,所述上层绕组沿径向、且由外圆 至内圆方向依次为上层绕组的第一层股线Xl至上层绕组的第51层股线x^,共计51层, 上层绕组的51层股线的径向高度分别为hxl = hx2 = = hx30 = hx31 = hx42 = hx43 = = hx50 = hx51 = hy hx32 = hx33 = = hx40 = hx41 = 0. 9hy 其中hy为下层绕组的单层股线的径向高度。 传统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定子槽1内从槽底1-2至槽口 1-1依次设置有下层绕 组和上层绕组两部分,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之间设置绝缘层2,作为层间绝缘,上层绕组和 下层绕组的结构相同,都由50层股线构成,每层股线由2根股线构成,即上层绕组和下层绕 组均由共计IOO根股线并联连接,分为左右两排,沿径向分为50层,并在端部焊接在一起。 上层绕组的50层股线从槽底1-2至槽口 1-1依次为第1层股线 第50层股线,且上层绕 组的每层股线的径向高度相同,定子绕组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上层绕组的第32 40层股线 上,参见图5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改变上层绕组第32 40层股线的结构,由9层改为10层,其余结 构不变。因为要保证该部分股线优化后的总电阻值与优化前相等,根据公式及=*,当绕组的轴向长度L 一定,保证绕组的有效截面积S不变即可以让优化前后绕组的阻值不变。如 传统结构的上层绕组的单层股线的径向高度为1. 9mm,则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后,上 层绕组的第32层 41层股线的单层径向高度降低至1. 71mm。图1给出了优化后定子绕组 的结构。 与传统结构相比,上层绕组的总阻值没有发生变化,则流经上层绕组的总电流不4变,因此总的基本铜耗也不变。 图3给出了传统结构的定子绕组和应用本实施方式后的定子绕组的电阻增加系 数曲线。结合前面对基本铜耗变化的分析,改变股线结构后,上层绕组内涡流损耗降低约 10%。 图5所示为应用本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定子上层绕组径向的温度值分布与传统 结构温度值分布的对比图,分析结构对温度的影响。由于股线结构的优化仅针对上层绕组 进行,因此结构优化后下层绕组的股线内的温度与采用原结构的股线温度相同,在此不作 分析。上层绕组结构调整段绕组内的温度有一个明显的回落,其余股线结构变化前后温度 差异相对较小,且越远离结构优化段温度差异越小,上层绕组最靠近绝缘层2处的股线以 及靠近槽口 1-1处股线优化前后温度基本没有差别,这是因为此处股线的尺寸没有变化, 涡流损耗也不发生改变。采用剖分加细后的绕组结构,上层绕组的最高温度仍然出现在距 离槽底1-2第36 37层股线中,且较原来的最高温度下降约1. 5°C 。结构优化段股线内平 均温度为117. 5t:,较原来的118. 9t:下降了约1. 4°C。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后,温度 较高的股线数量较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定子绕组沿径向、且由内圆至外圆依次设置有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之间层间绝缘,所述下层绕组均匀分为50层,所述上层绕组沿径向、且由外圆至内圆方向依次为上层绕组的第一层股线x1至上层绕组的第51层股线x51,共计51层,上层绕组的51层股线的径向高度分别为:h↓[x1]=h↓[x2]=...=h↓[x30]=h↓[x31]=h↓[x42]=h↓[x43]=...=h↓[x50]=h↓[x51]=h↓[y]h↓[x32]=h↓[x33]=...=h↓[x40]=h↓[x41]=0.9h↓[y]其中h↓[y]为下层绕组的单层股线的径向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力柴峰张晓晨曹君慈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