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传美专利>正文

单股或多股胶丝套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621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单股或多股胶丝套网,属于捕鱼网具。网裙网孔目径为35mm以上的胶丝套网,网丝线径采用0.10mm的单股或多股尼龙胶丝,网裙与活纲的联结采用2—3装或3—4装,在上纲的上面还可以安装一根比上纲短的提纲,也可以在网裙上适当设置若干个囊兜。这种套网耐牢度强,网丝所承受的拉力大,网裙的柔软度大、灵活性强,可使鱼的上网率提高1—3倍,适用于内河、湖、塘、水库、养鱼池及浅海捕捞。(*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Single strand or multi strand silk n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ingle strand or a plurality of strands, which belongs to a fishing net. Net mesh size plastic wire mesh skirt net above 35mm, one or more strands of nylon wire mesh wire diameter by 0.10mm, network connection and live by the 2 class skirt - 3 or 3 - 4, in the above we can also install a short outline than we can. Appropriate to set up a number of pocket skirt in the net bag. This set of network resistance fastness, mesh under tension, the softness of the net skirt and high flexibility, can make the fish net rate increased 1 - 3 times, for river, lake, pond, reservoir, pond and shallow sea f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技术属于捕鱼网具。目前在内河、湖、塘、养鱼池或浅海捕捞所用的套网中,网孔目径为35mm以上的胶丝套网,网裙通常用线径为0.15mm以上的单股胶丝绞织而成。其结构为:浮漂按180mm~200mm的距离均匀的固定在上纲的死纲和活纲上。上纲的活纲与网裙按1-4装或2-4装联结,即浮漂位置装1个或2个网孔,漂与漂之间装4个网孔。这样的套网因线径较粗,虽然强度大,但挺度也大。套网下到水中后网裙成平面状。因而网裙的柔软度和灵活性较小。鱼撞上网以后,由于尾鳍力量很大,又没有足够的网裙将其尾鳍粘住,所以鱼很容易跑掉。如将网丝线径变细,网裙的柔软度虽增加了,但网丝的强度不够鱼撞上网以后,在尾鳍的作用下,容易将网丝撞断,而使鱼从网孔跑掉。所以,鱼的上网率低。该技术的目的是避免上述套网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柔软度高、灵活性好,并有一定强度的单股或多股胶丝套网。该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单股或多股胶丝套网,包括网裙、浮漂、网坠以及由死纲和活纲构成的上纲、下纲所组成。网裙的网丝用线径为0.10mm的尼龙胶丝线,网孔目径为35mm~50mm时,用单股尼龙胶丝线,网裙与上纲的活纲的联结采用2~3装或3-4装;网孔目径为50mm~60mm时,用双股尼龙胶丝线,网裙与上纲的活纲的联结采用2-3装;网孔目径为100mm时用4股尼龙胶丝线,网裙与上纲的活纲的联结采用1-2装。-->该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以上各种套网的网裙上、下中间位置有若干个囊兜,兜深最小为150mm,兜与兜之间距离最短为150mm。在各种套网的上纲上面还可以安装一根提纲,提纲最少用9股的聚氯乙烯线,上纲上的部分浮漂均匀的固定在提纲上,相邻两个浮漂间提纲的长度l1是与其对应的上纲长度l2的1/2~3/4。