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详细地,涉及能适应电子电路 要求的细间距,气孔个数极少,而且耐折性高,尺寸稳定性优异的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及其 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封装用基板,广泛应用于在液晶画面中显示图像的驱动 用IC基片。近年来,作为封装液晶图像显示用驱动用IC基片的方法,备受关注的是C0F (覆 晶薄膜)。C0F与目前主流的封装法TCP(带载封装)相比,具有下述特征布线可以实现细 间距化,而且封装的驱动用IC基片可以小型化以及容易降低封装成本。作为C0F的一般的制造方法,可以选择下述方法在作为耐热性高且绝缘性高的 树脂的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设置金属覆膜、将形成的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基板使用,通 过照相平版印刷法将该基板上的金属覆膜形成精细图案,形成布线后,对布线所希望的位 置例如进行镀锡,之后,通过阻焊剂覆盖希望的位置的方法。作为进行细间距封装的C0F用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正成为主流的是不使用粘合 剂层,而直接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设置金属覆膜形成的薄膜。这种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例 如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对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后,通过溅射法沉积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通过连续卷取方式,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通过干法电镀法设置由镍-铬合金层和铜层构成的底层金属层的工序(a),和接着使用连续电镀装置,在底层金属层上设置铜电镀层的工序(b),其特征在于:在工序(a)中,在直到形成有底层金属层的聚酰亚胺薄膜卷取到辊上的期间,使与输送装置接触的部分仅作为聚酰亚胺薄膜面,由此,在通过观察台观察底层金属层的表面时,直径10μm以上的气孔的数量在边长160mm的正方形面积中为20个以下,而且在工序(b)中,设置厚度为0.5~3.0μm的铜电镀层。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8-18 2009-1888471.一种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通过连续卷取方式,在聚酰 亚胺薄膜表面通过干法电镀法设置由镍-铬合金层和铜层构成的底层金属层的工序(a), 和接着使用连续电镀装置,在底层金属层上设置铜电镀层的工序(b),其特征在于在工序 (a)中,在直到形成有底层金属层的聚酰亚胺薄膜卷取到辊上的期间,使与输送装置接触的 部分仅作为聚酰亚胺薄膜面,由此,在通过观察台观察底层金属层的表面时,直径ΙΟμπι以 上的气孔的数量在边长160mm的正方形面积中为20个以下,而且在工序(b)中,设置厚度 为0.5 3. Ομπι的铜电镀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 薄膜的厚度为10 50 μ m,而且表面平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a) 中,底层金属层以镍_铬合金层和铜层的顺序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覆金属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 镍_铬合金层的厚度为5 50n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根博文,小笠原修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