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凸模快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22017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凸模快换装置,包括凸模模座,所述凸模模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所述快换固定板上安装有冲裁用凸模,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推动装置,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限位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冲压形状相同且冲裁位置不同的两种制件,至少减少一套以上的模具开放成本,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安全,性能稳定,缩短了冲压周期,大大提高了冲裁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套模具两个工序的快换装置,尤其涉及两种制件冲压形状 相同且位置略有偏差的凸模快速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汽车产业在我国保持了高速的发展,而在新车型的开发中,汽车外覆盖件 在研发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决定了新车型的开发进度和白车身的成本。然而,主机厂对白 车身的生产工具-汽车模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成本最低,工序最少,效率最高。为了 达到这个目的,要求在模具设计时一套模具尽量多完成工序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冲压方 向和工作内容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当两种制件局部冲压形状相同且冲裁位置不同 时,如果开发两套模具就增加了很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套适用于两种制件冲压形状相同且冲 裁位置不同的浮动凸模快换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浮动凸模快换装置,包括凸模模 座,所述凸模模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所述快换固定板上安装有冲 裁用凸模,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推动装置,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 板限位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快换固定板推动装置包括快换固定板推杆,所述 凸模模座上安装有推杆导向装置,与所述滑槽垂直的所述快换固定板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 楔形面,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为两个,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楔形面配合 的斜面,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快换固定板的运动方向。作为对上述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推杆的外端部固定连接有把手。作为对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导向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凸模模座上的 推杆盖板,所述凸模模座和所述推杆盖板之间设有推杆滑槽。作为对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快换固定板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快换固 定板推杆外侧的推杆挡块,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兼做所述快换固定板的定位夹紧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浮动凸模快换装置,包括凸模模座,所述凸模模座上设 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所述快换固定板上安装有冲裁用凸模,所述凸模模 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推动装置,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限位装置;该实用新 型适用于冲压形状相同且冲裁位置不同的两种制件,至少减少一套以上的模具开放成本, 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安全,性能稳定,缩短了冲压周期,大大提高了冲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模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模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制件一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4中的A-A向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制件二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图7中的B-B向剖视图;图中1-凸模模座;2-快换固定板;21-楔形面;3-冲裁用凸模;4-快换固定板推 杆;41-把手;42-斜面;5-推杆盖板;Ia-制件一的中间部分;Ib-制件一的两端;2a_制件 二的中间部分;2b-制件二的两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 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 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 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浮动凸模快换装置,包括凸模模座1,所述凸模模座1上 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快换固定板2,所述快换固定板2上安装有冲裁用凸模3,所述 凸模模座1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推动装置,所述凸模模座1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限位装置。所述快换固定板推动装置包括快换固定板推杆4,所述凸模模座1上安装有推杆 导向装置,与所述滑槽垂直的所述快换固定板2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楔形面21,所述快换 固定板推杆4为两个,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4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楔形面配合的斜面42,所述 快换固定板推杆4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快换固定板2的运动方向。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4的外端部固定连接有把手41。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导向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凸模模座上的推杆盖板5,所述凸 模模座1和所述推杆盖板5之间设有推杆滑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快换固定板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4外侧的推杆挡块6, 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兼做所述快换固定板的定位夹紧装置;这些结构限制了所述冲裁用凸 模3五个方向的自由度,使所述冲裁用凸模只能沿着既定的孔位置的方向移动,调整好后 由两个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定位并夹紧。图4、图5和图6所示为制件一,图7、图8和图9所示为制件二。制件一板材较 厚,结构复杂,孔位孔径要求严格的特点制定冲压工艺方案为拉延——>修边冲孔——> 冲孔。加工制造的难点是第三道工序的冲孔模设计。该工序需冲30个孔,孔同轴度要求 高,且制件二的第三道工序——冲孔模工序内容跟制件一中间部分的22个孔的孔位孔径一 致。由于制件一的中间部分Ia与制件二的中间部分2a的孔位、孔径一致,但制件一的两端 Ib和制件二的两端2b孔径一致孔位各相差20mm。采用传统工艺需要各自开放一套模具, 成本高出不少,使用钻模效率低且难以保证制件精度。鉴于传统设计方法无法满足共用一 套模具的工艺要求,根据这种情况,设计了这套采用浮动凸模结构的模具,解决了制件一与制件二两端孔径一致,孔位不一致,难共用一套模具的问题。下面着重就这种冲孔结构进行 介绍。如图1至图5所示,当模具装在压床上工作时,制件二从进料侧放入模具内,制件 用定位销和型面定位;当机床滑块落下时,压件器先接触到制件二(上表面),压件器压缩 弹簧至下死点,凸模完成冲孔工序,废料滑落至废料盒。当机床滑块上升时,在弹簧力作用 下驱动压件器,直至卸料螺钉挂住压件器;此时整个上模组件一起上升至机床上死点。这样 制件从取料侧取出模具,完成一次冲裁过程。当需要冲压制件一时,一侧的所述快换固定板 推杆4推入,另一侧的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4拉出,进行制件一的冷冲压过程。当再次需要冲压制件二时,拉出之前推入的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4,推入之前拉出 的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4,便可顺利进行冲压生产过程。这样,也就解决了两种制件冲压形状相同且冲裁位置不同且共用一套模具的行业 难题,该机构适合应用于所有的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和制造厂家,同样原理可推广至同修 翻整轮廓线,不同修翻整位置的两种制件共用一套模具。后经研究及实践证明——该机构结构简单,节约成本,至少减少一套以上的模具 开放成本,操作简单安全,性能稳定,制件质量可靠。缩短了冲压周期,大大提高了冲裁效率。权利要求浮动凸模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模座,所述凸模模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所述快换固定板上安装有冲裁用凸模,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推动装置,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限位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凸模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固定板推动装置包 括快换固定板推杆,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推杆导向装置,与所述滑槽垂直的所述快换固 定板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楔形面,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为两个,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的端 部设有与所述楔形面配合的斜面,所述快换固定板推杆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快换固定板 的运动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凸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浮动凸模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模座,所述凸模模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所述快换固定板上安装有冲裁用凸模,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推动装置,所述凸模模座上安装有快换固定板限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新郭超蒋健林明张明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