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振惠专利>正文

防止斗鱼网或捞网之网绳磨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166 阅读:419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斗鱼网或捞网之网绳磨损结构,该斗鱼网或捞网系于诸多网绳编成之网袋上,以网绳或绕绳穿套固定于框圈,以作为支撑;该框圈外套设一护圈,以包覆与框圈交接结合处之网绳或绕绳;如此,藉由护圈之保护,可防止与框圈交接结合处之网绳或绕绳受磨损。(*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revent dredging bucket net or net rope wea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cket net or prevent dredge net rope wear structure, the bucket net or to drag net rope on a bag of rope or rope, the net is sheathed and fixed on the frame ring, so as to support the frame; a retainer ring jacket, to cov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ring the rope or rope; so, the retainer protection can be prevented and the frame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pe or rope 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斗鱼网或捞网之网绳磨损结构,尤指一种加工组装简易,且可确实避免与框圈交接结合处之网绳或绕绳受磨损之防止斗鱼网或捞网之网绳磨损结构。
技术介绍
在国民所得及生活水准日渐提升之现今而言,一般人已逐渐重视休闲活动,以调节生活压力。其中,钓鱼系常见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于钓鱼时,常会配合使用斗鱼网,亦即将斗鱼网下方沉漏于水中,待将鱼钓起后,暂时置入斗鱼网内。请参阅图6至8所示,系台湾于1997年12月11日公告之第322695号“防止斗鱼网受磨损之结构”专利案。一般斗鱼网系于由诸多网绳50编织之网袋51之上、中、下等处,分别水平穿套诸多支撑用之框圈52,且最上方之框圈52尚组接一插杆53。然而,为避免网绳50受到钓鱼场所之水泥岸或土堤等物体摩擦而造成磨断损坏,上述专利案于网绳50与框圈52交接结合处穿设套环54,以期藉由套环54之阻隔,防止网绳50与水泥岸或土堤等物体摩擦。然而,于实际制造、使用时,上述专利案尚有如下缺憾1、制造时,需于网绳50及框圈52上穿套诸多套环54,以使网绳50及框圈52之每一交接结合处都有套环54保护。因此,极浪费加工组装之人工及时间,相对的提高制造成本。2、套环54虽可降低网绳50与水泥岸或土堤等物体摩擦之机率,但由于套环54之端面57具有毛边,而网绳50系以塑料材质之纤维线编织制成,因此,常造成套环54端面57之毛边与网绳50相互间之磨擦,致使网绳50磨损。3、由于套环54其本身即具有一定之重量,因此,于网绳50与框圈52之每一交接结合处穿设套环54,将使整支斗鱼网之重量增加,而造成使用者操作上之不便,且框圈52与插杆53组接处亦易产生断裂。再者,请参阅图9所示,有一种于将鱼钓起时可用以捞取鱼之捞网,系于一由诸多网绳50编织之网袋51上方,靠置一具有插杆53之框圈52,并藉由绕绳55之穿套及绕设以将网袋51本体与框圈52结合固定。另,请参阅图10所示,尚有一种捞网,系于一由诸多网绳50编织之网袋51顶端袋口处之网绳50卷翻缝设一套合部56,以供穿套框圈52,且框圈52尚组接一插杆53。然而,不管上述何种捞网,于握取插杆53挥动捞取时,皆会造成框圈52结合处之网绳50或绕绳55与岸边或物体碰撞,致使网绳50或绕绳55磨损,而使捞网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系提供一种防止斗鱼网或捞网之网绳磨损结构,该斗鱼网或捞网系于诸多网绳编成之网袋上,藉由网绳或绕绳穿套固定于框圈,以作为支撑。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该框圈外套设一护圈,以包覆与框圈交接结合处之网绳或绕绳;该护圈内缘开设有环沟,以供网绳延伸而出。