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2438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插头连接器具有一插头本体及若干个公端子,公端子具有卡持部、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及焊尾部。插座连接器具有一插座本体及若干个母端子,母端子具有固持部、固持臂、第一接触臂、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臂、第二接触部。插头连接器插接在插座连接器上,第一接触部抵接在第二抵接部上,第二接触部抵接在第一抵接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分别与公端子的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相接触导通,从而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合在受到震动时,信号仍能稳定可靠的传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及插 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插座连接器30与插头连接 器40组合的剖视图,该插座连接器30具有插座本体31及若干个 母端子32。本体31上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母端子槽311, 母端子32对应收容于母端子槽311中。母端子32具有一焊接部 321, 一由焊接部321中部向上延伸出的固持臂322及一由焊接部 321的一端向前再向上弯折延伸出的抵接部323。插头连接器40 具有插头本体41及若干个公端子42,所述插头本体41上开设有 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公端子槽411,公端子42对应收容于公端子 槽411内。公端子42具有一焊尾部421, 一由焊尾部421的中部 垂直向下延伸出的固持部422及一由焊尾部421的一端垂直向下延 伸出的接触臂423。插头连接器40插接在插座连接器30上,抵接 部323与接触臂423相抵接,从而使公端子42与母端子32之间达 成电性连接以传输信号。然而,这种插座连接器30与插头连接器40组合在受到震动时, 公端子42的接触臂423与母端子32的抵接部323容易产生瞬间脱 离,从而导致公端子42与母端子32之间的电性连接中断而影响信 号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 供一种能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端子稳定可靠连接的插头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 本体及若干公端子,插头本体具有一基部,该基部上开设有若干个 公端子槽,公端子分别对应收容在公端子槽中,公端子具有一卡持 部,该卡持部的一端向一侧并向下倾斜延伸出一第一抵接部,该第 一抵接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有一第二抵接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 供一种公端子与母端子能稳定接合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 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 器组合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及一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 本体及若干公端子,插头本体具有一基部,该基部上开设有若干个 公端子槽,公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公端子槽中。插座连接器具有一 插座本体及若干.个母端子,插座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母端子槽,母 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母端子槽中。所述公端子具有一卡持部,该卡 持部的一端向一侧并向下倾斜延伸出一第一抵接部,该第一抵接部 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有一第二抵接部。母端子具有一固持部,该固 持部的中部向上延伸出一固持臂,该固持部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出一第一接触臂,第一接触臂的末端处凸起有一第一接触部;固持部 延伸有第一接触臂的一端向一侧延伸有一大致呈条状且末端向上 翘起的第二接触臂,该第二接触臂的末端处凸起有一第二接触部。 插头连接器插接在插座连接器上,第一接触臂的第一接触部抵接在 第二抵接部上,第二接触臂的第二接触部抵接在第一抵接部上。如上所述,本技术由所述母端子的第一接触臂的第一接触 部及第二接触臂的第二接触部分别与公端子的第二抵接部及第一 抵接部相接触并弹性抵压,从而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合在受 到震动时,仍能保证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插接导通,避免了信号 的传输中断,从而使公、母端子之间电信号传输更稳定,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的一种实施例的剖 视图。5图2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插头连接器的锁扣件的立体图。 图6为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的插座连接器移 除母端子之后的剖视图。图7为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的插座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为图4所示插头连接器沿vm-viii线的剖视图。图9为图3所示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沿IX-IX线的剖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插座连接器30插座本体31母端子槽311母端子32焊接部321固持臂322抵接部323插头连接器40插头本体41公端子槽411公端子42焊尾部421固持部422接触臂42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 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2,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合包括相 对接的一插座连接器10与一插头连接器20。插座连接器10包括 插座本体11、若干个母端子12及若干个卡固端子13。请参阅图2及图6,插座本体11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具有一 扁平的基板111。该基板111的两相对侧缘向上延伸有两相对设置 的第一侧墙112及第二侧墙113。第一侧墙112、第二侧墙113与 基板111围成一收容腔(图中未标号)。第一侧墙112的两端及第 二侧墙113的两端各延伸有一大致呈矩形状的卡固部114,该卡固 部114上均开设有一上下贯穿该卡固部114的卡固孔115,卡固部 114于卡固孔115的一侧开设有一贯穿卡固部114内侧壁的卡固槽 116。基板111两端的中部均凸出有一凸肋117,该凸肋117位于 两个相对设置的卡固部114之间。基板11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 等间距排列的母端子槽118,该若干母端子槽118对应延伸至第一侧墙112及第二侧墙113。母端子槽118具有一上下贯通第一侧墙 112的卡持槽1181,该卡持槽1181下端连接有一向基板111内延 伸形成的与收容腔连通的收容槽1182。收容槽1182中部连接有一 在第一侧墙112内向上延伸形成的与收容腔连通的容置槽1183。请参阅图2及图7,母端子12具有一条状的固持部121,该固 持部121的中部向上延伸出一条状的固持臂122,该固持部121的 一端向上倾斜延伸出一条状的第一接触臂123,该第一接触臂123 的末端处凸起有一大致呈弧形的第一接触部1231。固持部121延 伸有第一接触臂123的一端向右延伸有一大致呈条状且末端向上 翘起的第二接触臂124,该第二接触臂124的末端处凸起有一大致 呈弧形的第二接触部1241。母端子12收容在母端子槽118中,其 固持部121及第二接触臂124收容在收容槽1182中,第二接触部 1241可活动地伸入到收容腔内;第一接触臂123收容在容置槽1183 中,第一接触部1231可活动地伸入到收容腔内;固持臂122卡持 于卡持槽1181中。请再参阅图2及图3,卡固端子13具有一卡固板131,该卡固 板131的上端缘的两端分别横向延伸后再向下延伸出一卡固臂 132,卡固板131下端缘的中部向外弯折延伸有一焊接部133,该 卡固板131的上端缘的中部开设有一凹槽134。卡固臂132分别对 应插置在卡固孔115中,卡固板131的两端分别抵卡在卡固槽116 中。请参阅图2及图4,插头连接器20包括插头本体21、若干个 公端子22及两个锁扣件23。插头本体21大致呈长方体形,其具 有一基部211,该基部211的两侧均向内开设有两排若干个等间距 排列的公端子槽212,两排公端子槽212在基部211的两侧呈对称 设置。基部211的两端各凸出有一对并列设置的锁扣部213,该锁 扣部213上开设有一上下贯穿该锁扣部213的卡孔2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本体及若干公端子,插头本体具有一基部,该基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公端子槽,公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公端子槽中,其特征是:公端子具有一卡持部,该卡持部的一端向一侧并向下倾斜延伸出一第一抵接部,该第一抵接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有一第二抵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锜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