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胶丝套网采用3-4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带提纲的胶丝套网在水面以上自然状态下结构图。图中1,为浮漂,2,为上纲的死纲,3,为上纲的活纲,4、为网裙,5、为提纲,两个浮漂之间提纲长为l1,与提纲长l1相对应的上纲长为l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网裙网孔目径为45mm的胶丝套网,用线径为0.10mm的单股尼龙胶丝,网裙与活纲的联结采用3-4装,提纲用9股聚氯乙烯线,上纲的活纲用线径是0.30mm的胶丝,死纲用线径是0.40mm的胶丝,上纲上漂间距为200mm,提纲上漂间距l1为400mm,与提纲上两个漂之间对应的上纲长l2为600mm。这种网下到水中以后,网裙成波浪状。鱼撞上网以后,网丝的拉力主要承受在浮漂位置几个网孔的网丝上和提纲上。由于采用3-4装,并增加了提纲,所承受的拉力比改造前大3倍。又由于网裙成波浪状,鱼撞上网以后,再往四周游动,即被网裙裹住,因而鱼不容易跑掉,鱼的上网率比改造前可提高1~3倍。-->实施例2:网裙网孔目径为60mm的胶丝套网,用线径为0.10mm的双股尼龙胶丝线,采用2-3装,提纲用12股聚氯乙烯线,上纲的活纲用线径为0.30mm的胶丝,死纲用线径为0.40mm的胶丝,上纲上漂间距为200mm,提纲上漂间距l1为350mm,与提纲上两个漂之间相对应的上纲长l2为600mm。这种网由于采用线径是0.10mm的双股胶丝,又增加了一根提纲,与采用线径是0.20mm的单股胶丝的一般套网比,网丝所承受的力量增加一倍多,而且网裙的柔软度和灵活性比原来也得到大大提高,下水以后效果与例1相同。鱼的上网率比改造前提高1~3倍。实施例3:具有三层网裙的胶丝套网的结构是:外层的两个网裙网孔目径为100mm,用线径为0.10mm的4股尼龙胶丝织成的平面网裙,网裙与活纲的联结采用1~2装。内层网裙网孔目径为50mm,用线径为0.10mm的双股尼龙胶丝,网裙与活纲的联结采用2~3装,在网裙上距上纲200mm,距下纲200mm的中间位置有若干个囊兜,兜深为700mm,两个兜之间的距离为250mm,兜口近似成正方形边长为15个网孔,三层网裙按各自的联结方式共同联结在活纲上。上纲上漂间距为200mm。这种套网,既具有平面网的特点,也具有带兜网的特点,必要时也可以加上提纲。此网适用于捕捞各种鱼,特别是大鱼。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网裙网丝的线径变细,网裙与活纲又采用了新的联结方法,-->因而网裙的柔软度和灵活性增大,鱼对网的知觉变小,网丝所承受的拉力增大,所以也增强了套网的耐牢度。2.由于网裙网丝的线径变细,套网下到水中后,囊兜即成口袋状,如鱼游到囊兜就相当于钻入一个大口袋,再往四周游动,就用囊兜的网裙将其裹住,从而减小鱼的尾鳍活动力量。使鱼的上网率得到大大提高。3.由于在上纲的上面安装了一根提纲,而且提纲的长度比上纲短,所以网下到水中后,呈现囊度,使网裙成为波浪状,从而增加了网裙的灵活性。鱼撞上网以后,再往四周游动,就有足够的网裙将其裹住,这样就减小了鱼游动的力量。鱼越想争脱,被网裙裹住的层数就越多。因而可以使鱼的上网率提高1-3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丝套网,包括网裙、浮漂、网坠以及由死纲和活纲构成的上纲、下纲所组成的胶丝套网,其特征在于:网丝用线径为0.10mm的尼龙胶丝线,网孔目径为35mm-50mm时,用单股尼龙胶丝线,网裙与上纲的活纲的联结采用2-3装或3-4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丝套网,包括网裙、浮漂、网坠以及由死纲和活纲构成的上纲、下纲所组成的胶丝套网,其特征在于:网丝用线径为0.10mm的尼龙胶丝线,网孔目径为35mm~50mm时,用单股尼龙胶丝线,网裙与上纲的活纲的联结采用2-3装或3-4装。2、一种胶丝套网,包括网裙、浮漂、网坠以及由死纲和活纲构成的上纲、下纲所组成的胶丝套网,其特征在于:网丝用线径为0.10mm的尼龙胶丝线,网孔目径为50mm~60mm时,用双股尼龙胶丝线,网裙与上纲的活纲的联结采用2-3装。3、一种胶丝套网,包括网裙、浮漂、网坠以及由死纲和活纲构成的上纲、下纲所组成的胶丝套网,其特征在于:网丝用线径为0.10mm的尼龙胶丝线,网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张传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