如此,藉由护圈之保护,可避免与框圈交接结合处之网绳或绕绳受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与斗鱼网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与斗鱼网之部份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与斗鱼网之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与其一捞网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与其二捞网之结构示意图。图6为台湾公告第322695号案之立体外观图。图7为台湾公告第322695号案之部份结构分解图。图8为台湾公告第322695号案之组合剖视图。图9为习用之其一捞网结构示意图。图10为习用之其二捞网结构示意图。图示元件符号说明10—网袋 11—网绳 12—绕绳13—套合部20—框圈 30—插杆40—护圈 41—环沟 50—网绳51—网袋 52—框圈 53—插杆54—套环55—绕绳 56—套合部57—端面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至3所示,本技术之斗鱼网系于一由诸多网绳11编成之网袋10之上、中、下等处,分别水平穿套诸多支撑用之框圈20,且最上方之框圈20组接一插杆30;再者,该框圈20外对应套设一环形护圈40,以藉由该护圈40将网绳11与框圈20交接结合处套护于内;另,该护圈40内缘开具环沟41,以供网绳11延伸而出。钓鱼时,先将斗鱼网固定于岸边,并使其下方沈漏于水中,待钓起鱼后,再暂时将鱼置入斗鱼网内。继之,钓鱼后,钓者可将沉浸于水中之斗鱼网往上拉起,以将其拖离水面。此时,重力下拉,且因护圈40系整圈套于框圈20外,将网绳10与框圈20之所有交叉结合处全部套护于内,故仅有护圈40会与水泥岸或土堤等物体摩擦,以防止与框圈20交接结合处之网绳10受磨损。请参阅图4所示,系本技术与其一捞网之结构示意图。该捞网系于一由诸多网绳11编织之网袋51上方靠置一具有插杆30之框圈20,并藉由绕绳12之穿套及绕设以将网袋10与框圈20结合固定。其中,于框圈20外套设一护圈40,以包覆与框圈20交接结合处之绕绳12。请参阅图5所示,系本技术与其二捞网之结构示意图。该捞网系于一由诸多网绳11编织之网袋10顶端袋口处之网绳11卷翻缝设一套合部13以供穿套框圈20,且框圈20组接一插杆30。其中,于框圈20外套设一护圈40,以包覆与框圈20交接结合处之网绳11。由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确具如下优点A、不管是斗鱼网或捞网,皆可组装本技术之护圈40以保护与框圈20结合之网绳11或绕绳12不受磨损。B、本技术于加工组装时,系将整圈之护圈40套于框圈20外,以包覆与框圈20交接结合处之网绳11或绕绳12,故组装便利,可节省人工、时间。C、护圈40系整圈套于框圈20外,故可确实使以包覆与框圈20交接结合处之网绳11或绕绳12不受磨损。D、护圈40之重量有限,因此,整支斗鱼网之重量增加相当有限,将不至于造成使用者操作上之不便,以及框圈52与插杆53组接处之断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斗鱼网或捞网之网绳磨损结构,该斗鱼网或捞网系于诸多网绳编成之网袋上,以网绳或绕绳穿套固定于框圈,以作为支撑;其特征在于:该框圈外套设一护圈,以包覆与框圈交接结合处之网绳或绕绳;该护圈内缘开设有环沟,以供网绳延伸而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斗鱼网或捞网之网绳磨损结构,该斗鱼网或捞网系于诸多网绳编成之网袋上,以网绳或绕绳穿套固定于框圈,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惠
申请(专利权)人:吴振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天津市联通] 2014年12月19日 11:45
    斗鱼主要是指归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丝足鲈科斗鱼亚科的小型鱼类与其他鱼类相似主要以鳃呼吸但另有一种辅助呼吸器官迷鳃并因之得英文俗名迷器位于鳃上方一腔内满布血管空气经口吸入腔内斗鱼便能靠这些空气中的氧存活于低氧水中注斗鱼在分类上从未被分类为攀鲈科Anabantidae一些资料上描述为归属为攀鲈科Anabantidae是有误的[1]
    0
1